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震荡下的品牌企业与家电大卖场的合作博弈面对家电大卖场门店的增加以及进场费用的增加,目前和家电大卖场合作的品牌企业将如何应付?极品策略品牌营销机构研究认为措施有二:一、留守尽管家电大卖场高成本令不少企不堪重负,但固守阵地,继续与大卖场保持战略合作仍为上策。因为品牌企业在于大卖场的合作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销售模式和销售网点,一个企业在大卖场门店的投入每年大概要花去三千万人民币,目前撤走很困难。以国美、苏宁、五星为代表的全国连锁大卖场高度垄断了一级及部分二级市场的市场份额,对企业销售额的增长上有很大的帮助。大卖场针对的消费人群以中、高端为主,这和品牌企业的产品定位比较对等。品牌企业选择留守策略,将从以下几方面提升:①强化零售终端,提升销售利润。“得终端者得天下”,通过零售户的积极参与提高终端质量和终端形象,完善渠道网络系统。并且通过增加销售数量,增加销售利润,减少管理环节,压缩人员费用的手段来提高经营效率和销售利润。②加大品牌推广。这两年家电企业对品牌的推广不够重视,将所有的推广资源都倾注到对产品价格、终端促销上。2009年要想提升利润,品牌推广至关重要,企业要把做市场费用中留出一块做品牌形象推广资源。③加大新产品的开发与投入,增加产品销售利润空间。据极品策略品牌策划营销机构研究得出,新产品比常规产品的溢价率要超出23%,所以说新产品的推广和开发很重要。在新品的推广中要注意新材料的选用,新技术的整合应用以及要提升新品的工艺质量、外观设计、工艺标准,提高自身竞争力。二、撤退博锋认为,当大卖场销售成本过高,企业无法形成盈亏战略平衡时,企业可分阶段、分步骤地从一些无效、低质的门店中退出,减少企业无谓的成本投入。企业可采用渐进方法,把销售模式转移到可以消化销售成本的渠道,保证企业在渠道上的执行力和控制力,实现差异化突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品牌店。品牌店是指专门经营、销售特定、具有极强关联度的商品,或者同一个品牌的商品,或者一个系列专门商品的商店,它以其低投入、品牌的独占性、讲究的门面装饰、精品店的享受,成为时下最新式的渠道模式。如从2007年开始,各大厨卫品牌就纷纷开始涉足品牌店。格力在国内的品牌店数量已达到7000多家;美的品牌店在国内三、四级市场也发展到3000多家;神州更是花巨资3300万元人民币实施神州产品的加盟连锁经营。品牌店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有效地体现利润的最大化、培养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也是打破大卖场垄断地位的重要战略。②开拓家居建材市场。家居建材市场的销售渠道已趋完善,在国内销售网点的覆盖率也较高,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目前,好美家、九百家居、建配龙、金盛好来福等20多个国内知名建材超市和大卖场,以及类似百安居、欧倍德等国际建材连锁品牌,占据了上海近300亿建材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装饰材料的年消费额近300亿元。而且建材超市的卖场一般以租金的形式支付,销售变动的费用较家电连锁大卖场低,店主容易掌控。另外,家居建材超市和卖场也是一个潜在的家电业的终端市场,刚搬入新居的人们在选择装饰材料的同时,也可顺带选购家电。③百货超市家电复兴。上世纪80~90年代,家电销售主要以传统百货商场为主。如在亚细亚、华联商厦、商业大厦等商场销售。当时家电属于紧缺商品,基本上处于卖方市场,利润偏高百货超市一向是人流量最大,消费能力最强的地方。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国美、苏宁、永乐、大中等为主的跨区域连锁企业的迅速崛起,快速成长,逐渐被消费者认可。传统百货零售,家电经营日益萎缩。但博锋认为,随着大卖场成本的持续增高,百货大卖场的家电销售会复苏。据相关数据表明,杭州家友华商、庆春店每天可销售冰箱20多台,彩电30多台;麦德龙多时一天能销售上百台空调。④网上商店兴起。近年来,网上商店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以其便捷、时尚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抢占了现实市场交易中的相当份额,并呈现出蓬勃发展、愈演愈烈之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提供的资料,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1.37亿,与2005年相比增加2600万人,增长率为23.4%,用户普及率为10.5%,这意味着发展空间还很大。网上商店以其投资少,回收快,基本不需要占压资金,24小时营业时间,销售规模不受地盘限制,不受地理位置影响的优势,成为时下潮流人士选择的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它的消费人群大多是80、90后一代,较易接受新型事物。而且网上商店并没有成为主流,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所以家电业的网上销售可能会成为新一轮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