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说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说明编制单位: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编制时间:二OO六年十月1《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说明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技术规范,研究不同区域、不同地貌条件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和相关技术课题已提到当前工作日程。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5]120号)的要求和省厅工作部署,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积极开展了《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现将课题编制情况汇报如下:一、成立课题项目工作小组成立由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长任副组长,厅耕保处、财务处、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部门工作、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重大决策的审定、项目经费的落实和项目成果资料的检查验收组织工作。成立由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项目编制单位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项目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制定实施计划、工作布置,制定内、外业相关的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处理各环节的技术问题、项目成果和图件制作。成立由国土资源厅、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农机局和城乡规划院的专家组成的特聘专家组,负责项目初步成果的审查和项目完善建议。二、课题项目的分工《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拟分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工程和农村居民点工程,分区域开展工程建设标准研究。结合各科研单位的专业所长,省土地统征整理中心负责土地平整工程,四川大学农田水利学院负责灌溉与排水工程,四川省水利厅农水局负责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工程工程,四川省公路设计院负责田间道路工程,川大房地产策划研究所和成都市规划设计院负责农村居民点工程和其它工程。三、项目工作流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先成立工作小组,成员一周(也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确定)进行一次碰面,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主要针对所编写的内容进行讨论。编制先以部颁标准为指导,结合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实际编制初步成果,然后分区域进行实地调研,组织当地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论证、征求意见,根据反馈信息,完善2方案。在完善方案的同时,组织省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进行4次送审、2次会审,根据专家意见补充完善,请形成实施方案送审稿,于2006年10月底送国土资源部审查。四、项目编制时间安排2006年1月~2006年3月:以部颁标准为指导,结合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实际编制初步成果,根据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区、盆周山区、攀西地区、川西北高原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和编制工作内容,确定实地考察的代表县(市),并确定实地考察的内容。2006年4月~2006年6月:实地考察,征求当地专家、技术人员意见,收集所选县(市)的基本情况,分析现场收集到的资料,完善工程编制内容。2006年7月~2006年8月:将完善的《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通过地方征求意见、省上特聘专家评审,进一步完善编制内容。2006年9月~2006年10月: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补充完善,请形成实施方案送审稿。五、项目进度控制严格控制项目进展,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负责对课题研究进展进行监督,每两周向领导小组作一次工作汇报,总结经验和不足,改进工作思路,保证课题研究安排顺利开展。目前,《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课题项目的编制初稿已完成,工作小组根据实际经验正在进行补充完善,各项工作开展井然有序。六、专项课题研究为更好开展《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研究,课题组对类型区划分、工程体系、专业术语、相关标准引用研究,作为其技术支撑。附件一: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的划分研究附件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研究附件三: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专业术语研究附件四: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标准引用研究3附件一: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分区是揭示土地资源的区域分异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体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因地制宜)。1.分区的原则和依据1.1分区原则1.1.1地貌组合相似原则同一分区内,自然环境基本相似,其主导因素是地貌组合。地貌类型差异是产生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地资源特性分异的主导因素。在同一分区内由大地貌类型的差异引起的气候、植被、土壤和土地利用等条件的变异最小,而不同分区之间的变异则很大。1.1.2土地利用相似原则同一分区内,土地利用结构相似,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土地资源的优势和问题、改良利用方向和耕作习惯相似。而不同分区之间有很大的不同。1.1.3以工程类型区覆盖全省的原则为便于操作和应用,分区以工程类型(工程组合模式)基本相同统一为相同的工程类型区,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出全省不同的工程类型区,在省级区域内,以其工程模式在何种环境为主来确定其归属。1.2分区依据分区依据是省内已有的科研成果和正式的统计数据。地貌类型划分采用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与灾害研究所的研究资料,土壤母质岩性分布采用四川省地矿局的研究资料,土地资源数据采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和变更调查资料,经济数据采用四川省统计局正式公布的数据。2.分区划分的指标和方法2.1分区的主要指标2.1.1自然环境指标以大地貌类型组合为主要指标,四川省划分为平原(含丘陵区的沟谷平坝)、丘陵(含台地)、山地和高原4大类型,参考指标为土壤岩性分类和气候类型。土壤母质分类按岩性与土壤形成的关系分为新冲积、老冲积、沙泥岩、碳酸岩、碎屑岩、花岗岩、4玄武岩、变质岩八大类;气候类型分为湿润亚热带、偏干型亚热带、高寒气候三大类。2.1.2土地利用结构指标以农用地中的主要二级地类(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占该区总面积的百分比为主要指标。参考指标为耕地田土比、森林覆盖率、建设用地率等。2.1.3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包括人均土地面积、人均耕地、人均园地、人均有林地、人均牧草地、人均建设用地、人均荒草地等,以人均耕地为主要指标。2.1.4社会经济指标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地区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肉类产量、粮食总产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主要指标。2.1.5土地生产力指标主要有单位面积地区生产总值,每亩耕地农业总产值,每亩耕地粮食总产量、耕地复种指数、耕地分等级别等,以每亩耕地农业总产值为主要指标。2.2分区方法类型区划分仍采用演绎和归纳相结合的方法,以本省的资料为基础,用区域要素与类型特征结合类型区的概念来确定本省分区类型。实际操作上以各县耕地分布的主要地貌类型作为分区的主导因素,同时结合气候和土壤母质类型划分区域。如,同样以山地为主,则按气候类型偏湿或偏干划分为盆周山地和川西南山地。在此基础上,统计各分区的自然环境、土地利用结构、社会经济状况、土地生产力等各项指标。3.分区结果表1地理位置及工程模式区域名称地理位置工程组合模式盆西平原区中部成都平原综合治理工程类型盆地丘陵区中部、东部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工程类型盆周山地区北部、南部、东部山地综合治理工程类型川西南山地区西南攀西山地保、蓄水工程类型川西北高原高山区西北高寒山地治理工程类型5表2土地利用限制性条件主导因素区域名称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盆西平原区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和土壤剖面构型盆地丘陵区有效土层厚度地面坡度和灌溉保证率盆周山地区地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川西南山地区灌溉保证率地面坡度川西北高原高山区海拔高度地面坡度表3四川省各大区地貌特征耕地按地貌分布统计表分类分区地貌类型(km2)平原(占%)丘陵(占%)山地(占%)高原(占%)盆西平原区47.021.331.70.0盆地丘陵区26.750.323.00.0盆周山地区0491.60.0川西南山地区5.02.591.21.3川西北高山高原区0.00.186.218全省8.010.2737.6表4四川省各大区耕地按地貌分布统计表分类分区耕地按地貌分布(103hm2)平原(占%)丘陵(占%)山地(占%)高原(占%)盆西平原区70.221.28.60盆地丘陵区3751.1120盆周山地区6.611.182.30川西南山地区22.08.569.10.4川西北高山高原区63.665.626.2全省32.332.4340.9表5四川省岩性分布统计表分区分类盆西平原区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全省新冲积物类(占%)37.70.50.21.41.02.9老冲积物类(占%)10.81.50.63.32.52.6沙泥岩类(占%)3595.948.325.11.328.6碳酸岩类(占%)8.21.625.12517.116.2碎屑岩类(占%)2.80.129.10.32.1花岗岩类(占%)2.903.012.69.77.1玄武岩类(占%)1.402.211.40.22.2变质岩类(占%)1.60.516.312.768.138.46表6各大区代表地点主要气象指标统计表分区地点海拔高度(m)年均温(℃)年降雨量(mm)≧10℃活动积温年蒸发量(mm)无霜期(天)蒸发量/降雨量全年日照时数(小时)气候类型盆西平原区成都市区50616.2947.05107.21020.52791.081228.3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绵阳市区45716.3963.15162.01112.02691.151298.0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盆地丘陵区泸州市区25518.01183.85748.01116.63500.941289.8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南充市区27517.61020.15670.71115.73001.091357中亚热带湿润气候达州市区30517.21211.35492.21091.73000.901407.0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盆周山地区广元市中区48716.1973.35065.11480.22631.521389.1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天全县77015.11735.54649.3922.62860.53860.2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古蔺县61017.6761.85629.61380.53001.811311.1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南山地区攀枝花仁和区110820.3765.57499.124233063.172686.1南亚热带半干旱气候西昌市区159017.01013.15329.91945.02751.922431.4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昭觉县213010.91020.72949.81572.72261.541876.5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康定县26167.1803.81599.125351813.151733.3中温带半干旱气候甘孜县34205.6636.51259.41657732.602640.8寒温带半干旱气候红原县35041.1752.4322.01303211.732418.0亚寒带半湿润气候7表7各大区土壤及植被分布状况表分区项目全省盆西平原区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壤类型分布面积大小前5位为高山草甸土、紫色土、亚高山草甸土、暗棕壤、水稻土。平原为水稻土,丘陵为紫色土和黄壤,山地为各种森林土垂直分布。紫色土为主,沟谷平坝为水稻土,低山为黄壤。黄壤为主,次为紫色土和石灰岩土、山地上部为黄棕壤。垂直带谱明显,基带为红壤,山地为紫色土和黄棕壤。峡谷区垂直带谱明显,基带为褐土,山地以暗棕壤为主;高原区以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为主。植被类型分布草甸植被占28.4%,森林植被占26%,农业植被占17.9%,灌丛植被占12.2%。农业植被占45.4%,森林植被占20.4%,灌丛植被占7.6%。农业植被占58.6%,森林植被占13%,灌丛植被占1.3%。森林植被占42.3%,农业植被占22%,灌丛植被占11.6%,草甸植被占0%。森林植被占38.0%,草甸植被占18.4%,灌丛植被占13.5%,农业植被占12.6%。草甸植被占48.7%,森林植被占18.5%,农业植被占1.1%,沼泽植被占0.3%。注:农业植被包括耕地、园地和田坎。表8各大区土地资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