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标准工时系统原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服装标准工时1、服装标准工时运用随着国内服装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大量服装生产订单向东南亚转移,导致国内服装生产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大量企业经营状况处于亏损边缘。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诸如单件流、JIT等生产模式的改变,并取得了某些程度的进步。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失败了,甚至导致企业大量人员的流失。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逻辑:不管什么生产模式要想取得成功,其根源都在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果违背了这个逻辑,单纯依靠生产模式的转变是不可能取得实质的进步的。所以,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就是一条必然的道路了。标准工时就是这样一个工具:把服装生产过程精细化到每个动作的研究!通过预定义动作分析,来确定每个工序的时间,从而为企业确立了客观的度量标准。1.1服装标准工时(GST)标准工时(GarmentStandardTime)是一套分析制衣行业工作方法并确定标准时间的系统。标准工时基于动作分析的原理,将服装加工过程中的所有动作细分归纳为100多个基本动作。然后将这些基本动作进行动素分析从而得到这些基本动作的时间,也就是每个基本动作都具有了一个标准时间,从而形成了基本动作数据库(每个基本动作在数据库里面都对应一个动作代码)。图1-1标准工时计算原理图标准工时系统就是利用这些基本动作数据库来计算每个工序需要的时间的。即每个工序需要由多少个有效动作来完成,则把这些有效动作的标准时间进行合计,就得到了一个工序的标准时间。所以标准工时的测定是不受被测员工动作快慢影响的,只跟这个工序需要多少有效的动作有关系(因为每个动作的时间是系统数据库里面测定好了的)。图1-1所示为一款衣服的标准工时计算原理图。1.2服装标准工时在企业中的运用1.2.1标准工时在成本核算方面的运用通过对成衣标准工时分析,并结合学习曲线,就可以计算出一款衣服的批量加工成本。成本费用公式如下,其中C表示总加工成本,p表示单位时间的成本费用,t表示成衣的标准时间,α表示学习系数,x表示服装的件数。C=p∙∑t∙800α∙x−α1.2.2标准工时在工艺方面的运用。标准化是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服装成本的有效办法。秒优标准工时系统通过建立部件库来支持服装部件标准化、工序标准化。随着部件库和工序库的完善,可以极大提高服装工艺分析的速度。下图为某款衬衣的工艺单:1.2.3标准工时在动作改善方面的运用标准工时描述了完成一个工序所必须的动作(并根据这些动作给予了相应的时间),所以这个时间通常可以衡量某个工人是否有浪费,从而可以改善动作、提高效率。由于标准工时系统采用了统一的标准术语和分析方法来描述每个工序的内容,所以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发现该工序是否有更优秀的加工方法。1.2.4标准工时在流程排布方面的运用秒优标准工时系统具备智能流程排布功能,可以模拟流程图、生产平衡图,并输出人机工位图。1.2.5标准工时在工资核算方面的运用秒优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基于标准工时、学习曲线和工序等级的工资核算方式,使工资核算更加科学,有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企业高层可以通过工资曲线图,实时、动态掌握生产情况。1.2.6标准工时在计划制定方面的运用在计划制定方面。基于标准工时、学习曲线和日历计划的计划预估功能,帮助企业准确制定生产计划。企业可以通过目标效率和目标产量,来评定流水线管理的能力。如下图所示:2、标准工时原理2.1标准工时起源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系统也称预定时间标准系统(PredeterminedTimeSystem),简称PTS法,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PTS法不需要经过秒表进行直接时间测定,即可根据作业中包含的动作及事先确定的各动作的预定时间值计算该作业的正常时间,加上适当的宽放时间后就得到作业的标准时间。对于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吉尔布雷斯夫妇,他们于1912年提出动作经济原则,以后又提出了动素的划分(将人体动作分为17个基本动作要素)。这些动素便成了以后发展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中动作划分的依据。1924年,美国人西格通过对电影胶卷的记录分析,发现不同的人做同一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上相同(偏差一般为10%)。这也就是说,若把作业细分到多个基本动作要素,则各个基本要素所用的时间基本相同,进而可以求的整个作业的正常时间。反之,也可以确定的基本动作要素需求的时间开始,按着规定的动作程序进行操作,就可以求出完成该项工作总的正常时间。1926年,西格发表《动作时间分析》,(MotionTimeAnalysis)缩写为MTA.引起了产业界的极大注意,许多学者、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各种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方法。1948年美国梅纳德等人提出方法时间衡量(MethodsTimeMeasurement),简称MTM。该方法将各种动作以16MM的电影摄影机摄影,其摄影速度为每秒16帧(16个画面)。然后根据胶片数量,取其平均值为该动作的基本时间。MTM数据的时间单位为TMU(TimeMeasurementUnit),与普通时间单位换算公式为:1TMU=0.00001h(小时)=0.0006M(分钟)=0.036S(秒)即:1小时等于10万TMU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多种预定义动作方法(比如模特法MODAPTS)。总的来说,预定义动作方法(PTS)有如下特点:在作业测定中,不需要对操作者的速度、努力程度等进行评价,就能预先客观地确定作业的标准时间;可以详细记录操作方法,并得到各项基本动作时间值,从而对操作进行合理的改进;可以不用秒表,在工作前就决定标准时间,并制定操作规程;当作业方法变更时,必须修订作业的动作序列(但所依据的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不变);用PTS法平衡流水线是最佳的方法。2.2服装标准工时原理基于PTS方法,我们将服装生产过程采用的动作分为118个动作。无论加工何种服装,都是由这些动作的不同组合来完成的。所以我们通过规范服装加工过程的动作,来测试服装加工的时间。这种编码方式由上海秒优公司独创,采用这种编码方式的优势:全面分解:通过对服装加工动作进行分类汇总分析,这套编码包括了服装加工过程中所有的细分动作,也就是说服装加工过程中的工序都可以用这些动作代码来分解和描述;编码科学:对服装加工过程中每个动作都进行了动素分析和500次以上的录像时间对比分析研究,从而确定了每个动作代码对应的标准时间;快速学习:编码以0-9的数字开头,表示了十大类的动作。操作人员只需要记住十个大类的数字代码,就可以通过软件提示快速录入,从而大幅度缩短了代码学习时间;提高录入效率:由于全部是数字代码,操作人员只需要用数字键盘就可以分析整个工序,从而提高了分析和录入的效率。同比使用字母代码提高效率30%以上。以下是一个用代码计算缝后中缝的工序分析示例:序号代码频率代码描述手工TMU机器TMU1*1车缝前取裁片210031同时取两块后片配对72.0000320051抚平两块后片20.0000420081将后片裁片移正压脚下38.00005**1车缝中640011平车倒针38.0000720034调整上层后片168.0000820054抚平后片裁片80.0000902104车缝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直线89.45801041014大约停68.00001120021调整两块后片裁片49.00001220051抚平后片裁片20.00001302101车缝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直线22.36501441021准确停26.00001540011平车倒针38.00001691脚部的动作9.000017***1车缝后摆放1820041移至后片11.00001960031固定刀片剪线22.00002030021双手取放后片裁片38.0000人工TMU:603机器TMU:205.8加上合理的机器浮余和人工浮余,该工序时间为29秒。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