浅谈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创新徽州二中胡颂庆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保障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学校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学校后勤工作的职能也在不断的转变,其主要任务是“服务”、“公益性”与“管理”。在学校管理体制中,后勤工作看似复杂、繁琐、无章可循,但却有它的特殊性和科学性。后勤工作承担着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师生的生活、工作服务的繁重任务,通过建设科学的和符合法律法规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学校后勤管理适合时代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后勤在学校工作中的先行性、服务性、公益性的作用。多年的后勤管理工作的实践,可以给我们以这样的启示:后勤工作有事务性、服务性的一面,同时又有其思想性、教育性的一面。应该说学校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能否保持正常的教育秩序,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是学校后勤工作的基本原则。要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各方面、特别是学校内部的各项工作的支持与合作,后勤人员要以主人翁的精神,深入实际,主动服务,决不能等待配合,等待服务,要主动为教学一线的正常工作,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提供有效的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关心师生生活,做好为师生生活服务的工作,尽量减少师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因此说,为师生生活服务,也就是为教学服务。学校后勤管理是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采取一系列特定的管理行为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人、财、物的功能,以实现后勤工作目标的过程。当前,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绿化和环境卫生管理、学校基建和维修、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管理、生活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师生的医疗保障服务、财务管理和后勤人员综合素质教育等等。由此可见,学校后勤工作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行的,具有教育和经济两重性。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后勤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已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学校后勤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增强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学校发展进行服务。一、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决定了其后勤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水平。后勤工作是学校的大窗口,后勤人员不仅经常与教师进行接触,并且和学生的交往也较为频繁,其品德很自然的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若要对后勤管理进行规范与创新,则必须进一步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后勤队伍的建设,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后勤管理的作用,在思想上重视后勤工作,重视后勤群体的凝聚力。要在学校中形成尊重后勤人员劳动的舆论倾向,同时还要努力改善后勤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使其能够安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有助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其次,在选拔后勤工作人员时,应按需设岗,岗位公开,实行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的双向选择,选择政治思想素质高,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热爱后勤工作,掌握一定的有关后勤管理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有立足本职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热情和决心的人员,择优录用,充分调动全体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再次,由于学校后勤工作都是面临第一线的服务性工作,实践性比较强,因此,在加强后勤职工队伍建设中,对定岗的条件、规范的标准不应完全以学历、职称、职务为主体,要在实践中进行考查。对于需要提拔的人员,必须是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的,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水平。最后,学校应加大对后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支持后勤人员参加业务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思想素质,使他们认识到育人的重要性,通过优质服务和科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二、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目前,后勤工作依旧留有计划经济的痕迹,等、靠、要的思想仍旧存在。后勤管理人员已经习惯了没有竞争的日子,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然而,在市场经济下,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成为一种趋势,这次改革的浪潮势必会影响到学校后勤管理。参与竞争已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广大后勤管理人员要克服固步自封的思想,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树立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服务,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学校后勤工作人员还应增强服务意识,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一个学校后勤工作的好坏,是以能否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为标准进行评判的。这个服务不单单指服务态度,而是包括服务技能、服务质量、服务环境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后勤管理人员要克服简单承包的思想,认识到自身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全面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师生。要办好师生满意的后勤,后勤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的东西,这样不仅满足了师生的需要,同时也提升了后勤自身的竞争力,有助于应对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所带来的冲击。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了学校后勤工作的健康发展。后勤管理的科学性涉及到人事、服务、分配等诸多方面,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实现管理体制上的创新,首先应进一步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管理体制,坚持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学习和研究管理科学,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采取相应的举措促进经济杠杆作用的充分发挥。对后勤工作人员采用目标管理的办法,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各阶段的目标,根据总目标制定合理可行的近期目标,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用来评估考核,并以此作为劳动报酬的依据,以充分调动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学校还应采取一定的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以达到通过管理人员职业化来促进专业化管理。在分配制度上,后勤部门要克服平均主义,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科学的管理体制离不开完善的组织结构,为进一步规范后勤管理工作,后勤部门应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将其转变为经营服务型的管理体制。为确保科学管理体制能够得到彻底的贯彻,在进行选拔后勤干部时,应尽量选择组织管理能力强,具有服务、创新意识的人员来担任领导工作。四、加强后勤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1、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后勤管理改革步伐。长期以来,在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学训练,轻后勤服务管理的思想。造成后勤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设施严重老化,影响了后勤管理工作质量。为此,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从学校发展和生存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学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后勤管理改革的组织和领导,改革的目的在于,做好工作,理顺关系,调动积极性,增加管理力度,全方位地推进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2、加大对后勤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我校是一所建校四十多年的老学校,占地面积较大,而且比较分散,职工近一百五十人,学生近千人之多,而后勤人员严重缺编,后勤管理只有八人,其中,管理人员三人,采购一人,库房保管一人,大夫两人,一人马上面临退休,人员素质偏低,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只有五人,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领导和师生对后勤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学校经费不足,人员少、工作量大、工作头绪繁多等矛盾。为此,必须加快后勤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后勤管理队伍,从长计议,转变现有管理体制和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切实为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人才保障。3、加强对学生的后勤管理意识教育“所谓教育,就是指有计划地感化新一代,以便培育出一定类型的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尽力“感化新一代”。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树立教育观点,且后勤工作树立教育观点尤为重要。因为,后勤工作很容易被人认为仅仅是跟钱、物打交道的工作,见物不见人。学校的全部管理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后勤管理也不例外。因此,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者要有见物见人,管理育人的素质和能力,自觉地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充分利用和学生接触的机会进行爱校、爱劳动、爱护共公财物、艰苦奋斗等方面的教育。4、树立后勤工作的服务意识现代学校管理,特别是一些民办学校都将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作为学校管理的宗旨。作为学校后勤部门更应该以提供优质服务为目的,后勤服务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学校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二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教学训练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努力掌握服务技能,为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后勤职工只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真正实现优质服务,努力为学校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5、建立后勤服务的长效机制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内部的经济管理工作之一,因而建立长效机制尤为重要。树立长效机制,首先是后勤管理自身的需要。后勤管钱、管物,政策性较强,必须慎之又慎。其次是学校管理过程的需要,目前学校经费不足的矛盾越来越为突出,如何在现有的财力、物力条件下,科学理财、管物,充分发挥财和物的作用,提高效益是摆在我们后勤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要树立长效机制,使人、财、物以最佳的方式结合,做到“物尽其才”、“财尽其力”、“物尽其用”。6、树立后勤管理的群众意识后勤管理的群众意识就是要求后勤管理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师生。后勤工作状况好坏,直接与每个师生员工有着密切的联系。坚持群众观点,一是要关心师生,二是要与师生互相沟通。工作中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帮师生之所需。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群策群力,发挥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树立后勤管理的群众意识。要坚持开拓创新,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服务质量体系,实施契约管理,建立诚信档案,责任分解到人,形成后勤“事事有人管、人人讲责任、级级讲制约、事事讲落实”的工作格局,努力营造学校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打造学校后勤的管理特色,用创新管理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学校可持续性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