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法》一、课题名称: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研究二、研究的内容一)拟研究的问题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二)具体研究内容主要进行对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吃紧,教育经费严重短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滞后性,学生辍学较多,读书无用论出现回潮,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等一系列有关农村教育的问题。三)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现代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农村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农村教育仍然是为应试教育服务,以升学为目的,教育内容不符合农村实际需要,考上大学的农村学子毕业后,大都不愿回农村,争先选择在城市就业,农村人才大量流入城市。而初、高中毕业后或中途辍学的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农民、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相对称,造成农村人才缺乏。这样,既浪费教育资源、增加城市就业压力和社会的不稳定;同时也造成农村应试教育越发展农民越贫穷的局面。2、国家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中,乡镇、县、省和中央的经费分担比例分别是78%、9%、11%和2%。然而县和乡镇两级的经费负担(占87%)几乎又都转嫁给农民。2002年国家投入于正规教育的总费用为3107亿元,投入于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的经费为243亿元,合计3350亿元,同年GDP为104791亿元,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2%,这和以前相比,虽然有明显提高,但这一比例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2000年达到4﹪的目标。国家教育经费的整体投入不足,必然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总之,在中国教育总投入中,个人仍是教育投入的主力军。3、农村教育体系不健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适合农村实际。初、高中毕业后及中途辍学的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很少,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短缺。农村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适合农村实际,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相脱离。课程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农村经济发展也作用不大。在如今倡导终身教育的时代,农民子弟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一部分进入各级各类正规中等学校学习外,大部分人在农村很难有机会接受其他的职业教育。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农村人口的终身学习机会和发展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从而使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基本素质相差很大,这不利于新农村建设。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主要还是在追求“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同时,课程改革总是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因此改革总是迟缓的。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即除了不断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外,再没有其他的功能。农村与城市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根本不可能都去上大学。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只能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成为这种教育体制和目标的牺牲品。他们中的大多数,苦读八年(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处境,农民感受不到教育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乡镇企业面临缺乏大量的初、中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工人的尴尬局面。4、农村学校与社会相脱离,教育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学校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不了解村民的疾苦,学校的教育资源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就是当地的文化中心,教师就是当地最有智慧的人。但目前,两者之间常常是不相闻问的,学校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发挥的社会作用很有限。学校遇到办学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找教育主管部门解决,很少想到依靠乡村的社会力量。同时,家长也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推给学校,推给老师,同时,家校联系也不紧密,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更是问题百出,教师找不到家长,家长也不主动联系老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的良好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视,给农村教育带来不小的变化。但从农村教育现况来看,不容乐观,农村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教育质量不高;教育课程设置的滞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辍学较多,读书无用论出现回潮等现象依然存在。5、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因此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但是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比如武汉新洲区的三店街,教师不是超编,而是缺编,50岁以上的老师比重偏大,因为学校工资低,优秀的老师和毕业生都不愿意去。一般说来,农村高级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师只有6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300多元,这样还不如出去打工。尽管如此,很多想要进来的毕业生还进不来。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尽量往城里调,另一方面,学校宁愿增加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体音美教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学质量,很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如城里的二三年级的学生,连自己的姓名都拼写不出来。三、研究现状分析(500字以上)一)该主题有没有人研究过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前好多学者研究过农村教育问题,二)本选题及科研设计的创新之处本选题比较详细的探讨了当今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平时的观察,研究得出最实际的结论四、选题意义(500字以上)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而农村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历史任务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建设新农村作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的一个战略来考虑有其必然性。因为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农村教育是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首先要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加快转移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科技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使农村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应当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技术水平,使农村教育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农村教育真正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当前农村的基础教育存在着经费不足、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质量不高、教育致贫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应采取措施,及时地对农村教育实施救助。五、研究过程(500字以上)一)研究方法文献借鉴法:查阅与思考当今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可以走进农村校园,了解师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农村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名家教学案例,不断反思,逐步提升研究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原因。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二)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根据农村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课题,撰写课题申报材料并申报课题。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1、学习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进行与师生,学者交流工作。3、组织开题。4、按照计划开展活动,进行阶段小结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通过课题研究成果总结,交流与推广,完成相应的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交叉进行的,只是各有侧重。三)时间安排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0年5月)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四)成果形式书面报告和电子PPT的结合总结六、参考文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诱因及破解策略》(张雷张茂聪文)。《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朱永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孟旭,樊香兰.中国教育学刊,2003,(4)《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廖其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04出版)《中国农村教育平等问题研究》张锦华、吴方卫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02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