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文献综述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然而,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村小学生"不爱读书、不会读书、无书可读"。当务之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寻找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使得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关键词:农村、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一、前言:语文作为语言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发展学生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重任。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目标是全方位的阅读能力培养。在现在的农村小学中,阅读已经成为了台面上的摆设,老师不强调阅读,学生阅读也只是草草的看了一遍,看完可能无法做一个总结,一个大概的概括,看的书特别少,在班级所见不过3,4本课外阅读书吧,学校的图书馆也只是个样子,不给学生借书看。学生的作文写的不好,都是抄,简直不忍心去看,还抄的雷同。只有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才可以写出好的文章。二、阅读能力概念界定:倪文锦、谢锡金在《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所谓阅读能力可界定为:读者理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社会所需,也被个人所重视。读者从各类文章中建构意义,透过阅读学习,参与社会活动,并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它是以了解文章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张鸿苓《中学语文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53页);“阅读能力主要是指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林若男、李锦英主编《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汉文阅读能力是指作为读者从汉文读物中提取、加工和御用信息的心智技能。”(曾祥芹主编《阅读教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9月第第一版)。总之,阅读能力就是指影响阅读效率,使阅读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换句话说,是指独立地完成阅读全过程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三、阅读能力的形成原因:何凤琴老师对于阅读能力的形成原因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一).农村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不浓厚,知识面狭窄,对阅读理解产生障碍(二).学生平时参加的活动少,不善于表达,只愿意当听众,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识,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三).农村小学课堂中还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抑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四).农村家庭藏书量少,学生无书可读(五).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读书,认为是读闲书,瞎耽误功夫1([1]何琴凤.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方法谈[J].中国农村教育,2015,10:61-62。)四、国内外研究现状:世界各国都在提倡学生大量课外阅读。在美国,每一位总统上任后几乎都大力提倡阅读,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在英国,全国各学校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读写课程。在日本,2001年底,儿童阅读进入国家法律,《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在意大利,早在1995年,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在新加坡,有多种多样的鼓励阅读的活动。在澳大利亚,图书馆会在显著位置陈列新书好书,每周有固定时段让父母带孩子一起到图书馆参加活动。台湾的儿童阅读运动开展也有20多年时间,经历了由民间发起、政府推动的过程。1982年台湾有学者提倡“书香社会”的口号;1982年有热心人士开始在社区推广家庭阅读;1987年,台北市成立了第一个社区读书会———袋鼠妈妈读书会。1990年“毛毛儿童哲学基金会”成立,提倡合作、多元、思考的阅读教学方式。1990年以后,全岛开始推行“故事妈妈”的模式,成立了7个故事妈妈协会(目前已经发展到上千个)。台湾的“文化建设委员会”1996年提出了“书香满宝岛”的计划,1997年成立了第一届读书会的展览会。2000年,教育主管部门把该年定为“儿童阅读年”,大力推广儿童阅读。目前,儿童读书会遍布台湾,成为很大的社会力量。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大多数学生虽已从原来的各种繁多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拥有比以前更多的课余时间来读书。但是由于受传统阅读观念的影响,课堂上学生没有学会阅读技法,课外阅读活动中缺乏自主选择读物的能力,在网络面前不知所措,严重缺乏收集、分析、处理、发布、应用信息的阅读能力。从中美学生阅读、处理网上信息的动机、能力来看,差距悬殊,2010年4月1日,《北京青年报》在《中学生网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在玩游戏,34.1%的人上网聊天,29.1%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1.3%发E-mail,18.6%选择软件,5.7%的人关注卫生保健信息。我国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媒体网络资源利用率极低。另有美国儿童有限广播公司曾做调查表明:在美国中小学生中,67%的儿童上网为获取信息,48%的儿童利用互联网做研究和创造性活动,46%的儿童在网上下载资料。数据表明,美国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及做研究工作和创造性工作。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到,我国中小学生信息阅读能力非常欠缺,表现在不知用什么信息工具、到哪查找、怎么查找、怎么处理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必将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了。五、培养阅读能力的策略与措施:(一)、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农村学生从小就习惯了自由散漫的生活,喜欢看电视,喜欢打打闹闹,很难静下心来看书。我们语文教师应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读书以及读书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使其从而产生课外阅读兴趣,真正自觉自愿地去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需求一种习惯。2([2]李文军.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5,26:15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平时学生阅读数量少,阅读面窄,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首要任务。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也是如此。要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强大内驱力,它是整个阅读过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它能驱使学生自主地、自觉地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学生阅读数量少,阅读面窄,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首要任务。(二)、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如果只凭学习兴趣,靠自己盲目地去阅读,不善于在阅读中总结、积累知识,其结果收效甚微。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德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由此可见,方法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能力。下面我介绍几种有效的阅读方法:(1)、速读法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认真地阅读给出的文字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速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快速浏览阅读材料,它不仅要求读速快。而且要求理解深、记忆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迅速扩大其知识。有人还称:“速读是语文教育的高科技。”它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同时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也要求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提高效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速读的方法,纠正学生在阅读中的不良习惯,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笔到”;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快速阅读,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在规定阅读的时间,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使学生掌握速读的技巧。(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传统的三步精读法要求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精读要求对文章逐字逐句地读,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对重要的词语、语句及段落要反复地品读思考。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3)、选读法选读法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在确定读目标之后,从大量阅读资料中挑选,汲取最需要,最实用的材料和知识的一种读书方法。在我们语文教学中,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我们学习完课内文章或是有写作上的某种要求的时候,有目标,有选择地寻找阅读资料,确定阅读材料中最有价值的内容重点进行精读。节约了阅读时间,而且能使读有所用。比如,在学习《龙卷风》这篇课文时,因为生活阅历有限,学生对于课文中描述的龙卷风那特异的形态、狂暴威猛的气势,缺乏感性认识,很难有深刻的体会。所以很难在头脑中形成形象生动的表象。所以,我指导学生在课下阅读有关龙卷风的书籍。或是上网查阅有关龙卷风的知识及视频材料,收到了很好的阅读效果。(4)、摘录、批注法摘录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把自己认为精彩、有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摘抄下来,学生可以准备一个摘录本,专门用来摘抄优美词句,精彩篇章,用于日后翻阅,反复地读,加强语感,同时还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写作素材。批注法即批语注释,是指对一些生词难字加以注释;在段落层次前写大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加简评等等。批注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5)、阅读后写读后感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这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经常思考,阅读学习中亦是如此,教师要鼓励血神坚持写日记、读书笔记等,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思考能力。对事情的归纳能力以及对语言的应用能力3。([3]刘晓爱.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12:182.)(三)多服务,为学生创设更优的阅读条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1)、学校办好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2)、班级办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四)、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指导(1)、读懂文章题目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急于释题,就是马上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我认为应该在课题的“读”上下功夫,题目就是课文的“眼”,如果把题目读好,读懂了,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从整体看课文的“眼”切忌一拿着课文就逐段讲读,更不要孤零零地抓词和句的理解,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从整体出发去理解词、句、段,理解词、句、段要为理解整篇课文服务。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比较深刻的理解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