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援助-完整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理援助—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技巧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周红五杭州市学院路35号310012心理危机:人在面临自然、社会或个人的突发的、重大事件时,由于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知与体验,所出现的情绪与行为的严重失衡状态。心理危机:面对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人们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都应该看作是“对不正常情景的正常反应”。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帮助当事人或当事人群体平衡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情绪和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校园心理危机的概念在学校校园生活范围内,由于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所引起的校园成员心理严重失衡状态。在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处理校园重大突发事件的同时,为相关的校园成员提供心理援助、心理危机干预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措施。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分类一、与学校成员相关的自然灾害性事件二、与学校成员相关的社会恶性犯罪事件三、与学校成员相关的社会重大灾难事件四、校园内发生的暴力、冲突、伤害事件五、校园内发生的自杀、自虐、自残事件•哪些人需要接受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如何实施校园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班主任、教师可以可以提供哪些心理援助•危机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典型心理反应•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师生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专业人员指导当事人应对压力的基本方法•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理论模式及其操作•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的设计谢谢!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杭州市学院路35号邮编:310012电话:0571—8807-7930手机:1300-3643-845Email:hongwu51@163.com共享空间:悠然走天下(百度搜索)个人专著:《心理援助:应对校园心理危机》哪些人需要接受心理危机干预?按过程分类:•预防性干预——特殊情景中的校园成员•引导性干预——校园内的“高危”人群•维护性干预——经历了危机事件的人群•发展性干预——校园内的全体成员哪些人需要接受心理危机干预?按对象分类:•当事人的心理危机干预•与当事人相关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当事人亲属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哪些人需要接受心理危机干预?按形式分类:•来访性心理危机干预•跟踪性心理危机干预•现场心理危机干预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必须处理的六项事情•通知学生和教师注意安全,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通知、召集有关方面提供救援和帮助;•保护现场,等待有关方面的援助和处理;•运送伤员,确认死亡情况;•正视现实,准备危机事件事实报告;•与学校成员家长或家庭成员进行联系;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第一时间里的应对措施(一)启动预案和校园危机应急管理队伍危机事件处理协调员:医疗救护联络员:安全保卫联络员:媒体协调联络员:家庭/社区联络员:心理干预联络员:校园内部联络员: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第一时间里的应对措施(二)保障各种人员的安全1.保障各种人员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选择;2、面对携带凶器的侵入者;3、急救实施;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第一时间里的应对措施(三)与医疗救护、公安、火警、交警的协调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时必须汇报清楚的情况:•学校(或者,事发现场)的完整名称;•突发事件的性质•现场进入的准确位置•受伤的人数和受伤的情况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第一时间里的应对措施(四)保护各种事发现场的基本措施1、与全体学生和教师的关系;2、与医疗救护的关系;3、与公安消防的关系;4、与媒体工作者的关心;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第一时间里的应对措施(五)危机事件信息的搜集、整理与上报危机事件处理协调员:汇总、上报、通报;医疗救护联络员:死伤人员、医院救护单位;安全保卫联络员:目击者、现场勘查;媒体协调联络员:媒体到达、信息发布;家庭/社区联络员:死伤人员家庭、家长要求;心理干预联络员:心理反应、接受心理援助者;校园内部联络员:全体成员、各部门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第一时间里的应对措施(六)通告伤员和死亡人员的基本方法1.电话通知2.在校园里直接通知3.在医院里直接通知4.通知失踪/身份不明人员的家属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第一时间里的应对措施(七)与学生父母和家庭人员的联系与沟通1.家长用电话联系2.家长直接到学校联系3.确保对危机事件陈述的准确性紧急心理援助的八项基本任务一、接触与交流自我介绍、询问对方要求、民族、宗教与风俗二、安全与安慰生理上安全、人际交往需求与协调、儿童与青少年三、控制与稳定情绪反应过份的、失去理智控制的、极度孤独的紧急心理援助的八项基本任务四、收集有关信息十三个方面的信息:五、对需求提供支持帮助当事人当前最需要的帮助;与当事人讨论满足这些需要的行动;六、与社会支持力量建立联系与最基本的支持人员建立联系;即时、有效的支持;实用手册;紧急心理援助的八项基本任务七、提供应对心理危机方法的信息身心应激反应、典型心理反应、应对压力的方法;心理放松的技巧;对儿童的特殊关怀;发展性活动八、与其他救援服务建立联系及时转介;推进长期的心理服务关系;班主任、班级教师的干预技巧1在得到校长准许后,按照统一的规定说出危机事件得事实。应该准确地、诚实地向学生解释已经发生了什么。要用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方式向学生告知各种有关信息。应当随时向学校里受过危机干预训练的人员咨询如何有效地指导和处理学生在危机中的各种反应。班主任、班级教师的干预技巧2在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方面,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做出榜样,允许和引导学生用他们的语言来表达他们正在经历的感觉,这对帮助学生面对危机情景常常是非常有效的。最重要的是,在帮助学生处理各种情绪反应时,教师自己要始终保持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儿童通常倾向于按照成年人对情景的反应来评价自己的反应。班主任、班级教师的干预技巧3当某个教师难于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功能来适应自己的学生时,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可以暂时替换这位教师,或者帮助这位教师。但是,无论采取哪一种做法,都应当始终让这位教师和他(她)的学生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如何面对危机的教育。要向学生解释,他们在危机中的各种反应都可能是“对不正常情景的正常反应”。班主任、班级教师的干预技巧4利用适当的时机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他们所正在经历的感觉,讨论他们对危机所产生的各种反应。要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曾熟悉的环境已经受到威胁,他们的安全正在遭受破坏。要帮助学生明白,他们需要一起来讨论他们的感觉,分享他们的感觉。当学生讨论他们的感觉时,教师需要认真听,要以同理心和心理支持的方式,不要加以任何批评或评价。在和学生交流时,教师要表达对学生的各种反应的理解。要让学生明白,他们的任何反应都是对不正常情景的正常反应。对不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感觉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用语言说出来,但教师要避免用要求的方式要学生去说。班主任、班级教师的干预技巧5要给学生机会用其它交流方式来表达他们自己,特别要帮助那些不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感觉的学生。例如,可以用书写的方式;对年幼的孩子,也可以用画画的方式。可以设计一些班级活动、各种作业或家庭作业来帮助和引导学生表达出对危机的反应。也可以设计一些作业作为小组讨论的媒介,尤其是在很多学生个体感到无助、感到脆弱的时候。班主任、班级教师的干预技巧6对那些与同伴相比表现出更强烈的表达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始终保持警觉,因为他们或许需要更进一步的、更单独的个人心理危机干预。要告诉学生,他们正在经历着强烈的情绪波涛,他们正在接受如何有效地处理危机问题的训练。在危机发生后的一到六个星期里,对危机情景所产生的强烈情绪反应通常会逐渐地被克服。前面所提到的各种长期性影响可能还需要若干星期或若干月才可能消失。有些学生可能在危机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或者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几天或几个星期中没有表现出对危机事件的反应。教师要对这些现象保持注意和警觉。有些学生或许会说他们自己没有受到影响,然而,他们突然就会表现出某种强烈的情绪反应。班主任、班级教师的干预技巧7危机事件后的典型心理反应(1)1.危机事件发生后的三种应激反应类型:侵入性反应(intrusivereactions)回避性和退缩性反应(avoidanceandwithdrawalreactions)生理激起性反应(physicalarousedreactions)危机事件后的典型心理反应(2)2.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四种心理残留现象:灾难事件残留现象缺失物残留现象艰难时刻残留现象变化更迭残留现象危机事件后的典型心理反应(3)3.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四种基本情绪反应:哀伤情绪反应灾难性哀伤情绪反应抑郁情绪反应生理应激反应哀伤情绪发展的过程高度焦虑否认后悔生气压抑接受危机事件和解平缓哀伤第一阶段:震惊与逃避•数小时至数周。视死讯来得突然程度以及与逝者亲密程度而定;•生理反应:麻木、瘫痪、失眠、对声音敏感、肌肉紧张、呼吸急促;•认知反应:否认、不信、思维迟缓、难以作出决定;•感受反应:失去感受的能力、不真实、抽离、梦幻般状态;•社交及行为表现:失控、无法履行生活上的责任;哀伤第二阶段:接受与瓦解•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哀伤者在认知与情感上接受逝者已死得事实,不同个性的人在这方面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生理反应:失去活力、疲倦、压抑症状;•认知反应:不断追忆往事、把逝者理想化、注意力分散、产生自杀念头;•感受反应:混乱、失落、空虚、愤怒、内疚、孤独、无助、不安全、抑郁绝望;•社交及行为反应:退缩、寻找逝者的遗物,或坚持逝者的生活习惯;哀伤第三阶段:接纳与重整•时间:可以是数月、数年、甚至一生之久;•生理反应:睡眠和饮食正常、压抑症状减退;•认知反应:接纳生活里许多不可逆转的改变、并赋予一定的新的意义;•感受反应:重拾自信、自尊和企望;•社交及行为表现:积极重投工作、重建社交圈、建立新关系、计划未来;哀伤情绪干预前心理机能评估•心理机能模式图:了解个体心理机能受损的程度以及范围(包括认知、情感、行为)•要相信大部分人能够在哀伤过程中自行作出调整;•对于未能自我作出适当调整的,则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介入;心理机能模式图认知层面•否定-不会•质疑-为什么?•寻找-怎么办?•接纳-逝者在我心目中是……行为层面•沉默或多语•忙碌或瘫痪•社会交往模式•生活交往模式情绪层面•麻木、震惊•焦虑、恐惧•空虚、抑郁•起伏、冷漠社会文化•宗教信仰•风俗礼仪•文化价值观•社会转变度心理文化•防卫机制•成长事件•性格类型•健康程度家庭文化•家族传统•家庭价值观•架构与功能•家庭转变度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师生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1人们对不同危机事件的反应方式和反应程度取决于大量的不同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个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受危机影响的严重程度、离危机发生现场的远近程度、得到社会支持的程度以及危机干预的类型和质量等。讨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同一种危机的可能的共同反应?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师生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2师生可能有的共同反应:•震惊、失去知觉•否认,或者对已发生的情景无法知觉•交往行为错乱——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表达不真实的感觉•思维混乱•行为混乱•难于做决定•易受暗示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师生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3在危机发生的情景下,可以观察到儿童的一些反应:•行为退缩:•恐惧和焦虑提高:•学业表现下降和注意力下降:•攻击性和敌对性行为增多,抗挫折能力下降:•易怒性、情绪不稳定性、抑郁性的感觉提高:•否认: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师生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4•理解不同个体在危机情景下的典型反应是区分是否需要进一步接受专业性帮助的关键。如果所辨别出的反应越多,说明越需要接受专业性心理支持和干预。学龄前儿童(1——5岁)•吮吸手指;说话困难;•尿床;食欲降低或增高;•害怕黑暗;依恋和啜泣;•对圆形物体无法控制;分离困难;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师生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5儿童(5——11岁)•悲伤和哭叫;不愿上学;对身体抱怨(头痛);•注意力下降;容易发火;害怕自己受伤害;•行为退化(例如,依

1 / 1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