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连云港市许庄小学许堂艳最近再次读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感受很多。无论是在科学课堂教学方面,还是课题研究方面都给我了很大的帮助。下面就来谈一谈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书钰,本书主要分六章节来论述探究式科学教育。我主要来谈一谈第三章给我的启示。第三章主要重点讲解了探究式科学教育。它分为四个小节,主要从“什么是探究”“什么是探究式科学教育”“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步骤”“为什么要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什么是探究?什么是探究式科学教育?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它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以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老师们已逐步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借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许多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不少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方式,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但反思我们的科学课堂中探究活动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也有一部分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活动性,而忽视了设计这些探究活动存在的价值,使得这些活动流于一种形式,没能真正发挥“探究”效能。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通过本书的学习,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指导。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是探究,而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和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引入教学。情境引入是探究性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探究教学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案例一:在教学《今天刮什么风》一课时,一开始我让全班同学猜一个谜语“它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透明的。当小树摇摆时,它从那里经过;当红旗飘扬时,它从那里经过。这是什么呢?”这时学生一听是猜谜语,兴趣盎然。有的说:“是水,因为水是没有颜色的。”有的说:“是空气,空气也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而且在空中。”有的说:“我认为是风,因为有风时小树才会摇摆。”我接着问:“大家同意谁的观点?请说说理由。”学生说:“应该是风。因为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物体可能是水、空气和风,但后面说了小树摇摆、红旗飘扬就知道了是风从那里经过了,所以应该是风。游戏导入新课虽不新鲜,却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游戏只是仅仅局限于愉快,那是不够的,它应该还有一些学习性的东西在里面。在这里,学生在努力猜谜的过程中,调动旧有的认知经验,已在头脑中作了一番探究、比较、分析与淘汰,整合探究结果,综合风的特点得出了答案。二、学会观察,掌握探究方法达尔文曾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让学生学会观察是多么重要。心理学家认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探究认识自然事物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多角度地、有序地进行观察。从而明白在观察事物时,一要全面、细致、耐心;二要运用多种感官进行;三要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四要定量定性办法相结合。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观察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质量。案例二:在教学《观察水》这一课时,我先提问:“我们每天都要喝水,对这样一杯很熟悉的水,我们可以怎样观察?”学生分别说出用眼、鼻子、舌头、手和耳朵。然后我接着引导:“先用手观察行吗?为什么?那我们应先用什么观察,再用什么观察?”在这里,让学生体会到用感官观察水,把手(触觉)放在最后是科学的,因为如果先用手去触摸会把水弄脏,后果是不能用舌头尝,从而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接着,再以游戏“找水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从颜色、透明度、粘稠度等方面,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发现水更多的秘密,这样就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观察方法。三、质疑问难,培养探究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本书中,作者也引用了李政道的一句话:“做学问,要学问;不学问,非学问。”可见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学生生性好强,求知欲强,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类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究的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案例三:在教学《声音的产生》这一课时,当我讲完夏威夷一个小岛的沙子会发出“汪汪”的狗叫声的时候,学生感到好奇,纷纷提出了:“为什么沙子会发出这么怪的声音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是学生自己真实的问题,因此,学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心理需要。这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在动手解决问题前进入深入思考,制定研究方案进行验证,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这样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发展显性化,不仅让学生获取了科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四、巧用经验,提升探究质量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选取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科学学习活动,所要研究的问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会越感兴趣。小学生已有了或多或少的生活积累,这是我们开展科学教学值得研究和利用的财富。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的再现,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这些生活经验中提升科学知识,使学生从自己经验的迁移中学会认知。只有这样的课堂才富有生命力,这样的活动才真实有效。案例四:在《关心天气》这一课的教学中,课始,老师提问:“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谁能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一下?”学生兴趣很高,有的说:“今天下起了小雨,太阳也躲起来不和我们见面了。”有的说:“我知道今天要下雨,就带了雨伞和雨鞋。”老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今天要下雨的呢?你知道哪些预测天气的方法?”(学生讨论后交流)有的学生说:“我知道根据动物的表现能预测天气的变化,比如蜻蜓低飞、蚂蚁成群结队地往高处搬家,就有可能要下雨了。”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观察月亮,如果月亮旁边有一圈圈的东西就有可能要刮大风。”还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一些有关天气的谚语: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如果你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朵,也能预测天气情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能够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起学生对天气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这种师生之间的交流看似平淡,可实际上却自然地把学生引到研究有关天气上来。这本身就给学生一种启示:身边就有科学,熟悉的东西也含有科学,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和思考。在科学的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当作研究者,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探究,充分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造,用“探究科学秘密”的金钥匙去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