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的召唤》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的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法国)维克多·雨果废墟的召唤宗璞,女,散文家、小说家。原名冯钟璞1928年生于北京,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在《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做编辑。现列入1986年国际名人录和国际著名作家名人录。主要作品有:小说《弦上的梦》、《三生石》、《宗璞小说散文选》,童话《总鳍鱼的故事》等。宗璞出生于书香门第(是已故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深受中外文化的熏陶,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孙犁评价她的散文说,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细节。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大出近千亩。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此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园于186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大水法远瀛观海晏堂方外观勿忘国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写作背景:•本文创作于1979年岁末,时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号召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响。因而,本篇的主旨是号召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潮流之中。给下列字注音:甲胄()停滞()嗫嚅()迤逦()窸窣()绮(qǐ)辉zhòuzhìnièrúyǐlǐxīsū预习检测题目入手:《废墟的召唤》‖‖指的是哪?召唤了什么?“废墟”──圆明园遗址“召唤”──改造这段凝固的历史(作者借助断石残碑,借助风声,表明“废墟”召唤着人们留下来改造这段凝固的历史。)阅读第一段,画出景色描述部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思考:这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第一段开篇渲染出一派荒凉衰败的景象,抒发内心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作用:这种情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并贯穿全文。明确:漫游所见阅读第2段,找出比喻、拟人句,说明其作用。作用:把圆明园的遗迹比喻成荒野的海洋,建筑遗迹成了海洋当中的一列船只,丛生的荒草是海藻,杂陈的乱石是泡沫,将静态化为动态,不但表现出废墟破败零落的景象,而且表现出圆明园被毁的悲惨命运。比喻句: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漫游所见阅读第2段,找出比喻、拟人句,说明其作用。作用:“蒙受了奇耻大辱”与“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构成尖锐的对照,表现了这永不变化的废墟,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其中蕴含着作者对变革的渴望,对于不思发愤图强、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深感痛惜。拟人句:依然寂寞地站着……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漫游所见漫游所见读第三四段,作者面对废墟,为什么先是“欣然”,后却“怅然”?“欣然”是“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规律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以年龄的自然增长反衬废墟的经久未变,寄予深沉的感慨;“怅然”的是这历史的沉重和凝固。怅然来源于热切的渴望,又孕育着改造这凝固的历史的渴望。漫游所见阅读第五六段,找出其中的拟人句,并赏析。路旁的大石龟“也许很想驮着这碑,尽自己的责任吧。”酝酿着“废墟的召唤”;大石“告诉我”三个“告诉”,从历史说到未来,当年外国侵略者将圆明园焚毁成一片废墟,可是漫长的岁月过去了,废墟依然如故,历史在这里凝固了,我们的民族应该发奋图强,重振雄风,重新崛起。理解第七段•第七段在全篇的结构上是一个枢纽性段落。“我忽然醒悟了”是关键性的一句,是点睛之笔。前六段都是为“醒悟”蓄势,一步步接近“醒悟”。•勾画废墟之后,借用风声,通过拟人,导出废墟的召唤。不仅表现出作者时不我待的急切心情,而且是在召唤人们尽每一个我的责任,号召人们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找出作者与年轻人的对话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1、“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事隔三十余年,我又在和年轻人辩论。我不怪他们,怎能怪他们呢!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壮。“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2、“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的说出我嗫嚅着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允许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我突然理直气壮起来:“那怎样,不就是内容么?”他不答,我也停了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3、“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然介于冷和苦之间。漫游所思作者:满怀爱国之心,想为祖国的振兴尽到自己的责任。年轻人:富有责任感又满腹疑虑明确:漫游所思“我”与年轻人的对话,配以景色描写,巧妙引出“废墟的召唤”——改造这凝固的历史,需要每一个你啊。通过对话,年轻人疑虑打消,这正是这蒙受着民族耻辱的废墟给后人的启示。自然景色描写的作用?通过和第一段鲜明的对比,更显出这天空、红日、西山的美丽可爱,作者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深入探究这些景物描写在表现文章主题上有没有起到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深刻寓意?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由铺天的霞锦联想到伟大的祖国富饶强大、兴旺发达,由春日的紫藤萝联想到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奉献付出。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继续奋斗以改造历史,尽每一个“我”的责任,以铸就祖国辉煌的明天。读最后两段,思考这两段的含义和作用。作者再一次强调要留下这废墟,要记住废墟的召唤,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因为它能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明确:主题:《废墟的召唤》‖‖指的是哪?召唤了什么?“废墟”──圆明园遗址;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召唤”──改造这段凝固的历史;改革,振兴积弱积贫的中华民族(作者通过“废墟”召唤着每个中国人人都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继续奋斗以以铸就祖国辉煌的明天。)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废墟的召唤昨天:破败、荒凉、近乎凄怆、停滞、凝固、无奈……召唤改革今天:铺天霞锦,辉煌灿烂(明天)承担责任将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中国以新的状态屹立在祖国的东方。由实景实写到虚景虚写全文的思路:引子-凭吊―召唤―思考—展望(点明主题)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继往开来再创辉煌近日,从浙江横店集团传出消息,该集团将筹资200亿元,耗时五年在横店再造这个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初步规划占地面积350公顷,与圆明园一般大小。于是,断瓦残垣的圆明园是否需要复建、能否成功复建等问题在业内引发热议。迁移与拓展辩论:除了圆明园外,世上还有哪些废墟?你觉得世上的废墟有没有必要都修复起来?或者要留下部分供人凭吊?那其衡量的标准又该如何呢?提示1:复建派:重现圆明园辉煌,不但可以让游客感受古代建筑风采,而且建筑与废墟对比所产生的震撼力,远比单纯的废墟强烈得多。保留派:坚决反对重修圆明园,更有人强调“一草一木都不能动”,认为废墟悲凉的沧桑感本身就是对侵略行径的无声控诉,是最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重修一座辉煌的皇家园林所无法比拟的。提示2:巴尔扎克说:“一场大的屈辱可以变成大的动力。”余秋雨说:“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