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治疗学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类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人们通过应用这些符号达到交流的目的。言语:是表达语言思维的一种方式,是音声语言(口语)形成的机械过程,是神经和肌肉组织参与的发声器官机械运动的过程。听力是人们听声音的能力,听觉是人们听清、听懂声音的能力,是人们对听到的声音,进行理解、记忆、选择后形成声音概念的能力。差异(简答):听力主要依赖完整的听觉传导通路,而听觉是在具备听音能力的基础上,协调运用多种感官功能、认知功能等,在大脑皮质高级中枢的参与下对声音进行综合处理的过程。听力是先天具有的,而听觉需要后天听觉方面的学习才能不断地成熟和完善。在语言发育和交流的过程中,听力是听觉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听到声音,才能进一步听清、听懂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要素去认识。特性:超音段音位、音段音位音节。言语听觉的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初级运动区、布洛卡(Broca)区、初级听觉区、听觉联合区、视觉性语言中枢、韦尼克(Wernicke)区、弓状纤维、外侧裂周区、分水岭区或交界区、初级视觉区和视觉联合区、书写中枢、第二联合区、胼胝体。布洛卡(Broca)区:也称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左侧第三额下回后部Brodmann44区、45区,即三角部的后部及岛盖部。功能:不仅负责说话,还控制书写和其他动作语言的产生。韦尼克(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Brodmann41区、42区以及部分邻近的22区。功能:主要司语言的听觉功能,其中储存大量的听语记忆痕迹,该区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语言的听理解障碍。两者关系:布洛卡区司言语运动功能,又称前语言区或第一语言区;韦尼克区司言语感觉功能,又称后语言区。这两个区共同构成言语中枢的主要部分。韦尼克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语言的生成和接受过程包含分离的运动程序和感知程序,这些程序分别由不同的脑区控制,因而一种行为的不同组成成分是由脑的不同部位处理的,即大脑以一种分布加工的方式进行语言信息处理。大脑皮质下的言语区:丘脑、下丘脑、基底核、脑干、小脑。言语听觉活动的脑神经支配:视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呼吸系统由胸腹壁和肺部系统组成。腹式呼吸:由膈肌舒缩引起呼吸运动伴以腹壁的起伏。胸式呼吸:由肋间肌舒缩使肋骨和胸骨运动所产生的呼吸运动。平静呼吸和言语呼吸的差异:①呼吸量:安静状态的呼吸量约为500ml,言语状态下的呼吸量增加35%~60%②吸气与呼气时间比:平静呼吸时,吸气和呼气时间占总呼吸时间的40%和60%,言语状态下,吸气和呼气时间约占呼吸时间的10%和90%③呼吸的规律性:安静状态下,成人每分钟呼吸12~15次左右,呼吸较有规律;言语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呼吸次数减少且不规则④呼吸肌群的运动:膈肌和胸腹部呼吸肌群的松弛对于平静呼气来说已足够,言语状态下腹部肌群收缩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言语产生时所需的肺容量、响度水平、发声长短、张力和语调种类。喉有4种解剖结构:软骨与关节、喉内肌、喉外肌、黏膜层。喉部肌群的作用:开闭声门;改变喉软骨的相对位置;改变声带的长宽和物理特性;改变声带间的空间大小,克服声门间的阻力。声门开肌:环杓后肌;声门关机:主要包括杓间肌和环杓侧肌;声门张肌:环甲肌和甲杓肌。共鸣腔:胸腔、喉腔、咽腔、口唇腔、鼻腔、鼻窦。其中胸腔、喉腔和咽腔主要起低音共鸣作用,口唇腔系统主要对中音产生共鸣,头腔(鼻腔、鼻窦)是对高音部分产生共鸣的共鸣腔。构音器官:下颌、唇、舌、软腭。外耳:耳廓和外耳道。中耳: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耳内肌包括鼓膜张肌和镫骨肌。咽鼓管生理功能:维持中耳压力平衡;引流作用;防声作用;防止逆行感染。外耳:前庭、半规管、耳蜗。耳蜗:位于前庭的前面,由中央的蜗轴和周围的骨蜗管构成。基底膜上有螺旋器,又称Corti器,是听觉感受的主要部分。Corti器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作用:内外淋巴液正常的离子成分和理化状态对于维持毛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吞咽器官:口腔、咽腔、喉腔、食管。吞咽过程包括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问答题)口腔准备期:形成食团,准备吞咽,将食团粉碎、搅拌,混合唾液,使其利于吞咽。口腔期:食团向咽部推动,到达舌根部,将食团向后挤压至舌根与下颌骨缘交界处。咽期:从咽期激发至食团头部到达环咽肌入口处。食管期:食物通过食管到达贲门,推动食团或液体下行,食物进入胃。吞咽过程中主要脑神经的作用:1、三叉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主司咀嚼运动和张口运动。感觉纤维传导面部皮肤、口腔、鼻腔、牙齿的痛温触觉及咀嚼肌的本体感觉。2、面神经: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等腺体的分泌。3、舌咽神经: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腮腺分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茎突咽肌,其功能为提高咽穹窿。4、迷走神经: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咽、喉、食管、气管,接受黏膜感觉,运动纤维支配软腭、咽及食管肌肉。5、舌下神经:主要由躯体运动纤维组成,支配全部舌内肌和舌外肌。儿童语言发育的过程:(填空)语言理解的发育:6个月听自己名字有反应;8~9个月理解成人的简单语言;1岁听到某些物体名称时能确定指出对象。构音能力的发育:4月左右可以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1岁开始进入系统言语发展阶段;5岁大致掌握汉语的基本发音;6岁可以流利讲话。语言表达的发育:9~10个月可以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汇。言语障碍定义:当言语异常偏离正常足够远时,导致引起充分的重视;使交流受到干扰;使听者或说者感到沮丧,这是广义的言语障碍定义。临床上常见的言语障碍,也称为运动性构音障碍,主要是由于神经病变,导致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其病理基础是运动障碍,该障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其他语言障碍同时存在。病因分类:器质性、功能性、神经运动性言语障碍。临床分类:嗓音障碍、构音障碍、口吃、听力障碍。言语量表评定:(案列分析)Frenchay评定法,黄昭鸣言语评定。呼吸功能客观测量:1、最长声时MPT:是指一个人在深吸气后,平稳舒适地发/a/音的最长时间,发音时要求音调、响度适中。是衡量言语呼吸能力的最佳指标之一。2、最大数数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深吸气后,连续说1或5的最长时间。最大数数能力主要反映呼气和发声之间的协调性、言语呼吸控制能力等。言语腹式呼吸:生理腹式呼吸训练、‘嗯哼‘法、拟声法或数数法。嗓音的客观测试:(填空)基频、声音强度、微扰、标准化声门噪声能量、频谱分析----谐噪比、平均气流率、声门下压、音域图。共鸣障碍分类:口腔共鸣障碍和鼻腔共鸣障碍。口腔共鸣障碍:前卫聚焦、后位聚焦、喉位聚焦。鼻腔共鸣障碍:鼻音功能亢进和鼻音功能低下。客观测量:F1反映咽腔的大小和共鸣状态,受下颌运动影响。当下颌向下运动时,口腔体积增大,咽腔体积减小,则F1增加;当下颌向上运动时,口腔体积减小,咽腔体积增大,则F1减小。F2反映口腔的大小和共鸣状态,主要反映舌的前后运动情况。当舌向前运动时,咽腔体积增大,口腔体积减小,F2增加;当舌向后运动时,咽腔体积减小,口腔体积增大,F2减少。鼻腔共鸣功能的客观测量参数主要为鼻流量。构音功能的评定客观参数的7个具体指标:DR(pa)、DR(ta)、DR(ka)、DR(pataka)、DR(pata)、DR(paka)、DR(kata)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口部运动治疗、构音运动治疗、构音语音训练。语言障碍定义:理解方面和口语、书面语和其他符号系统运用性的损伤,该障碍可能涉及:1、语言的形式2、语言的内容3、语言的综合交流功能。分类:成人语言障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失语症:是指脑损伤后原有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和理解功能受损或丧失。可表现为说话不流利、费力、语法功能受损;表达内容杂乱、理解缺陷;复述障碍;命名不能及读写障碍等症状。儿童语言障碍:分为接受性和表达性两类。儿童语言能力获得性缺陷LLD表现为语言的理解障碍。语言治疗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个性化原则、持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多样化原则。失语症评定:1\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包括: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字、词、句及数字等;命名;阅读;书写;相关认知功能。2、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ABC(怎么做?怎么评定?)失语症的康复治疗:基础治疗按治疗目标分为一类以改善语言功能为目的,另一类以改善日常生活交流能力为目的。Schuell刺激法:是在对损害的语言符号系统应用强的、控制下的听觉刺激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再建和恢复,是失语症的基础治疗方法。失用症:是指在无法运动或感觉障碍时,需要做有目的或精细动作时表现无能为力的状况,或不能有意识地用自身的某部分肢体做一些习惯动作,但不经意时却能自发完成的一类病症。分类:习得型和发育型言语失用症。习得型言语失用症临床症状:1、发音的错误缺乏一贯性,重复同样的词时会出现不同的错误音。患者每次的发音错误是不同的。2、在错音种类中,辅音的代替最多,其次是辅音省略、添加、反复等。发育型言语失用症临床表现:1、婴幼儿期较安静2、不能正确地将声音和音节组成词3、语音产生不稳定4、重复单词困难5、不能正确使用气声6、元音发音不准7、语调异常8、口腔运动异常9、鼻音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其语言发育没到达与其年龄相应的水平。常见病因:精神发育迟滞、交往障碍、听觉障碍、语言环境脱离、限制语言学习的特异性障碍、构音器官的异常。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康复治疗(自己看一下)听力障碍:为听觉系统中的感音、传音以及听觉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听力康复:是采用多种方法,为听力障碍患者解决一系列相关问题,从而避免或减轻残障的过程。听力康复训练原则:早期原则、个性化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评定与训练有机结合原则、多种方式和场所相结合原则。客观测听技术:声导抗测试、耳声发射、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主观测听技术:1、行为观察测听:6个月以内婴儿;2、视觉强化测听技术:6个月至2.5岁的小儿听力测试;3、游戏测听技术:2.5~5岁的儿童。听力残疾: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从而难同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力障碍的干预: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助听器验配适应证:1、儿童听力障碍者2、成人听力障碍者,尤其是语后聋患者3、重度以上听力障碍者4、双耳听力障碍者5、单耳验配助听器原则:一般双耳听力损失均60dB,选择听力差的一侧验配;双耳听力均损失60dB,选择听力好的一侧验配;双耳听力损失差不多的,选择听力曲线较平坦的一侧;日常惯用耳优先也是单耳验配时应考虑的因素。听觉康复评估标准听力补偿Hz言语最大识别率%助听效果康复级别250~4000》90最适一级250~3000》80合适二级250~2000》70较适三级250~1000》44看话四级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1、语前聋患者的选择包括: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最佳年龄为12个月至5岁;佩戴合适的助听器;无手术禁忌症;家庭和植入者对人工耳蜗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有听力语言康复教育的条件。2、语后聋患者的选择包括:各年龄段的语后聋患者;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助听器无效果或者效果很差者;家庭和植入者对人工耳蜗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有家庭的支持。听觉言语康复评定内容:听觉察知能力、听觉分辨能力、听觉识别能力、听觉理解能力。吞咽障碍:是指食物从口腔至胃贲门运送过程中受阻而产生的咽部、胸骨后或食管部位的梗阻停滞感觉,患者同时会伴有吞咽后食物残留在口腔、咽部,严重的吞咽障碍患者会有误吸,食物进入气管,进而引发肺炎,威胁患者生命。吞咽障碍病因:脑血管意外、老年性精神障碍、帕金森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头颈部肿瘤、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唇腭裂修复前、肌病、免疫系统疾病、骨骼系统疾病。吞咽障碍分为4类:口期吞咽障碍、咽期吞咽障碍、口咽期混合吞咽障碍、食管期吞咽障碍。临床吞咽检查:1、反复唾液吞咽测试:被检查者采取坐位,卧床时采取放松体位。检查者将手指放在被检查者的喉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