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贫困政策有哪些?我国政府致力于反贫困的伟大实践,自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组织保障政策自从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计划开始实施起,国家就一直重视发挥组织政策在反贫困中的作用,强调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明确的目标责任制,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反贫困的组织系统正式确立。小组负责制定贫困地区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解决有关贫困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并领导、组织、监督和检查全国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工作.各贫困面较大的省、自治区和地、县,也相继成立类似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现在更提出了党政一把手工作责任制,即在贫困面大、贫困问题严重的省、自治区,党委书记和省长、主席,特别是贫困县委书记和县长,要亲自抓扶贫,深入贫困乡村认真调查研究,直接部署扶贫攻坚任务,落实解决温饱的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不仅要有总的规划、总的目标,而且要有解决温饱的年度计划,逐层分解.层层落实,限期完成.(2)目标瞄准政策1982年国务院在甘肃的定西、河西和宁夏的西海固地(简称三西地区)划定了28个重点扶持县。1986年国务院又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273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1988年国务院在河北、内蒙古、四川、甘肃、青海和新疆的牧区中又确定了27个国家重点扶持县。各省、自治区也根据各自具体情况确定了300多个省级重点扶持县.这样,到1988年底,全国共有贫困县664个。后来个别省、自治区增加扶持范围,全国贫困县总数达到99个。1994年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扶持范围的贫困县调整为592个。以县为单位确定国家扶持重点,是按区域实施反贫困计划的基础。在规定贫困县的基础上,国家强调要把贫困县中的特困乡、村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集中力量解决贫困户温饱rm".(3)国家投入政策反贫困的政府投入包括扶贫信贷资金、财政发展资金和以工代赈三个部分。1986年以来,国家在原有扶贫资金的基础上,先后增加了扶贫专项贴息贷款、牧区扶贫专项贴息贷款、贫困县县办企业贷款、扶贫专项贷款,并逐步扩大各项贷款的规模。到1996年,各项扶贫贷款的总合达到55亿元。国家财政用于扶贫的投人,除对上述各项扶贫贷款的贴息部分外,还有自1983年起每年2亿元的三西建设专项资金和自1980年起规模逐年扩大的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这两项资金的总规模1996年达到19亿元。以工代赈计划自1984年开始实施,每年计划的执行期、使用物资和规模各有不同,但每年分解到的总规模是逐年扩大的,1996年的规模为30亿元。这样,1996年中央政府的反贫困投入总规模达到]08亿元。从1997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增加15亿元,扶贫贷款每年增加0亿元。1997开始,国家的扶贫资金达到153亿元.到1999年,中央扶贫资金达到284亿元.此外,自1987年以来,国家每年还拿出化肥、地膜、钢材、木材、卡车等,支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有扶贫投入,1995年地方扶贫投入的总规格比到17气厂干(4)产业开发政策1986年;中央政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开发性扶贫的方针,即在国家必要的扶持下,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同时强调扶贫工作从扶贫困人口平均分配扶贫资金向按项目、效益分配资金转变,从单纯依靠政府行政系统扶贫向主要依靠经济组织转变,从资金单项输入向资金、技术、物资、培训相结合综合输人、配套服务转变。在实行开发性扶贫方针的同时,政府还要求把有助于直接解决群众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相关的加工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5)减轻负担政策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减轻负担,国家相继对贫困地区实行过核减粮食合同定购任务、放开农产品销售价格、减免农业税、免征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免征新办开发性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政策.《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对贫困地区规定了三项优惠政策:一是对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的企业,其所得税在三年内予以征后返还或部分返还、二是各级政府把本级扶贫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障用于扶贫开发。三是为减轻贫困地区农民由于生产资料价格放开和粮食提价而增加的负担,各省、自治区可使用地方粮食风险基金对吃返销粮的贫困户以适当补贴.(6)社会动员低廉政府要求凡是有条件的单位、部门都要定帮扶对象。中央党政机关要定点帮扶到县,省、地、县要定点帮扶到贫困乡村。帮扶工作团组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宣传扶贫政策,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淡止1995年底,直接联系帮助贫困地区的中央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大型企事业单位达到122个,对口扶持国家重点贫困县330个,1995年直接投入实物和资金价值9人7亿元,引进资金99亿元,举办培训班419期,培训农民4、9万人次。到1995年底,各省、自治区参加对口扶贫的单位有2364个,当年直接投入扶贫资金12.7亿元.引进资金16.6亿元,帮助举办了9969个扶贫项目,举办了33万期培训班,培D11农民165万人次。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贫困地区,不仅有助于改变机关工作作风,而且也确实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外,每年都有大批志愿人员包括教师、医生、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深入贫困地区帮助制定规划、培训人才、传授技术。“希望工程、光彩事业、文化扶贫’等社会性扶贫活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7)东西互助东西互助是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缩小差距的重要途径。1996年中央政府组织沿海6省、3AN市、4个计划单列市对口扶持西部10个省、自治区。即北京帮内蒙古,天津帮甘肃,上海帮云南,广东帮广西,江苏帮陕西。浙江帮四川.山东帮新疆,辽宁帮青海,福建帮宁夏,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帮贵州。现阶段东西互助要以解决温饱为重点,落实到县一级;双方省市一级统一协调组织,把发达省市的富裕县与贫困县结成对子,由富裕县动员和组织本地企业到西部贫困县去,充分利用自己人才、技术、信息、市场、管理、资金等优势,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贫困县共同开发当地资源,尤其是发展有助于解决温饱的种养业项目和相关的加工业项目,同时帮助贫困县改造现有企业,提高林术7k平.管理水平。(8)实地开发政策对少数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资源贫乏,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按照农民自愿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实行有计划的松动式搬迁移民,迁一部分,留一部分。主要的办法是“拉吊庄”,即劳动力先出山,两头有家,在移民点有了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条件之后,再全家迁。这样出山的人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留在山里的人增加了土地等资源,扩大了生存空间,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现在甘肃定西地区、宁夏西海固地区已经迁出60万人,加上广西、广东、河北、浙江等省区,全国已经搬迁了100多万人,都取得了稳布脱贫的效果。(9)国际合作政策反贫困领域的国际合作,包括利用国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国际多边组织的援助进行合作研究与培训,利用优惠贷款发展贫困地区经济。世界银行西南扶贫项目已经开始全面实施,援助规模为2亿美元软贷款、5000万美元硬贷款,重点扶持贵州、云南、广西的35个贫困县,项目完成后可以稳定解决35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扶贫项目,既包括种养业、水利基础设施等经济开发项目,也包括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项目。(10)人力资本政策在反贫困行动中,国家特别强调人力资本的作用。不仅强调在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中要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本,如强调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展以工代赈,而且强调要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使地区的人力资本得到充分利用。(教育的发展与建设是人力资本的基础)这主要是组织、发动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同时,在反贫困行动中还特别强调人员培五11,国家一级分期、分批地对贫困地区、县领导干部和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中组部、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制定了于1996年开始实施对贫困地、县领导进行培训的5年规划。省、地两级重点开展对乡村干部的培训。县一级主要围绕扶贫项目开展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谁于培训谁,于什么培训什么。努力使每一个贫困户掌握一至二门家用技术。人力资本政策的另二方面,是控制人口数量,坚持和强调技企开发与计划牛育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