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第四次在岗研修读书笔记莆田市涵江区三江口镇中学吴夏辉《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多年对课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作者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课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它并没有印象中的高深理论和花哨架子,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从文中余文森教授敏锐精辟的观点,我们看到了他关注教育现实状况的求真精神,看到了他帮我们把原来还半掩半开的有效教学之门完全推开了。虽然他是一位教育理论的专家,但书中却没有停留在运用深奥理论进行繁琐分析的层面上,更多的是配合一些生动的比喻,经典的案例,来剖析有效教学背后隐藏的概念、规律和努力的方向,让我们随着著者谈话式的议论和讲解,一点一点地展开思考,对我们在有效教学的实施中躬身自省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本书从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等十个方面,围绕着有效教学阐述了两个大问题;一是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发展,二为我们该如何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在做好这两个大问题的前提下,我们的教学才会越来越有效,我们的教学才会从有效走向优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有效,有效又在于课前的准备及课中的智慧。余文森教授在此书中用丰富的案例,浅显的语言,诠释了打造有效课堂的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读完本书,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现把本书的一些观点摘录与本人的学习体会摘抄如下:观点摘录一:“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体会与做法:目前,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呼声下。作为一名教师,也必须站在为学生着想的角度进行课堂教学。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如何提高?我认为最根本的出发点是认真研读教材,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本质,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本质上改变。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就像课标要求的,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学到不同程度的知识。其次,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观点摘录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体会与做法:课堂是教师的阵地,更是学生的成长的乐园,学生自我的成长、自我的展示没有得到满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所以如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乐园和舞台,就是教师的研究课题。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着力做到:(1)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明确教学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2)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每一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3)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4)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观点摘录三:余文森在《有效教学十讲》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中提及“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如何界定教学的有效性?余文森则认为最核心、最本质的定位就是发展。也就是说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余文森梳理出“无效和低效教学”的五种具体表现:一、三维目标的割裂;二、教学内容的泛化;三、教学活动的外化;四、教学层次的低下;五、预设与生成的冲突、对立。体会与做法:(1)针对三维目标的割裂和模糊,我认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清晰,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老师脑子里边对一节课的目标有了比较清晰的定位,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这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2)“无效和低效教学”具体表现之一是教学内容的泛化。“泛化”与“细分”相对。“细分”要求的是准确集中。而“泛化”则是要求分散、要求“广”和“多”。在新课程标准中,虽然有课程资源的要求,但每节课都有教学内容,不能随意泛化,漫无边际的拓展,应该每节课都有中心、有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关键性的问题,使学生有兴趣学习并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和提高。(3)怎样打造有效课堂?我认为:让“有效课堂”理念深入自己的思想灵魂,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时刻准备好课堂预设,对课堂生成要机智地应对,让生成符合孩子心理,贴近文本主旨。让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中得到综合地再现,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自然地达到“三维目标”。创造积极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通过认识学生、认识学科来实现对孩子的真正关注。观点摘录四: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提到:“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体会与做法:西方学者德加默也曾说过:“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提问贯穿在每天的教学中,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观点摘录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课程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体会与做法:我觉得优生在课堂上展示充分,搭桥引路,是其他学生的引领者和提高学习效果的融合剂;中等生在教师和优生的推动下经历过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困生是课堂要帮助的重点也是课外辅导的重点。一节课不一定是人人有提问,面面俱到,重在有没有参与学习、探究的活动中,头脑有否思考,兴趣是否在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教师的认同、认可是关键。观点摘录六: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教坛名匠,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体会与做法:课堂上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上课时,动要动得有序,不是杂乱无章,要的不是热闹的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课后要不断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我今天这堂课的教学有效吗,怎样让我目前的教学更有效,有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教学设计?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习,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余教授《有效教学十讲》中的论述,教学有效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模式是一种措施。采取哪种模式是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有效性的,模式是可变的,有效性是我们的追求。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也是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更是每一名教师的发展方向观点摘录七:“教师的态度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包括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相关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性。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他(她)才是学习的主体,让他(她)们真正的融入到教学中。有一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关爱、尊重,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安准教学管理的天平,这在教师工作中至关重要。体会与做法:我觉得我们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温暖,给学生希望,给学生可以触摸到的未来,不偏袒优生,不漠视后进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事半功倍。自然学生也会因为喜欢我们教师而喜欢上我们教师的课,从而喜欢上生物这个学科。观点摘录八: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体会与做法:教师充分考虑了民主平台的创设,始终以笑容面对学生,对学生所提出的看法和想法,能保证以“鼓励赞赏”为主的态度进行评价,充分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反思之下觉得对学生“指出错误”的评价过于滞后。我们对学生所阐述的看法,既要鼓励称赞,又要指出其错误;要客观评价,又要避免打击其积极性。如何掌握这样一个合适的“度”呢?这又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在学生发言时,不作倾向性评价是对的,但在总结时应作点评,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江苏一位教师认为,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但是,赞赏也应该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只要学生发言就说“棒极了”、“真聪明”,这样的赞赏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而且,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观点与摘录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