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超市的设计-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超市”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研究报告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课题组1课题背景1.1课题提出的背景1.1.1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能想象”,也就是说,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其接受德育、智育、体育等其它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国各地中小学逐步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教学工作一起成为推动现代学校这部车子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双轮,这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1.1.2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是一种新生事物,就理论层面而言,诸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理论体系尚未成熟。就实践层面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一般附属于政治、体育学科。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仍未获得较好的教育模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充分显示出它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并不高。就现状而言,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据调查统计,我国初中生、高中生有心理障碍的为15%、19%,主要表现为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等。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升学乃至就业。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刻不容缓的,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呼唤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途径。国内有研究者明确指出,网络将是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社会中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当前国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研究多处于理论层面的描述和论证,一些具体的操作和实证性的研究报告不多。这就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空间,同时因无类似经验参考可能也会增加本课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1.1.3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20世纪50年代,许多国家就开始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研究和实践,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趋势:由消极的矫治层面向积极的预防和发展性层面推进;教育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国外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的研究和报道近年来也逐步增多,但具体关于某级某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引入得不多。1.1.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是社会进入资讯时代催生出来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重要方面。美国用了5年的时间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趋向成熟和完善。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探究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的要求。1.2课题研究所具备的基本条件1.2.1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在现阶段的实施已具有相当的物质基础。从大环境看,扬州市宽带网已经普及到所有规模小区,网络几乎进入了每个家庭;扬州市教育城域网已经连通了扬州所有的中小学。具体到学校来看,我校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教育科研基地、江苏省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基地、扬州市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培训和考核基地,学校建有设施齐全的教学楼、实验楼以及设备先进的电教中心、图书馆,四个网络机房和一个电子阅览室,每个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拥有1000M主干、100M到桌面的校园网络以及卫星地面接收站、多媒体双向控制教学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网络进入了每个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课、班会课、研究性学习课以及在家庭上网进行学习和交流。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2.2实行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广泛的参与基础。我校也尝试过聘请心理专家来校提供心理咨询,但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及其家长都难以直面“心理”这一敏感话题,面对面的沟通使得许多同学及家长视心理咨询为畏途,宁可避之,绝不为之。而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可以无话不说,无疑不问,这为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契机。1.2.3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颁发和实施为在各种教育活动、各科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新课改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十分重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各学科间的整合,十分重视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社会、家庭和学生的生活中去,十分重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学习方式的运用。1.2.4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合现代学生心理成长的教育模式。凭借网络的交互性、便捷性、时代性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好奇心强、探究意识浓、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能够帮助学生自己拨开心理发展道路上的迷雾,最终走向健康成熟。综上所述,开展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必要的,十分迫切的。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支持下整合人力、信息、技术、环境、社会和学生本身等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能为学生创造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可供自我调节式学习的心理素质培养的环境,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达到跨越式的发展。再加之我校的网络设施及运用在本地区同类学校中处于先进水平,同时近年来参与了网络教学、网络社会中的德育等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成熟经验。以是之故,我们选定“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2研究目标与方法2.1课题研究的目标2.1.1总研究目标:运用网络技术设计、开发、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超市),为学生创设网络化的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和提供集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虚拟学习空间和学习群体、多样的对话机制、多种学习途径,让学生在平台所营造的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氛围中,进行自助为主,互助、他助为辅的自我调节式学习,修养健康的心理和品德,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挖掘心理潜能。2.1.2具体研究目标:①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的研究,制定适合重点中学高中生心理特点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并编制目标解读。②设计、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超市”专题学习网站,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的运作模式,以“心理健康教育超市”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创设基于网络环境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开展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超市”的心育、德育与各学科间的整合研究,探究重点中学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的管理和运作模式。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超市”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与评价研究。在广泛进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充实“心理健康教育超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德心一体的学习性支持系统: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价值观,在德、智、体、美育诸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健全课内学习性支持系统;营造有思想、有文化、高品位的学习型校园文化氛围,师生共建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超市”的辐射家庭、社会的各类主题学习网站,健全课外学习支持系统。④在“心理健康教育超市”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撰写相关论文,并将我校的实验推广至其他学校,推动扬州市中学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2.2课题研究界定2.2.1研究对象:位于城区且被正式认定为重点学校的中学,本课题研究中特指扬州大学附属中学。2.2.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维护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2.2.3网络化:网络化指针对受教育的心理发展特点,凭借网络优势进心行心理健康教育,以解决受教育者的心理困扰,培养他们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起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2.2.4专题学习网站: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专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它通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学习者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项目的设计,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专题学习网站整合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探究性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专题学习网站提供了动态的、协作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专题学习网站记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痕迹,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据。2.2.5超市式学习模式:突现“货源、自选、导购”等超市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助-他助-互助”等多种教育形式和“问题情境-民主协商-会话引导-意义建构”的学习模式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2.3主要研究方法本课题以全面素质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和建构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心理健康教育超市”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特点,我们确定了课题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广泛调查城市重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编制“城市重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采用行动研究法,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超市”专题学习网站这个平台,选择班级、年级有侧重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超市”的应用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选择班级、学科,教师、学生进行基于网络环境的心理健康教育个案研究;综合运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来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超市”专题学习网站。3研究过程3.1第一阶段(2002年1月-2002年9月):组织分工,学习培训,调查论证,编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我们在心理网站的建构之始,首先着眼于在组织者、参与者层面中学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组织课题组师生集中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理论书籍,对相关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求助方式等进行了调查,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进行先期的各项准备和协调,为后续阶段的研究做好技术、物质和人员方面的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以及有关教材、专著,编制了以年级为经,以学生心理特点、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意志目标、个性目标为纬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总表,并组织专人编写了子目标的解读,供老师和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用以指导各年级分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训练。3.2第二阶段(2002年10月-2003年6月):设计、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超市”专题学习网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超市”栏目设置的意见和建议的征集。在广泛征求同学们意见的基础上,课题组老师和校学生会的网络高手共同设计了心理网站版面和栏目。落实了网页的制作管理人员,定期出版网报作为超市导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运行前的宣传发动工作和试运行。3.3第三阶段(2003年7月-2004年6月):“心理健康教育超市”专题学习网站的第一轮应用研究本阶段首先把高二(3)、高二(4)班作为典型样本,进行课题实施前后的对比研究。针对班级突出的心理问题,运用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开展“培养温和文雅的个性品质”“撩起早恋的神秘面纱”专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两个班的班主任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超市”专题学习网站,组织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专题心理辅导及训练。高二(3)同学推选“人气最旺”(年级网上问卷调查结果)的班主任陈老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超市“听你倾诉”栏目的版主,在多期“听你倾诉”中,部分同学的心理困惑得到渲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每期由陈老师集中与学生在网上交流,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该班十多个学生的心理个案被选入课题成果专集,并在网上与同学们共享。承担“正确的异性观”专题论坛工作的高二(4)班,针对本班实际,同学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超市下载了青春期健康知识,摘取了曾在异性交往中困扰过的学生的心理笔记,并根据本班发生的事编成心理剧并排演,演员中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