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小学科目二必背简答题20世纪之后教育的特点?P252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小学教育的特点?P2521.特殊性2.基础性3.义务性4.全面性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258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学校文化的功能?P2591.导向功能2.约束作用3.凝聚作用4.激励作用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确定学制的依据)?P264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注意的品质?P2685.注意的范围6.注意的稳定性7.注意的分配8.注意的转移遗忘曲线的规律?P275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即发生的,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并且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2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P278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2791.问题情境4.原型启发2.定势与功能固着5.情绪与动机3.已有的知识经验意志的四个品质?P283-P2841.意志的自觉性2.意志的果断性3.意志的坚持性4.意志的自制性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P2871、先天因素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P288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教养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课程标准的概念及其组成?P296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P297儿童、社会及学科特征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P2991.实现课程功能性的改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5.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P3061.专业理念2.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3.专业能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方法?P307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师德为先的基本内容P308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2.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3.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理念1.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2.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3.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因素和作用?P3171.遗传:前提2.环境:制约作用3.个体主观能动性:动力4.学校教育:主导作用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P318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性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要表现?P318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以及教学启发?P3221.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2.启发: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P325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328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3)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建构主义的学习观?P329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社会互动性3.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P332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中正确引导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习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5如何促进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P331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德育的基本内容?P333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内容应该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四个方面。简述疏导原则贯彻要求?P336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P348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5.开展面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活动6.开展小组辅导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学校与社会的配合主要途径?P352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动员学习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3.学校利用各种社会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班主任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P361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3.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4.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教学(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P380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6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P389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学生年龄特征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3901.优越性: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2.局限性: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有哪些?P393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P393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P4011.成败经验(最重要)2.替代性经验3.言语信息4.情感状态7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4021.创设问题情境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励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反思的方法有哪些?P4171.行动研究法2.自我提问法3.教学诊断法4.比较法5.阅读新知法8小学材料分析题新课改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P301-302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新课程的课程评价观1.在评价功能上,要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2.在评价对象上,要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3.在评价主体上,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作用4.在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5.在评价内容上,要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6.在评价方法上,要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7.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德育方法P335-P339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9德育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5.知行统一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9.集体教育原则德育的方法1.说理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践锻炼法5.品德评价法6.道德修养法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P380-P389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3.直观性教学原则4.启发性教学原则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6.巩固性教学原则7.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发法1)练习法102)实验法3)实习作业法4)实践活动法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班级突发事件管理P358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