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籍选教学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针灸医籍选》教学大纲(供针灸推拿、针灸推拿外向型五年制本科专业用)Ⅰ前言《针灸医籍选读》是专门研究古代医家关于针灸理论和临床有关论述的一门课程。其中选取了《内经》及历代针灸医家原著中理论意义大、指导实践作用强的篇章,内容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及针灸专业多方面知识,是针推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对于加深本专业学生对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理论的理解,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对针灸医籍选原著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针灸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熟悉《黄帝内经》及历代针灸医家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研读古籍及运用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针灸外向型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国家执业资质标准要求及章节之间相互关系),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3、总教学理论课36学时。Ⅱ正文上篇医经选第一章《黄帝内经》选第一节《黄帝内经》的针灸学理论体系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黄帝内经》中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论述,明确不同的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理论、针灸临床特点、针灸学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正确认识《黄帝内经》的针灸学理论体系及针灸理论体系形成的特点。二、教学要求:1、熟悉《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形成特点的论述。2、了解《黄帝内经》中不同的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理论、针灸临床特点、针灸学理论体系及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内容:1、《黄帝内经》中不同的经络、腧穴理论。2、《黄帝内经》中不同的刺法灸法理论。3、《黄帝内经》中的针灸临床特点。4、《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特点。5、《黄帝内经》中针灸学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26、正确认识《黄帝内经》的针灸学理论体系。第二节《灵枢经》文选一、九针十二原第一(节选)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灵枢经·九针十二原》中针刺应用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十二原穴的作用、针刺作用、迎随之意、脉诊的重要性等原文及其深刻含义。明确影响针刺的基本环节及针刺操作的基本要求。二、教学要求:1、掌握本篇关于针刺应用的基本原则、针刺操作的基本要求、十二原穴的作用等原文及其深刻含义。2、熟悉本篇的学术思想、迎随之义、脉诊的重要性等论述。3、了解本篇的篇名含义、本篇对针刺作用的描述。三、教学内容:1、“九针十二原”的学术思想。2、编纂《针经》的主要目的。(“篇首……始于一,终于九焉。”)3、针刺应用的基本原则。(“小针之要,……急取诛之。”)4、“持针之道”。(“持针之道,……切之独坚。”)5、脉诊的重要性。(“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致气则生为痈疡。”)6、十二原穴的作用。(“五脏有六腑……而知五脏有害矣。”)7、针刺的作用。(从“今夫五脏之有疾也,……未得其术也”)三、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节选)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明确病邪侵入人体的特点、“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的原则、针刺的基本要求、不同性质病邪中人的部位及原因、病邪中于人脏的病因特点、六种不同脉象的不同针刺要求、“合治内腑”的内容及主治病症的理论。二、教学要求:1、掌握病邪侵入人体的特点、“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的原则、针刺的基本要求内容的原文及其深刻含义。2、熟悉本篇的学术思想、不同性质病邪中人的部位及原因、病邪中于人脏的病因特点、六种不同脉象的不同针刺要求、“合治内腑”的内容及主治病症的论述。3、了解本篇的篇名含义。三、教学内容:1、“邪气脏腑病形”的学术思想。2、病邪侵入人体的特点。(“黄帝问于歧伯曰:邪气中人也奈何?……中于阳则溜于经。”)3、病邪中于阳的部位及原因。(“黄帝曰:阴之与阳也,……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4、病邪中于阴的部位及原因。(“黄帝曰:其中于阴奈何?……故俱受于风,独伤其阴。”)5、五脏受邪的不同病因特点。(“黄帝曰:邪之中人脏奈何?……汗出浴水,则伤肾。”)36、六种脉象决定针刺的方法。(“黄帝曰:病之六变者,……而调以甘药也。”)7、“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的原则。(“余闻五脏六腑之气,……胆入合于阳陵圈。”)8、“合治内腑”的具体应用。(“黄帝曰:愿闻六腑之病,……其寒热者取阳陵泉。”)9、针刺的基本要求。(“黄帝曰:刺之有道乎?……以顺为逆也。”)四、根结第五(节选)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灵枢经·根结》篇,明确病气与形气的轻重关系及针灸补泻的根本目的及原则的理论。二、教学要求:1、掌握针刺的根本目的及原则的原文及其深刻含义。2、熟悉本篇的学术思想、本篇的篇名含义、病气与形气的轻重关系的论述。三、教学内容:1、“根结”的学术思想。2、病气与形气的轻重关系及针灸补泻的根本目的及原则。(“黄帝曰:形气之逆顺奈何?……而后取之也。”)五、寿夭刚柔第六(节选)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灵枢经·寿夭刚柔》篇,明确三变刺、据阴阳不同而定腧穴的应用原则、人体阴阳的划分、区别人体阴阳的具体应用、针刺治病要因人制宜的理论。二、教学要求:1、掌握据阴阳不同而定腧穴的应用原则、三变刺内容的原文及其深刻含义。2、熟悉本篇的学术思想、篇名含义、人体阴阳的划分、区别人体阴阳的具体应用、针刺治病要因人制宜的论述。三、教学内容1、“寿夭刚柔”的学术思想。2、人体阴阳的划分及应用。(“黄帝问于少师曰:……其形不久。”)3、针刺治疗要因病因人制宜。(“黄帝曰:余闻刺有三变,……以药熨之。”)六、终始第九(节选)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灵枢经·终始》篇,明确针刺疗效的评定标准、阴阳错杂的治疗及部分病症的治疗、循经远道取穴及局部取穴法、针刺补泻与深浅结合及如何辨针下之气、据病发阴阳的先后而定针刺的先后、治神的要求的理论。二、教学要求:1、掌握针刺疗效的评定标准、阴阳错杂的治疗及部分病症的治疗、循经远道取穴及局部取穴法、针刺补泻与深浅结合及如何辩针下之气内容的原文及其深刻含义。2、熟悉本篇的学术思想、篇名含义、主旨、据病发阴阳的先后而定针刺的先后、治神的要求的论述。4三、教学内容:1、“终始”的学术思想。2、“终始”的内容。(“凡刺之道,……则五脏气坏矣。”)3、古代评定针刺疗效的标准。(“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5、阴阳错杂的治疗等。(“阴盛而阳虚,……在筋守筋。”)6、针刺补泻与深浅的关系及如何辩针下之气。(“补须一方实,……其脉皆实。”)7、循经远道取穴及局部取穴法。(“故曰:从腰以上者,……治病者先刺其病所从生者也。”)8、据病发阴阳的先后而定针刺的先后。(“病痛者阴也,……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9、治神的要求。(“深居静处,……气至乃休。”)八、四时气第十九(节选)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灵枢经·四时气》篇,明确四时人气变化与针刺的关系、温疟等八种病的针治、邪在六腑的病机及证治理论。二、教学要求:1、熟悉本篇的学术思想、四时人气变化与针刺的关系、温疟等八种病的针治、邪在六腑的病机及证治的论述。2、了解本篇的篇名含义。三、教学内容:1、“四时气”的学术思想。2、灸刺需合四时及四时的不同取穴。(“黄帝问于歧伯曰:……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3、温疟等八种病症的针治。(“温疟汗不出,……无食他食。)4、邪在六腑的病机及证治。(“腹中常鸣,……肿上及胃脘,取三里。”)十四、周痹第二十七(全篇)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灵枢经·周痹》篇,明确“周痹”的学术思想、众痹与周痹的异同及治疗痹证的一般方法。二、教学要求:1、熟悉众痹与周痹的异同。2、了解本篇的学术思想。治疗痹证的一般方法。三、教学内容:1、“周痹”的学术思想。2、众痹的证治。3、众痹与周痹的异同及治疗痹证的一般方法。第二章《难经》选5第一节《难经》的针灸学术思想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难经》,明确《难经》的学术思想、成书年代、书名、基本内容。二、教学要求:1、熟悉《难经》的针灸学术思想。2、了解《难经》的成书年代、书名、基本内容。三、教学内容:1、《难经》的成书年代、书名、基本内容。2、《难经》的针灸学术思想。第二节《难经》文选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难经》,明确《难经》的学术思想、十二原穴与三焦之气的关系。井荥输经合五穴的意义及主治疾病。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针刺深浅的操作要求。补泻的方法并熟悉其步骤。两手配合在补泻手法中的应用。二、教学要求:1、掌握十二原穴与三焦之气的关系。(熟记“脐下肾间动气者,……取其原也。”)井荥输经合五穴的意义及主治疾病。(熟记“六十八难”)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熟记“六十九难”)针刺深浅的操作要求。(熟记“七十一难”)补泻的方法并熟悉其步骤。(熟记“七十六难”)两手配合在补泻手法中的应用。(熟记“七十八难”)。2、熟悉脏腑井荥数目有差异的原因。五输穴以井为始的意义。阴阳经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井穴、合穴的含义。五脏俞穴、募穴的分布及机理。四时刺不同刺法的道理。迎随及调气的含义。刺井泻荥法的运用。因病因时的针刺方法。泻火补水的原理及应用。母子迎随补泻法。误用补泻的后果。3、了解十二原穴的内容。上工、中工处理疾病的不同方法。针入和针出的时机。三、教学内容:六十二难~八十一难中篇医论选第三章《针灸甲乙经》选第一节皇甫谧的针灸学术思想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皇甫谧的针灸学术思想,明确《针灸甲乙经》的基本内容、针灸学术思想。二、教学要求:1、了解《针灸甲乙经》的书名含义。《针灸甲乙经》的基本内容。皇甫谧的针灸学术思想。三、教学内容:1、《针灸甲乙经》的基本内容。2、《针灸甲乙经》的针灸学术思想。6第二节《针灸甲乙经》文选阴受病发痹第一下(节选)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阴受病发痹第一下”篇,明确不同腧穴对痹证的主治特点。二、教学要求:1、熟悉本篇不同腧穴对痹证的主治特点。2、了解本篇的篇名含义。三、教学内容:1、主治痹证的风府、腰及至阴穴的主治特点。(“足不仁,刺风府。……痛无常处,阴主之。”)第四章《千金要方》选第一节孙思邈的针灸学术思想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孙思邈的针灸学术思想,明确《千金要方》的书名含义、基本内容、针灸学术思想。二、教学要求:1、了解《千金要方》的书名含义、基本内容、针灸学术思想。三、教学内容:1、《千金要方》的学术思想。2、孙思邈的针灸学术思想。第二节《千金要方》文选一、用针略例第五(节选)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千金要方用针略例第五》(节选),明确针刺时的基本要求及误刺的后果。不同脉证的不同刺法。二、教学要求:1、熟悉《千金要方》中对治病时有关取穴、补泻手法及针刺深浅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三、教学内容:1、针刺时的基本要求及误刺的后果。(“夫用针刺者,……不能起生人也。”)2、不同脉证的不同刺法。(“凡用蜂针针者,……此为中病,勿恠之。”)二、灸例第六(全篇)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千金要方·灸例第六》篇,明确“灸例”的学术思想、灸之生熟法、灸量与年龄体质的关系、不同部位的施灸量。灸以防病及阿是穴等内容。二、教学要求:1、掌握灸以防病及阿是穴等内容。(熟记“凡入吴蜀地游宦,……故曰阿是穴也。”)2、熟悉灸之生熟法、灸量与年龄体质的关系、不同部位的施灸量。73、了解取尺寸法。三、教学内容:1、取尺寸。2、灸量与年龄体质的关系。3、灸之生熟法。4、不同部位的施灸量。5、灸的防病作用。6、阿是穴。第八章《针灸大成》选第一节杨继洲的针灸学术思想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杨继洲的针灸学术思想,明确《针灸大成》的基本内容及杨继洲的针灸学术思想。二、教学要求:1、熟悉杨继洲的针灸学术思想。2、了解《针灸大成》的基本内容。三、教学内容:1、《针灸大成》的基本内容。2、杨继洲的针灸学术思想。第二节《针灸大成》文选一、诸家得失策(全篇)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针灸大成·诸家得失策》,明确杨继洲的学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