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观察图片,指出它们代表了哪些事件?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课程标准:1、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3、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考点详情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史)(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9)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0)国共十年对峙;(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0)抗日战争;(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抗日战争;(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抗日战争;(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0)解放战争;(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1)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思想)(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0)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变化;18401949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任务领导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一阶段建党时期(1919—1924)•第二阶段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第三阶段国共十年对峙期(1927—1937)•第四阶段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第五阶段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整体感知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主要矛盾:中共代表的工农大众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诗篇一:(作于1961年8月)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董必武诗中所回忆的是什么事件?第一篇章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1924)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1、阶级基础:2、思想基础:3、组织基础:4、国际条件:1.历史条件:山东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共产国际的帮助。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由于受到法国巡捕的干扰最后一天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上海望志路106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中共“一大”的召开:2.标志:中共一大时间:1921.7.23地点:上海法租界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代表:13人纲领:党的名称、党的性质、党的奋斗目标机构:中央局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党纪念日:7月1日)党的奋斗目标是否符合中国实际?3、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1922年(2)奋斗目标: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合作探究:指出中共一大和二大确定的党的奋斗标的主要差别是什么?你认为哪一个奋斗目标更符合当时的实际?这种差别反映了什么问题?“二大”的目标更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应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共在理论上逐渐成熟合时间:1922.1-1923.2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书记部过程:起点——香港海员罢工结束——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结果:遭到强大反动军阀镇压而失败。教训:4、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3、1923年6月“”召开,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决定。2、1922年7月召开“”,制定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决定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并加入共产国际。1、1921年8月,成立,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但均遭镇压而告结束。二、中共成立初期的革命探索修正了“一大”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它意味着党的革命探索开始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二大三大第二篇章国民大革命时期(又称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或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1、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原因:2、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①中共方面:接受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1922年6月,提出建立联合战线的主张;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②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是比较革命的党。③共产国际的帮助。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3、意义:在国共两党推动下,以“国民革命”为口号、以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为目标的全国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起来。校长:蒋介石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成果:北伐战争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前形势图浙江福建河南上海北京江西江苏直隶广东广西湖南安徽山东黑吉辽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湖北广东广西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4、国共合作的高潮: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广州浙江福建郑县北京南昌桂林南京直隶广州桂林长沙安徽山东黑吉辽武昌安徽湖南江西福建湖北浙江安徽河南江苏上海国民政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5、国民大革命的失败: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探究:国民革命(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有何教训?失败原因客观: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以蒋、汪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主观:中共缺乏经验,没有革命的领导权;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错误。教训(1)必须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2)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第三篇章国共十年对峙(又称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主要矛盾:中共代表的工农大众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诗篇二:《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井冈山的斗争走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八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会址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结合教材以及下列图片,分析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1、井冈山道路(1)南昌起义(1927.8.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建军节)。(2)“八七”会议(1927.8.7)——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的总方针。(3)秋收起义(1927.9.9)——毛泽东湘赣边文家市会议(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27.10),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想一想:从武装起义主要攻打目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从照搬俄国革命经验到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思考各红色根据地建立在这些地区的原因。中国的农村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不完全依赖城市而存在;这些地区远离大城市,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1928到1930年先后建立十几个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红军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蒋介石的反应如何?大围剿2、红军长征:(1)原因: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王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过程(1934、10---1936、10)A遵义会议:1935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回到中央领导岗位。意义: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B《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3)胜利:1936、10会宁会师,以延安为中心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陕北★瑞金赤水大渡河雪山草地★会宁遵义会议旧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雕像爬雪山过草地会宁会师楼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之后,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五)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1、使革命转危为安2、保存了革命的精华3、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思考:什么是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张学良杨虎城3、西安事变临潼华清池的“兵谏亭”12月13日,毛泽东在会上首先发言指出:这次事变是革命的,是抗日反叛国贼的,它的行动、它的纲领,都有积极意义。它没有任何帝国主义的背景,完全是站在抗日和反对“剿匪”的立场上。它的影响很大,打破了以前完全被蒋介石控制的局面,有可能使蒋介石的部下分化转到西安方面来。我们对这次事变,应明白表示拥护。张学良在12日发给阎锡山的电报中称:“蒋公莅陕之时,学良等一再谏请,使其派军,挥戈北上抗日。然蒋公一意孤行,不予批准,故学良被迫请蒋公暂留西安。采取此举,只为救国,学良决心保证蒋公人身安全。同时提出八点主张,其中致力于结束同胞萁豆之争,改组国民政府,与共产党合作,与苏俄联合。分析西安事变中的各方态度,思考西安事变的原因?为什么能和平解决?12月14日,苏联《真理报》以《中国发生事变》为题发表社论,称:“张学良部队举行兵变的原因,应当从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奴役中国的事业的那些亲日分子的阴谋活动中去找。臭名昭着的日本走狗汪精卫的名字同陕西省发生的事变紧密相联,这也绝非偶然。”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致电南京政府,表示:“当兹寇氛日亟,抗战紧张之秋,任何内争,均足消耗国力,授敌以可乘之机。万恳督励将士,继续抗战,而对陕事郑重处理,务期避免内战,庶几各方实力,得以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国民政府:以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积极部署讨伐张、杨。以宋美龄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积极营救蒋。因蒋被扣,亲英美派群龙无首,亲日派暂居上风。美国记者斯诺曾记述了西安事变发生后的情形:“南京切断了与西北的一切通讯和交通,西北的报纸宣言都被检察官烧了。西安整天广播,一再声明不向政府军进攻,解释他们的行动,呼吁各方要有理智和要求和平;但是南京的强有力的广播电台进行震耳的干扰,淹没了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在中国,独裁政权对于一切公共言论工具的令人吃惊的威力,从来没有这样有力地表现过。”《西行漫记》,第368页。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A、背景日本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根本原因)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及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和解停战。蒋介石不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B、结果:和平解决1、根源: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中共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努力联合国民政府共同抗日;3、美英与日的矛盾,国民党内部的分化,亲美派与亲日派的矛盾等。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和平解决?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C(2013·全国新课标卷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