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自文字诞生以来,阅读作为了解他人想法,传承人类文化的一种途径与人类的文明史一起前进。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阅读作为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掌握外语的重要途径,是现代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活动。20世纪60年代之前,受语义学理论的影响,阅读被认为是读者从文字出发来求解文意的过程。外语阅读通常是从文字出发,在弄懂词句的基础上达到对篇章的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阅读理解并不是一种单向的接受信息活动,也不只是对词、句甚至语篇的理解。阅读理解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语言学过程。这是一个以理解为目的的、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的、不断进行推测的过程。阅读理解的过程乃是读者在大脑中建立一种模式的过程。阅读是一种个人现象,使大量的语言想象在个体的头脑世界里无声地进行的。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研究促进人们对外语阅读个体因素的研究,促进人们对对传统外语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反思。一、对外语阅读的认识阅读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同样也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可以按年级制作媒体课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通过强化培训技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语言学家古德曼(Goodman)曾说:“阅读是一个复杂过程”。长期以来,阅读与听力一样,被认为是被动地吸收语言知识的“接受性技能”,大多数人把阅读看成一个理所当然的活动,很少意识到其中所牵涉的复杂心理过程。随着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阅读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外语阅读是在第一语言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并获取相关语言材料的主要途径,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认知和解码过程,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各种心理资源都得到调动以求理解得以实现。人们在阅读与听的过程中,人脑一直处于积极的信息处理与交换的状态之下。它需要依靠读者的思维、语言能力、知识水平等综合因素去理解语言、分析语言,并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和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并运用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1.外语阅读要素对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进行阅读的目的往往都是为了获取信息,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在英语阅读中,主要有词汇能力、句式识别、篇章理解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四个要素。首先,词汇是生成语篇的基本单位,词汇理解是阅读理解的前提和基础。任何阅读都是以一定的词汇为基础的,因此所阅读材料的生词量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来讲,生词量不能超过8%,最好维持在4%左右。一旦超过10%,阅读就变成了生词查阅的游戏。结果虽惹得满眼的奇花异草,但最终只会疲惫不堪、徒劳而归。推断能力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若超过一定的生词量,重要信息之间的联系就必然会割裂,生词推断也变得凌乱不堪。所以,无论是从获取信息还是从词句学习的角度,英语词汇的掌握都至关重要!其次,句式识别就是辨认句子的构成形式。它本身包含了两层含义:对句子句法结构的识别和对该结构所包含的相关意义的识别。英语学习者们往往在阅读时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句子里的每一个单词都认识,但是连成句子就不知所云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学习者尚未能很好地把握句式识别的基本阅读策略。对规则意义句式的识别来说,由于规则的句法结构是有章可循的,所以这类句式中,复杂的句式结构是阅读过程中句式理解的一大难题,可以通过规则的句法分析来解决。对非规则意义句式的识别来说,可以通过识别这类非规则句式中蕴涵的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来理解其内在含义。也就是说,对这类句子的识别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某种文化或某种情感的识别过程,即所谓的“意会”。再次,篇章理解,顾名思义,就是从篇章的全局来把握文章,理解文章。这是阅读理解的高级阶段。段落是构成阅读篇章的最高单位。段落的理解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整篇文章理解的关键。要准确地理解篇章,就要求学习者能够通过词汇、句式来理解段落,找出全文的主旨和作者观点,认识理解作者的立场,从而准确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最后,有些外语阅读还涉及到目标语言国的一些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科技类、农业类、政治时事类、民俗习惯类等,这需要广大外语学习者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中秉着时刻学习的观点,时时注意积累知识,扩充自己的文化储备,以更好地应对未知的学习与阅读,为日后的个人提升奠定基础。2.外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自古以来,有学就有教,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教学相长,也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实际的外语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外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获得各种阅读技能。其次,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阅读缺陷。同时,老师要善于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阅读任务和活动,加速学生阅读技能的获得和提升。最后,老师要通过激励、理解、适当的帮助等手段使每个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只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学生也应是阅读教学中最积极的因素,学生应主动去了解阅读材料的结构,阅读技能的选择及阅读方法的运用,增强自我认知意识,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合格的读者。最后,学生应能够在课堂上具有冒险的精神,敢于犯错才能克服外语学习的紧张情绪。3.外语阅读的关注问题(1)阅读的选材。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注意难易适当,范围涉猎广泛,不给学生的阅读造成过多的困难和心理障碍。在内容上,所选材料要尽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传说、时事、人物及科普等,这样能够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的养成会给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习惯,通过定时阅读、随机阅读、补充阅读等方式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持之以恒。(3)精读泛读紧密结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学的敏锐感觉,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感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感知文章的写作背景、可能出现的人物、可能出现的语言环境、可能出现的情感情调等,指导学生在倾听录音中感悟、欣赏、体会文章;其次,在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时,要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境、心情、思想与意境,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加速获取、理解和处理文章的语言信息的速度、最终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只有既注重阅读的量,又细化阅读的质,才能切实培养语感,提高学习者的阅读水平。(4)因材施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也应有不同的要求。不同阶段的学习者,从培养阅读兴趣,到注重阅读思维能力,再到文章的深层理解上都有相应的侧重。同时,教师还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态。(5)培养英语文化基础。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认识所有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因此,教师应注重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对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进行补充介绍,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英语报刊,不断扩大知识面,从而紧紧跟上语言的发展,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二、流行的外语阅读教学方法阅读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都是各界教育学者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迄今为止,在外语阅读的教学方法方面,目前比较流行的主要有自下而上阅读法、自上而下阅读法、交互式阅读法三类。1.自下而上阅读法早期的阅读过程为“自下而上”(thebottom-upapproach)法,也被称作信息加工法,它描述了阅读的整个过程,即从看到文字的那一时刻起一直到了解文字的全部意义为止。这个模式对单个的语言单位(如音位、字位、词)进行解码,并从最小的单位到最大的单位构建篇章意义,然后修正已经存在的知识以及给予篇章信息所作出的预测1。依照此种自下而上教学法,读者首先识别看到的每个字母,然后将它与相应的语音匹配,形成单词,最后形成意义。这种方法把阅读过程看成一个直线形的过程,即由书面信息直接到读者的大脑,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取决于文章所呈现的内容,读者仅根据书面信息(单词和句子)来理解文章的意思。自下而上法认为读者获取信息是从辨认最基本的语言符号开始,即从字母到单词、短语、句子、段落最后到篇章,它要求学生由部分到整体地去理解语言材料,这种阅读模式可用于1姚喜明.潘攀.英语阅读理论研究的发展[J].外语教学,2004(1)外语初学者或对某一种篇章进行精读。许多学生,特别是处于学习英语初级阶段时,所学的阅读方法往往强调“部分”,如词汇和语法结构,这种方法就是“自下而上”阅读法的具体体现。应用自下而上阅读法时,需要学习者注意词、词组和语法,并且使它们相互作用,最后才能达到对整篇文章的正确理解和良好把握。但自下而上阅读法由于过于强调语言的片断,而导致割裂了对语篇整体层次的理解,这与科学家在显微镜下研究生物物种的某一横段面有些相似,即它可以研究物种的某一特性,但却忽视了物种赖以生存的大的环境。它只是把阅读看成是从词到文章大意的信息解码过程。读者与文章的联系是单方面的,他只能通过一些词或词组来理解文章,因此读者往往会处于被动地位。运用自下而上阅读法很容易造成一种只知道词的意思却不知道或不完全理解整篇文章大意的孤立处境。例如,“seeeyetoeye”是指“达成协议”,但如果按字面意思来翻译却成了“看从眼到眼”,意思完全不同。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基本上延续着自下而上的传统阅读法。大部分教师都擅长语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字词和句子结构,而忽略了把文章看作一个整体。这样,学生们就只学会了消极地处理表面信息。这种阅读方法使人错误地认为,成功的阅读仅需要掌握更多的单词和精确的语法。后果是,即使能够认识文章的所有单词,能够正确分析所有句子成分,他们仍然不能理解文章内容。这不但影响阅读速度,同时也打击了学习者的积极性。2.自上而下阅读法由于认知科学的出现和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学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对外语阅读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古德曼(Goodman)指出,读者不是逐字的获取信息,而是猜测、过滤和验证他们已获取的知识,并对他们猜想进行修订,然后实现准确的理解。该模式被称为“自上而下阅读法”(thetop-downapproach),它体现了读者的积极影响和意愿。自上而下阅读法是一种依靠读者事先所具有的句法和语义学知识的心理阅读法,因此也被称之为语言心理法。这种模式从高端的信息出发,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文章进行推测或假设。然后依据篇章信息对预测和假设进行验证。按照这种理解,“阅读过程就是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有效的阅读在于用输入信息中尽可能少的线索作出准确地判断”2。2Goodman,K.S.APaycholinguisticguessinggame[J].JournaloftheReadingSpecialist,1970(4)自上而下的阅读法意味着读者应该使用基本常识,语言知识,和对主题的认识来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猜测不理解的文段的意思,然后仔细地研究他所表达的意思。它倡导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地去译码,而是从宏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