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的音乐疗法作者:佚名|文章出处:网络音乐治疗是指把音乐的成就当成治疗的目标;令音乐达恢复、保持、及改进个体心理及生理健康的作用,以使个体在行为上带来良好的改变。这种改变使个体能够在进行治疗后,对他自己以及其所生存的环境,会有较大的了解,进而达到适当的社会适应。本文介绍了音乐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把音乐疗法成功应用到弱智学生音乐课上的实例。笔者发现,学生在音乐疗法的辅助下,无论语言能力或者行为都有所改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智力障碍就是智力落后,有弱智(mentalretardation)、智力残疾(mentalhandicapped)、智力低下(mentaldeficiency)或精神发育迟滞(oligophrenia)这几种说法,是一种常见的残疾。美国智力缺陷学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MentalDeficiency,AAMD)对智力障碍定义为:在发育期间表现出来的智力功能显著的低于平均水平,并同时伴随有社会适应行为方面的缺陷。我通过平时在教学中对这些学生的观察,总结出智障儿童的一些行为特点,试作如下分类:A:发展进程失调这样的学生常常有别于正常孩子的发展状况,有的学生可以记住每天的每一节课该上什么课,却记不住简单的一个字符;有的学生能掌握很复杂的节奏谱,却算不出十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能准确的回答出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但对抽象的概念和基本的社交行为却不能掌握。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由于生理上的因素,致使他们不但不会随著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他们的能力,反而会越来越退步,甚至连原本已掌握的能力也随之一同消失。B:感官反映异常智障的学生,他们不仅智力上有别于常人,在很多感官反映方面,也伴随有许多异常。比如,他们会害怕过分强烈的阳光,或者说光线带来的转变他们也会害怕;他们不敢与人进行目光接触,当你直视他的眼睛的时候,他就会不知所措,甚至是暴跳如雷;他们喜欢制造出声音来刺激自己,或者害怕听到强烈的音响;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喜好,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无视旁人的自娱自乐C:言语沟通障碍他们语言发展非常迟缓,不懂,也不愿意用说话去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他们就会经常的与别的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去伤害别人,其实,他们或许不过是想看一看身边同学手中的图书,但因为长久的自我封闭,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使得他们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行为去攻击他人。他们说话经常是含糊不清的,这与他们声带的构造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因为他们的智商,他们会在课上不分场合的重复老师说过的话,就像鹦鹉学舌,他们分不清“你”、“我”,更难以理解别人的情感,以及说话的背后含义或心意,例如:有两个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争吵,因此影响了老师讲课,老师劝告很久也无济于事,于是,老师赌气说:“你们打吧,看谁打得过谁!”没想到,这在常人都能听得懂的反话,他们却不明白,还以为老师允许他们打架,因此大打出手,幸亏别的老师及时赶到,才不至于出事故。D:情绪及行为障碍他们的情绪极为不稳定,波幅很大,会无顾的焦虑,害怕,还会无缘无故的大笑大叫,我教的学生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会在课上突然间从座位上跳起来,然后沿著教室跳一圈,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坐在那里继续听讲。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显得坐立不安,有的孩子,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可是却听不到老师说的任何一句话。以上是我对智障学生较比有代表性的特征加以的归类,那么,音乐治疗又对学生的以上诸多特点如何有所帮助呢?儿童有智力障碍,智商低于正常标准的儿童。对这些儿童来说,音乐治疗通常是在特殊教育中作为一门特殊安排的课程内容实施训练。有人说“耳朵是心智之门”,音乐可以启智。事实证明,音乐治疗能改善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心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促进他们的心智发展是有著明显而积极的作用。对智障儿童,单靠聆听治疗性乐曲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教导他们唱歌、弹奏乐器、亲身参与各种特殊组织的、用特殊方法进行的音乐活动,例如:1、结合游戏进行敲打乐器和/或唱歌。2、教唱特殊的歌谣训练言语能力和节奏感。3、结合简单的身体动作,聆听音乐和/或唱歌,训练身体运动能力,如体操、舞蹈、手足摆动或各种走步。最近有研究提示,随著音乐运动,有助于刺激和提高人的认知能力。4、通过集体的音乐活动,改善与别人相处和交流的能力。智障儿童的音乐治疗要长期、耐心地进行,虽然以学校的特殊音乐课(音乐治疗)的教学和练习为主,但在家中与父母家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唱歌、音乐游戏等)也十分必要。这种音乐治疗,实际上是音乐一行为治疗。用行为治疗的方法引导弱智儿童参与音乐活动,另方面通过音乐,有利于矫正或改善患儿不合适的行为。智力障碍儿童适宜的听、唱、弹练的治疗性乐曲第一类:具有“莫扎特效应”的乐曲(主要是奏鸣曲)近年来,不断有人提出聆听莫扎特的某些乐曲有促智的效应,称为“莫扎特效应”,尽管此一论点仍存在著争议,但一些经强力推荐的乐曲可以试用,不过这类乐曲比较复杂,每首时间较长,弱智儿童难以集中注意力坚持听下去。第二类:鼓乐或其他节奏感强、声音或沉浑或清脆的打击乐,对大脑皮质兴奋性、刺激性较强,智力障碍儿童参与击鼓同时聆听鼓声,或按鼓点(节奏、快慢、强弱)步行或拍掌或身体摆动,都能起到“大脑体操”的训练作用。第三类:童谣儿歌或特别编订的简单歌谣(独唱或合唱的歌曲。韵律感较强,易学易记)。有的智障儿童的心灵容易受到大提琴曲的乐音和所包含的感情所打动,听大提琴或让他们学拉大提琴都有助于促进其感情活跃。对智障儿童的音乐治疗需要个别对待和“人性化”,以聆听乐曲为例,各个智障儿童对不同类型的乐曲有不同的接受程度,有的喜欢儿歌,有的喜欢流行曲,有的喜欢古典音乐中的钢琴曲、大提琴曲,甚至管弦乐曲,要耐心试验和观察,让他们能听上和练习各自喜欢的音乐。附:适合智力障碍儿童聆听的乐曲。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莫扎特:降E大调第十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莫扎特: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小步舞曲亨德尔:水上音乐美配:《轻骑兵》序曲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