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纪乃武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海口,是东南沿海的重要中心城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569.3平方公里,其中厦门本岛土地面积131平方公里。2005年全市常住人口225万,国内生产总值1030亿元,工业总产值2099亿元,财政总收入210亿元,耕地面积21724.19公顷。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城市发展已由封闭的海岛小城变成一个各项基础设施比较齐全、具有较强经济实力、人民生活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海港风景城市。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厦门的水资源十分贫乏,曾多次出现供水紧张的局面。在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厦门迫切需要建立优化配置的水资源安全供给体系和完善有效的水环境保护体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厦门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在缺水的压力下求平衡厦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公元九世纪在同安、集美分别修筑了石盘陂和陈婆陂。1926年,兴建了上李水库及日供水能力5000吨的赤岭水厂,但因水库集雨面积小,遇干旱则无水可供,城市居民用水十分困难。20世纪50年代兴建了石兜、坂头、汀溪水库和莲坂水厂等一批供水设施,缓解了供水紧张状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1971年夏旱水荒,20多个工厂停产,市民用水苦不堪言,12006公顷农田也因缺水而减产,极大地制约了工农业生产发展。1972年国务院批准兴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该工程左干渠于1980年5月通水到厦门。20世纪90年代厦门市先后兴建了厦门特区供水管道工程、大嶝供水工程和城镇供水设施,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基本上得到满足。至2005年底厦门市共兴建小(Ⅱ)型以上水库108座,总库容2.43亿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5座,总库容1.66亿立方米;小(Ⅰ)、(Ⅱ)型水库103座,总库容0.77亿立方米。另有小塘坝14242座,引水工程达到1045处,小型提水工程2300多处。至2005年底厦门市城市供水设施有高殿、莲坂、杏林、集美、上李、莲前、天马、梅山等8座水厂,供水管网总长1500多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106.2万吨,最高日供水量达85万吨;此外还有同安、杏林、集美等乡镇水厂16处,日供水能力达到14.1万吨。2005年厦门市淡水用水总量为6.17亿立方米,其中当地水资源供应量为4.22亿立方米,占68.4%,跨流域引水量为1.95亿立方米,占31.6%。另外火电厂冷却和城市内湖冲污利用海水为8.94亿立方米。根据用水情况,比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包括农林牧渔用水)为60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GDP)用水量为8.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2.1立方米,农田亩均用水量为756立方米。以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水资源量为718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为274立方米,城镇人均综合日用水量为207升,农村人均综合日用水量为164升。水资源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全市4条主要河流、5座重要水库以及北溪引水取水口水质监测成果,各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尚好,一般都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但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水质水环境恶化的2趋向,北溪上游部分河段水质污染日益严重,个别项目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4条主要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Ⅳ类及劣于Ⅳ类的断面占到总数81.2%。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等,属有机污染。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应清醒看到,厦门市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存在不少问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还十分艰巨。1、水资源数量和分布存在先天不足、开发利用难度大厦门市境内无大河和过境河流,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以2004年常住人口(包括暂住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为576立方米,考虑未来人口增长,2010年和2020年人均水资源量将减少到515立方米和412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极度缺水警戒线。降雨量和径流在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汛期(4~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径流占85%以上,最大年降水量为最小年降水量的3.2倍。枯水年及枯水季径流很小,枯水年份为多年平均值的46%。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差异,且与土地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布状况不一致,本岛、海沧、集美人口占全市的7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的85%,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市的30%。厦门市河流集水面积小、汇流时间短、水量集中在汛期,开发利用难度大。厦门市最大的河流东西溪流域面积494平方公里,第二条大河流后溪流域面积209平方公里,其余河流面积均小于150平方公里,还有占全市总面积40%的地区,降雨后形成地表径流直接渲泄入海,难于利用。如今厦门市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为3.5~3.8亿立方米,约占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30%。2、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厦门市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量逐年递增,水资源供需矛盾已经显露。2002年厦门市发生春夏连旱,有12673公顷农田受旱,市区城市供水也曾出现紧张,甚至启用应急水源,如遇到特枯年份,厦门市旱情将更加严峻。据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表明,预计到2010年,特枯年缺水1.39亿立方米,到2020年,特枯年缺水3.87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直接导致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各区之间争水矛盾突出,生态用水被严重挤占。3、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浪费较严重厦门市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与发达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较严重的用水浪费。输水管网及渠道的水量损失较大,城市供水管网输水损失超过20%。农田灌溉仍为粗放型,用水没有计量或计量不精确、缺乏用水统计资料、水费的收取也欠公平合理,一些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尚未大面积推广,农村灌溉渠道“漏、阻、卡”现象也较普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而发达国家为0.7~0.8。国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65%左右,发达国家已达85%。2005年城市中污水处理量13034万吨,回用量仅为50万吨,回用率为0.38%,而使用范围仅用于城市绿化和冲洗马路。此外,在海水、雨水利用等方面也处于较低水平,用水浪费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4、水资源供给存在安全隐患3厦门本岛及海沧区、集美区用水,主要依靠跨地区九龙江北溪调水,目前北溪引水尚能满足厦门市的用水要求,但存在着两个主要的问题和隐患:一是在干旱年枯水期北溪自流引水的保证率不高,需要新增调蓄库容发挥“以蓄补引”的作用,目前坂头、石兜水库由于种种原因,尚无法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今后随着厦门市城市用水量的增大,需要更大的调蓄库容,承担以蓄补引的作用,坂头、石兜水库难以承担;二是本岛的原水供应存在水源单一、管渠进岛通道单一的弊端,供水安全性和可靠性差,难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旦出现水污染、地震、战争破坏等突发性事件,可能造成高集海堤上的管、渠输水同时中断,岛内的100多万常住居民及工业生产将处于断水困境。5、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厦门市水资源管理存在条块分割,多部门管理等问题和弊端,难以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调度。在水资源节约、保护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存在着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同资源生态保护的矛盾,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突出,水体水质出现了恶化的趋向,饮用水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九龙江北溪引水是厦门市重要供水水源,随着上游龙岩、漳州两市用水量增加,废污水排放量也增大,出现水质污染加剧的现象。由于九龙江北溪引水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存在跨部门、跨地市间不易协调合作,造成水资源保护的监管和治理力度不足,将给下游厦门市的引水带来直接的影响。破解水资源瓶颈问题的对策措施随着厦门市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供水的安全性、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厦门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把水资源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工作。1、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厦门市水资源问题根本出路,是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措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厦门市的具体情况,节水措施主要有:一是加强维修保养,减少管网输水损失和浪费;二是推广普及节水器具,节约生活用水;三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实行一水多用、分级使用和串联使用等;四是因地制宜推广运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水稻“浅、湿”灌溉等技术;五是拓宽污水处理回用途径,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六是大力提倡利用海水,减少淡水利用量;七是建立水价综合调控机制,调整水价,改革水费收费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随着未来城市发展和二、三产业部门用水占社会总用水的比重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对产业部门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提高用水效益和缓解供需水矛盾的一项重要辅助措施。通过引进高新技术,推动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水平。对纺织、造纸等非支柱产业和高用水定额部门的产值增长及配水额度予以适当的限定和约束,对电子、机械、运输邮电业等产业及低用水定额部门的产值增长及配水额度予以适当放开。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因此,需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改变现存的“多龙管水”格局,建立水资源统一配置和管理的机构;其次要健全节水管理机构,加强统筹指导、协调推动全社会各行业的节水工作,建立统一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加快节水型社会步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厦门市循环经济发展。42、优化配置水资源,建设第二水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按照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保护优先的原则,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厦门市水资源分布及供需状况,确定“优化配置当前水源,开发建设新水源,修复应急水源,开发替代水源”的水源开发利用战略,即确保当前九龙江北溪引水、汀溪水库群、石兜水库等已建水源工程的有效供给,并进行“以蓄补引适当联网”优化配置,适时开发对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莲花水库、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等新水源工程,治理湖边水库、杏林湾水库等应急水源工程,加快建设原水岛第二通道,研究利用雨洪与海水等替代水源。合理布局原水工程及岛外输水系统,建设厦门岛内湖边水库调水补水工程(厦门岛内应急水源),确保岛内供水安全;建设翔安供水工程及其配套工程,满足厦门东部新设的翔安区开发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对全市给水系统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有利于水源地保护、地区的整体开发以及优质服务的要求,按照“集约高效”的原则,合理地规划给水系统,以高保证率的优质水源及工程完善、调度灵活的给水系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供水保障,适应厦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3、加强水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全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和小(Ⅰ)型以上水库是厦门生命之水,上游山区生态环境是水源地的生命线,要严格加以保护。根据现有水体水质达标率逐年下降实际情况,要以小流域为单元,配套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态移民政策,实施“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近年来,厦门市已开始启动大帽山、黄地许庄、汀溪大麦畲工程移民工程,是扶贫、城镇化和水环境保护的有力措施。九龙江北溪引水是厦门市重要供水水源。北溪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干旱年份枯季径流量却很小。北溪枯水径流出现时间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严重枯水年份也可能在4月、5月和6月出现。随着上游龙岩、漳州二市用水量的增加,北溪下游枯季径流还将出现进一步减小的趋势,对北溪引水带来不利影响。此外,上游用水量增加,废污水排放量也增大,若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强治理和管理,改变企业污染处理设施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将会出现水质污染加剧的现象,给厦门市的供水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对于九龙江流域,厦门市应积极参与北溪水资源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4、认真落实城市应急供水预案,确保供水安全厦门市作为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必须具有较高的供水保证程度,一旦出现供水危机,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政治影响。要吸取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经验教训,认真研究城市应急供水预案,确保供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