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高中一、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导引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敬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对化学世界充满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同学在好奇中学会提出问题,有强烈的欲望去解决问题,学得轻松,同时在学习中学会不断总结,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遵循学习的规律,必将取得好成绩。善于提出问题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根本。研究时还具有专业性、正确方向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因此,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和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课程标准强调“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2.重视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去验证、探索和发现化学知识、原理,从而形成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课程标准要求“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明确实验目的,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并对实验方案设计评价。(1)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H2O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FeCl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FeCl3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2O2(2)FeCl3在水中可分离出Fe3+和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①甲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②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③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同学的猜想,理由是。(3)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请你仔细分析后填表: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l,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无明显现象向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3.学会对比、归纳,有序的对信息进行类比、迁移,强化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课程标准指出:“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例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才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为了证明这两种物质是否完全反应,该同学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答案:(2)NaOH+HCl===NaCl+H2O(3)(以下方法任写一种均可)(答案不唯一)①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盐酸过量②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不变红恰好中和③取样,滴加碳酸钠试液有气泡产生盐酸过量③取样,滴加碳酸钠试液无气泡产生恰好中和⑤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有气泡产生盐酸过量⑥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无气泡产生恰好中和4.关注“物质的量”知识的学习。物质的量是将微观量(粒子数)和宏观量(物质质量、体积等)相联系的量,与多种量有密切的联系,化学计算大多是通过“物质的量”知识来进行计算的。同时“物质的量”的计算也贯穿了整个化学内容的计算。高中化学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更加关注核心概念,突出内在本质联系;(2)重视核心知识线索与活动过程、方法思路线索,以及自然规律、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线索的结合、融合统一;(3)采用多层次、多线索、立体化整合处理教材内容,展现认识构建过程中能力构建梯度的编写模式,以使教材更具有发展性、结构性、建构性、层次性和选择性。高中化学的学习更应强调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第二篇物质的分类、组成与结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知识回顾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常常要用到分类法,利用分类法学习化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们常按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将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可以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去确定。1.物质简单分类如下:物质分类分类标准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否只含有一种物质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是否只含有一种元素单质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元素的性质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物质的性质2.物质也可按是否含碳元素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材料可以分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和橡胶都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例1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据物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自拟两种分类标准,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每类至少包括三种物质(填化学式)。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红棕色、有毒)、水、碳。分类标准一,包括物质。分类标准二,包括物质。例2请你仔细研读下列表格中的例子:物质分类物质举例单质氧气(O2)、氮气(N2)、碳(C)、硫(S)、铜(Cu)、汞(Hg)化合物二氧化碳(CO2)、硝酸(HNO3)、熟石灰[Ca(OH)2]、碳酸钙(CaCO3)、氯化钠(NaCl)、烧碱(NaOH)、氧化镁(MgO)、盐酸(HCl)表中有许多规律,如:“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相信你在物质分类方面回发现其他的规律:(1),(2)。例3下列各物质材料均属于天然材料的是()A.棉花、木材、大理石B.木材、橡胶、塑料C.羊毛、玻璃、不锈钢D.塑料、陶瓷、合成纤维入门衔接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再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等,就容易找出有关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按照物质的组成、性质将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该分类法的知识网络及具体分类如下:非金属(如:O2、N2、Ne)浊液(如:泥水、牛奶)金属(如:Na、Al、Fe)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分散系)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溶液(如:食盐水、石灰水)胶体(见第四篇)一、化合物的具体分类1.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的不同,可以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又称酸酐):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O3,其对应的酸分别是H2CO3、H2SO3、H2SO4。(2)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MgO、CaO,其对应的碱分别为NaOH、Mg(OH)2、Ca(OH)2。(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ZnO,其对应的两性氢氧化物分别为Al(OH)3、Zn(OH)2。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2(偏铝酸钠)+2H2O(4)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能与酸、又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NO。说明:不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也不是所有的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但不是非金属氧化物。同样,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但所有的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2.酸根据酸的组成,酸可以分为:(1)根据酸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原子,酸可以分为:含氧酸:分子组成中含有氧原子,如H2SO4、HNO3;无氧酸:分子组成中不含有氧原子,如HCl、H2S;(2)按照酸分子电离所产生的氢离子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酸:电离产生1个氢离子,如HCl;二元酸:电离产生2个氢离子,如H2SO4;三元酸:电离产生3个氢离子,如H3PO4;(3)根据酸根是否具有强氧化性(得到电子能力),可分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硝酸)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4)根据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大小,可分为强酸(如盐酸、硫酸、硝酸)、中强酸(如磷酸、亚硫酸)和弱酸(如醋酸、碳酸)。3.碱根据碱的溶解性,可将碱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可溶性碱:如KOH、NaOH、Ba(OH)2、Ca(OH)2。难溶性碱:如Cu(OH)2、Fe(OH)3、Mg(OH)2。4.盐(1)根据盐的组成可分为三类: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如Na2CO3、Na2SO4;酸式盐:酸中氢离子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如NaHCO3、NaHSO4;碱式盐:碱中部分氢氧根离子被中和的产物,如Cu2(OH)2CO3。(2)根据盐中所含金属离子可分为钾盐、钠盐、钙盐、镁盐等;根据盐中所含的酸根离子可分为硫酸盐、碳酸盐等。二、其他分类1.根据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化合物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如:酸、碱、盐。非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如:蔗糖、酒精、CO2。2.根据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可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0+2+20如:Fe+CuSO4===FeSO4+Cu(还原剂)(氧化剂)随着高中的学习,物质的分类还会进一步深入和细化。例1按照一定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常用方法。现有三种物质:①金刚石、水银、镁条、干冰;②醋酸、小苏打、食盐、纯碱;③白酒、空气、盐酸、白磷。每组中均有一种物质所属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这三种物质是()A.白酒小苏打金刚石B.白磷醋酸干冰C.水银食盐空气D.盐酸纯碱镁条例2元素R的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RO(2n-1),则该酸的酸酐的化学式不可能为()A、R2OB、RO2C、R2O7D、RO3例3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酸性氧化物与其对应的含氧酸之间有如下关系:该元素在两种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相同。碱性氧化物与对应的碱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如:氧化物对应的酸或碱SO2H2SO3CaOCa(OH)2则与H2SO4对应的酸性氧化物是;与Na2O对应的碱是。衔接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冰、生石灰、空气B、碘酒、纯碱、烧碱C、液氧、盐酸、沼气D、金刚石、苛性钠、食盐水2.下列四组物质中,其中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A、盐酸、碳酸钠、硫酸钡B、碳酸氢钠、氢氧化钙、氯化钠C、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D、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3.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重要途径。姜宇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学实验室,他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①纯碱②生石灰③醋酸④熟石灰⑤酒精⑥铜⑦石墨⑧氧化铁⑨蔗糖⑩尿素。对上述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⑨⑩B、属于单质的有⑥⑦C、属于碱的有①④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⑧4.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合成纤维的是()A、棉花B、涤纶C、羊毛D、蚕丝5.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B、盐和氧化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C、碱和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