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思考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思考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二中赵哲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今这种观念已深入人心,知识经济已成为了时代的标志,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所以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因此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与这个国家的教育直接相关的。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受教育程度差距很大,其中我国农村人口素质低下是影响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就必须重视提高我国的农村人口素质,只有农村人口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才可以从根本上适应我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一、农村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长期落后封闭,农民的许多落后的、封建迷信的思想根深蒂固,即使个别地区经济有所发展,但人的思想和观念仍停滞不前,在一个相对长期固定缺少开放性的农村社会,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素质要一下子有根本改变并不容易。要改变这种状况,有不少远见之士为此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总结这些经验可以得出:要提高农村人口国民素质的长远而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按照现阶段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社会的发展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二、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我国农村具有多达9亿的人口,因此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与长治久安。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1、“两免一补”政策的施行,使更多的贫困孩子能轻松的走进课堂,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在以前,每学期开学,总有一部分学生因贫困而被迫辍学,现在基本上没有因贫困而辍学的现象。从2007年开始施行“一费制”,就免收了学杂费、书费,贫困的学生还会享受到生活补助。国家的这一改革,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让更多贫困的学生能读得起书,上得起学,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2、“远程教育”的普及,拓展了农村孩子的视野,他们能看到的已不再是一片黄土地,小麦、高粱加玉米,他们有了更大的求知空间。当前,农远工程为农村中小学配置了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远程资源的利用大大提高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多媒体课、计算机信息课让农村孩子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知识面更宽了,见识更广了。3、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公立学校“大锅饭”的落后消极的劳资分配体制,多劳多得。现在,教师工资每月直达个人帐户,由上级财政统一发放,各种培训费免除了,硬性捐款杜绝了,教师负担减轻了,教学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4、教育已逐渐成为农村家庭的消费热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个人家庭教育投资的动机和目的不外乎两点:一是通过投资与接受教育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二是通过投资与接受教育来完成其劳动力尤其是智力的再生产,从而最终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或满足。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消费呈明显升温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重视子女教育的内容;其次,示范与攀比效应使父母不愿自己孩子生活和学习条件比别人差;再次,出于补偿心理,许多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寄希望于子女,以弥补自己的遗憾;第四,随着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普遍具有危机感,从而更积极的在教育上投入。然而,在肯定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农村基础教育仍存在一些还待解决的问题。1、学校公用经费不足,长足发展受到限制。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比重还不到30%;另一方面,农村实施税费改革后,学校经费主要靠上级下拨,但由于下拨有限,致使经费存在严重不足,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大大影响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学校图书室陈列着毫无教育价值的、只为迎接检查的专用“图书”,聊胜于无;实验器材陈旧老化,学校又无力更新,只能被积尘覆盖,音美体器材形同虚设,中看不中用。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和态度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客观上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平等。3、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偏低。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仅为22.7%,虽然通过大规模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但教师素质仍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4、优秀教师流失较多,生源严重缺失,“学将不学”。目前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流失现象非常严重。我所在的乡镇,每年都有一些优秀教师调入城区学校,这些老师或是骨干教师,或是教坛新秀,他们的离去不但给学校教学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乱,也给教育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师资本就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严重缺血。同时,生源的严重缺失,也使人触目惊心。2002年我乡三所中学有2300余名学生,如今一所中学因学生数太少而撤并,剩余两所中学只有1300多名学生了。我乡小学也在不断撤点并校,相当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好或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直接或转学到城市学校,造成农村学校人数急剧减少。无独有偶,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媒体也进行了同样的报道,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农村教育萎缩”。优秀教师的流失,学生的缺失,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破产。长此以往,“学将不学”!5、“九年义务教育”未能真正贯彻,学生弃学令人担忧。初中入学率较高,但辍学现象令人担忧,大量未完成学业的未成年人流入社会,既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又增加了新的文盲队伍。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及家长面对“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现状,产生“读书无用论”而弃学。6、农村家庭教育的薄弱与缺失。①农村家长自身的原因:素质较低,家庭缺少教育氛围;缺乏与孩子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当前教育现状使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②留守儿童已成为农村家庭教育的盲点。目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数量众多,已超过学生半数,对其校外教育和管理已成为农村教育的盲点。他们得不到亲情关爱,有的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有的孤僻任性,自私冷漠,行为习惯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有的整天沉迷于上网,结果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目前留守儿童已成为了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对其教育和管理已成为一个亟需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7、教师压力过大,待遇较差,心力交瘁。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学生越来越难教,老师的精神面貌已经“成熟”得不能在“成熟”了。缺少专业教师就由其他教师兼任,重新学习本身就很累。中小学生源锐减,学校近几年都超编老师,更多地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上班身累,下班心累,很多教师还没到退休年龄就已满身是病,苦不堪言。农村教师工资相对较少,既要抚养小孩,又要赡养老人,微薄收入影响了他们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各种压力使相当一部分老师处于“亚健康状态”。此外,由于学校自有经费紧张,对教师的考核奖励金额甚少,不能完全于教师的劳动付出成正比,也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8、教师激励机制没有建立或取得实效。学校教育学研究指出:激励是使人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途径。农村中小学的管理人员仍受到专业素质低下及管理水平滞后的制约,管理理念僵化,管理方法机械单一,管理效果不佳,不能创立符合本校特色的管理模式,在工作中缺少工作艺术,推行强制管理,没有人文关怀,不能激励教师斗志,氛围压抑,人人自危,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三、对农村基础教育进行改革和实施救助的建议。鉴于上述农村教育的现状,我认为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应为保障农村适龄人口接受教育而进行教育改革和救助。1、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体制,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中央应确立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的筹措经费,如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2、优化育人环境,稳步提升师资水平,稳定生源。根据农村学校设备薄弱的现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学校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建设,为偏远的农村薄弱学校配备基本的仪器设备、教学软件、体育器材、图书等,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同时,应促进区域内师资资源配置均衡化,统筹城乡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体制,具体做法是采用城市学校成立支教团,到农村学校观摩、支教;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取经的交流方式,有效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区域内师资配置的均衡化。再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通过以上努力,扩大学校的正面影响,重新树立群众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稳住学校生命线-----生源。3、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现状。①改善办学条件,来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这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的唯一方法。②建立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制度,正如陶行知所说:“学校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庭的联络。”③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能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4、建立长效激励竞争机制,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教育主管部门应率先建立学校激励竞争机制,使学校间形成健康激励,良性竞争的良好氛围,使农村学校能够充分发挥自身造血功能,取长补短,逐步具有竞争力,其中包括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生源的保障及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另外,还应加强对农村基层教育管理人员素质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应给予他们适当的行政自主权,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规范但不是强制常规管理,以使干群之间减少甚至避免矛盾,凝成和谐共进的集体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说过:要用科学发展观求得发展和进步。我想,要想彻底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实现教育公平,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教育实践。实施城乡教育均衡互动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把握发展与公平两条主线,细化均衡教育发展目标;在统筹发展中共建共享和谐教育,努力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促进教育整体更好更快地发展。姓名:赵哲工作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二中邮政编码:041000E-mail:281591688@qq.com该文章拙作于2010年5月到6月,后寄至《中国教师报》,未被采用。诚请各位同仁指正!谢谢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