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1.类分式亲属称谓:2.叙述式亲属称谓:在《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中,摩尔根将所有亲属称谓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分类式”和“说明式”;原始民族采用的是“分类式”的称谓文明民族采用的是“说明式”的称谓。所谓“分类式”,就是指对亲属称呼不进行逐个区别,而是分为若干类别;不论被称呼的人与“自身”的亲疏关系如何,凡属同一类别的人即以同一亲属称谓笼统称之。而“说明式”就是对于亲属,或用基本亲属称谓来说明,或将这些基本称谓结合起来加以说明,使每一个与“自身”有亲属关系的人称谓各不相同。“类别式”称谓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马来亚式,第二种是土兰尼亚和加诺万尼亚式。摩尔根认为每一种亲属称谓制度或形式,都是某种婚姻和家庭形式的反映。3.集体观念: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指同一社会中所具有的共同信仰和情感;有别于个体观念,集体观念不是从个人自身的生活经验中吸取的,而是通过社会环境,即教育、社会舆论、习俗灌输到人的意识中来的。涂尔干认为人有两种意识,一种意识是个人的,它表现了人们富有特征的意识形态;另一种意识是整个社会集体共有的,它不会随着个体的主观意愿而改变或者消失,他把后者这种不是个人从直接经验中取得、而是由社会强加给个人的意识称为集体观念。集体观念相当于英美所说的文化。4.文化唯物主义:1)由美国人类学家迈文·哈里斯提出,又称技术经济决定论。2)相同的技术用于相同的环境,会产生出相同的生产劳动安排和产品分配,由此又形成大致相同的社会组织,以及相关的信仰系统。3)把社会分为三个层次的结构,①基础结构:生产行为模式,人口生产模式。生存的需要;文化与自然的交界面:人类行动的生态、化学、物质限制;行动:克服和改变这些限制的主观努力。②结构:家庭经济行为,政治经济行为:行为关系的保证和秩序。③上层结构:心理、象征、艺术、仪式。5.普遍进化论:美国人类学家莱斯里·怀特提出,1)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要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的过程。2)判断、衡量文化进化的基本标准也可以是普遍的,衡量文化的尺度:C=ET,文化=能量和技术,用人们怎样掌握和控制能量以及控制能量的多少来衡量文化。3)他在试图摆脱相对主义的困境,寻找一个客观中立的评价标准,不掺杂价值判断的衡量文化。6.《萨摩亚人的成年》:1)美国人类学家米德的著作。2)小孩到了青春期都会经历一个反抗期,心理成熟但是社会方面还未成熟,要经历一个青春期危机,它不是一个生理学现象,而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3)美国社会的青春期危机没有人类学的普遍性,这个原因是美国社会对待性的态度,社会认为他们的性还未成熟,不应该有性的行为,造成青少年的性压抑,由此造成青春期危机。萨摩亚人对待孩子,在性的方面比较宽容,使孩子从未成年到成年的过程比较平缓,因此没有青春期危机。4)使美国社会对于他们所持的对于性的态度进行一种反思,使得其态度有所改变。7.机械团结:由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结合关系是以“同质”为基础的机械结合关系,这种关系产生一种惩罚性的社会规范;机械结合的基础是把个人同化为具有共同信仰和感情的整体,其团结的取得是以牺牲个性为代价的,周期的宗教仪式同机械结合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在观念、习俗、规范的同质之上,个体身份的独立性与生计的自主性成反比。8.有机团结:涂尔干提出,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的结合关系是以“分工”为基础的有机结合关系,社会分工造成异质性和相互依赖两种后果,这种关系产生一种倾向于赔偿性的法律;有机结合主张维护人的个性,个体部分的个性越鲜明,社会的团结或合作越牢固,因为相互依赖的程度越高。建立在社会分工、异质性的基础之上,个体身份的独立性与生计的自主性成反比。9.社会事实:涂尔干提出;包括制度、习俗、观念;社会事实有两个特征,一是外在性,先于个人,外在于个人不以个人的消亡而消亡,二是强质性,有组织的形式(制度、习俗等),无组织的形式(舆论、教育等);社会现象自成其类,不同于心理现象和生物现象,社会现象的成因只能从社会事实中寻找,只能根据社会事实解释社会现象。10.文化圈:1)根据文化特质分布来区分的历史-地理区域,例如稻米文化圈、骑马文化圈等。2)传播学派和历史文化学派所用的概念,其基本假设是文化的相似性是由文化的传播和借取造成的——与进化论和文化生态学假设的分歧:人们能否各自发明出相似的文化。3)文化圈的划分旨在探讨具体文化特质的起源和传播的历史途径,例如,在一些人(格雷布内尔)看来,那些仅分布在某一文化圈中心的可能是最近发明的,而那些扩散、分布在该区域边缘地带的文化特质则是古老的,等等。11.基本人格:由美国人类学家卡迪纳提出,指一个社会成员所具有的,表现出来的大致相似的性格,做人和是非判断的标准。12.多线进化论: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提出,1)文化的相似性可以产生于具有不同传统、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承认文化的平行进化,文化的相似性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地区,这种相似的原因不一定是有相同的历史,可以产生于不同的传统和历史中。2)可以根据文化对生态的适应来解释这种文化的相似性。3)这种文化的相似性所反映的并不是所处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相同,是反映了文化发展的一般通则——文化的生态适应。13.日常生活的不可测量性: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人们具有主观能动性,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具有主观动力;并不是任何动机都可以被约化进文化纲要表格,或被约化为可观察的行为;抽象出来的习俗和行为规则可能离真实生活有距离,人们未必完全在遵循这些规则生活。14.残余法:1)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等人提出。2)现实一些看上去荒诞、无足轻重的习俗、信仰、文化在过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是原始文化进化的残余。3)通过对这些残余的分析,我们能够确认文化的进化。15.万物有灵论:泰勒提出,又称泛灵论,认为宗教起源于梦、死亡的思考和解释,宗教源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生命现象的好奇,它是一个认知的结果,用来缓解人们对外界无知产生的焦虑,它是一个心理的、认知的解释。16.普拉路亚婚:1)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提出。2)“普拉路亚”,夏维夷语,意为“亲密的朋友”。3)族外群婚。由若干嫡系的和旁系的姐妹集体地同彼此的丈夫婚配(丈夫不一定有亲属关系),或若干嫡系的和旁系的兄弟集体地同彼此的妻子婚配(妻子也不一定有亲属关系)而建立的家庭。总之,是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的集体婚姻。17.血缘婚:摩尔根提出,这是从“乱婚”即杂乱性交关系的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第一种家庭形式;嫡系与旁系的兄弟姐妹们相互婚配而建立家庭,但是禁止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婚姻。18.群婚:亦称“共夫共妻制”。指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家庭形式。始于原始群向氏族公社的过渡时期,氏族即从群婚直接产生。其经历了两个阶段,初级形式为“血缘婚”,较高一级为“普拉路亚婚”。至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为对偶婚形式所替代。19.文化整体论: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提出,每一文化都是自成一体的,有其自身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所以应该从整体与结构的高度去研究人类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文化现象是复杂的,是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必须将其置于该社会的大环境中全面观察,才能发现其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文化一方面是文化特质的一种偶然的堆积,另一方面文化作为一个价值整体影响着文化特质的形式。20.《原始思维》:书名,法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列维-布吕尔的名著选编。在该书中列维-布吕尔认为原始思维在绝大多数场合中不同于现代思维,它是一种既不知道也不使用抽象概念的具体的思维。这种思维拥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具有神秘性质的“集体表象”,这些集体表象靠“存在物与客体之间的神秘的互渗”而彼此关联,不受任何逻辑思维规律所支配。这种思维对矛盾采取不关心的态度,它可容许同一实体在同一时间存在于两个或几个地方,容许部分与整体同一等等。据此作者认为这种思维可叫作“先逻辑思维”,同时,他也认为人类的思维机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思维的形式——一种是先逻辑思维,另一种是逻辑思维。因而,他表示,在涉及生产、生活方面的事物时,“原始人”是运用逻辑思维的,只是在涉及因果律和矛盾律时,才运用先逻辑思维。21.参与观察: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人类学田野工作最基本的一种调查方法。指研究人员作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参与其中进行观察以收集所需材料的方法与技术。这种方法要求人类学家深入调查研究的社区,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建立密切而信任的关系,成为当地居民的一员,尽力克服本文化束缚,进入异文化,参与各项活动,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完整的观察记录,从而获得科学的调查资料。22.库拉圈:马林诺夫斯基提出,指特罗不里安岛、新几内亚等岛屿的许多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的一种拌随着一定规模物物交换的仪礼性物品的交易圈。库拉交易中主要的仪礼性物品包括红贝项链和白贝手镯,红贝项链按照顺时针方向传递,白贝手镯按照逆时针方向传递,在传递手镯和项链的同时,还举行一系列具有传统性质的社会和巫术活动,这种传递仪礼性物品的交易,即称“库拉”。参加库拉交易的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交易伙伴,由于每件手镯和项链都有实际价值,往往要用很多实物商品才可换得。因此,在手镯和项链的传递过程中,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物品交换。实际上,库拉交易的主要功能就是促使上述物品交换的正常进行,仪式性的礼物交换和实物交换混在一起。在这个交换过程中,人们往往发展个人之间的关系,使邻近的民族结成一个互相关联的体系,在经济交换中具有仪式含义,是被道德化的。23.戏谑关系: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列夫-布朗提出,认为一些社会承认某些人或某些范畴的人之间的一种特别的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相互戏谑、彼此亲密的,一般常见于非洲,主要是在父系社会舅甥之间、表兄妹之间。在戏谑关系存在的社会中,往往形成敬畏和回避关系。24.全面承诺:法国人类学家马歇尔-莫斯提出,他把具备义务性的送礼、义务性接受和义务性的回赠礼物的礼物交换习俗称为“全面酬报制度”,在具有这种制度的社会中,相互赠礼的人就像是共享财产的“所有权”,而不断地有彼此给予、接受和回报的义务。任何在给予、馈赠行为上的怠慢都会暴发猜忌和血腥仇杀,不接受对方的给予和馈赠代表一种蔑视或“敌对的宣言”,接受后不回报会损坏收礼者的人格和声誉。这种给予、接受与回报的义务,就相当于在这些义务束缚下的人或人群所订立的一个长期契约。维护这种契约的力量有多种,比如,一个物品一旦进入“全面酬报制度”,它往往成为神圣的物品,此外,诸如约定俗成的礼节、慷慨的习惯、个人的面子与荣耀感都是保证契约得以执行的力量。这种制度的根本原因或深层原则是社会秩序与社会关系,社会需要这种互惠性制度,以保证社会活动的进行和社会规范的建立。25.裂变原则:英国人类学家埃文斯-普里查德在《努尔人》一书中提出,他认为无国家的政治秩序构建在世系群的裂变原则上,人们根据他们的血源关系的亲疏来裂变组成不同的世系群体,以此来确定他们的盟友和敌人,组成不同规模的群体以抗衡敌人。二、简答题1.简述古典进化学派的主要特征1)代表人物:巴斯蒂安、泰勒、摩尔根。2)人类心智的一致性决定了能创造出相似的文化,能把文化推向相似的发展阶段。3)文化的异同所反映的是文化所处的进化阶段的异同。4)文化的异同被赋予了时间意义,人类的差异被理解成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差异。2.简述社会学年鉴学派的主要特征1)代表人物:涂尔干、莫斯、列维-布吕尔。2)社会合成新质,社会现象自成其类:社会虽然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但社会现象不能还原和简约为个体的动机和意图。3)社会现象不同于生理和心理想象,不能用生理学或心理学来解释,社会现象只能根据社会事实解释。4)对当代起源,对于社会想象的成因的分析是一种共时性的社会结构功能分析——用社会来解释社会。3.简述文化心理学派的主要特征1)代表人物:卡迪尔、本尼迪克特、米德。2)他们认为文化是一种信仰和价值观念体系,文化有别于社会但是作用与社会,社会不过是文化价值的体现。一个社会所具有的文化会反映在社会成员的基本人格上。3)基本人格即是一个社会成员所具有的,表现出来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