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主讲:肖振宇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教学内容:第一节,讲述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的背景及原因。第二节,讲述晚清时文学观念发生了更新,由于理论观念上的更新带来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的讲解,使同学们了解在中国新文学发生期的一些文学现象及它们在中国新文学开端期所起的作用。教学重点:是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的背景,梁启超提出“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教学难点:是从梁启超在文学观念变革上的作用看早期知识分子对文学现代化的作用。必读作品及文献: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刘纳:《嬗变——辛亥革命时期到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栾梅健:《前工业文明与中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第一节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一、中国新文学发生的背景。1897年严复翻译赫胥黎《进化论和伦理学》的一部分,并将其命名为《天演论》。二、中国新文学发生的推进因素。1.文艺成为知识分子寻找救国道路的突破口。“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417页。】2.上层统治者的一些应变政策也为文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契机。①从1872年开始向欧美、日本等国派遣了大批官费、公费留学生,并建立制度奖励留学,中国出现留学的热潮。由于这些留学生所去的国家的地域、文化、传统及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而使他们形成了带有族群性质的群体特征。留美成员:②言论、著作、出版的自由促进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1908年的《钦定宪法大纲》中规定了给予臣民言论、著作、出版的自由。3.报刊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报业的兴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①思想启蒙运动导致国人争相办报的热潮。②由于地方政府和统治阶级上层的许可和支持。第二节文学观念变革及其成就一、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另字任甫,号任公,笔名有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二、“诗界革命”。梁启超在写于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说:诗界革命要达到三个标准“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汽球。”——黄遵宪《今别离》“吾闻地球绕日日绕球,今之英属遍五洲。”——黄遵宪《伦敦大雾行》希望前途竟若何?天荒地老感情多。三河侠少谁相识,一掬雄心总不磨。理想飞腾新世界,年华辜负好头颅。椒花柏酒无情绪,自唱巴黎革命歌。——柳亚子《元旦感怀》三、“小说界革命”。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他在创刊号的代发刊词《论小说与群冶之关系》写下了如下的话:“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在新文学发生期主要由这样几种小说类型:1.政治小说: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陈天华(1875-1905)字量台,湖南新化人,他的《狮子吼》(未完)充满浪漫主义精神,是清末影响最大的政治小说。2.谴责小说。3.“鸳鸯蝴蝶派”小说。“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以《礼拜六》等娱乐消闲刊物为核心,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因“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的诗句,而得名。主要作家是被誉为五虎将的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玉梨魂》(徐枕亚)郑正秋杨耐梅主演《玉梨魂》充满了“深情欲醉,好梦难圆”的唯情倾向和感伤情绪,折射出风气初开未开时代知识者的精神悲剧。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4.翻译小说。①林译小说: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福建人。林纾自1899年出版《巴黎茶花女遗事》后,一发而不可收拾。林纾一生共翻译欧美诸国小说184种,计1200余万言。②周氏兄弟的《域外小说集》。《域外小说集》(上下册)共收外国小说16篇,大部分是被压迫民族的作品。四、“文界革命”。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教学内容:这一章介绍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也就是现代文学的起始。第一节讲文学革命兴起与发展的过程;第二节讲新文学社团与流派;第三节讲五四文学论争;第四节讲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第五节讲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的:这一章的内容丰富,头绪多,希望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能使同学们对五四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学重点: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经过;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新文化阵营与《甲寅》派的论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概念。教学难点:鲁迅与现代评论派分歧的要害,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的理论对文学革命的功绩。必读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文学研究会宣言》、蔡元培《答林琴南书》。中国现代文学分期问题:以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分为三个时期:一、1917.1-1927.12年以五四文学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二、1928.1-1937.6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三、1937.7-1949.7年以全民族抗战文学为开端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一、关于“五四”的问题“五四文学革命”、“五四学生爱国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学”在概念及时间上是有差别的。二、一校一刊。1.北京大学:早年的北京大学英译为PekingImperialUniversity(皇家大学)。北大源于1862年的同文馆,1902年并入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1912年5月开始启用国立北京大学。自1916年蔡元培掌北大以后,风气大为改变。梁漱溟在《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中评价蔡元培:“今天的新中国必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其造端,而新民主义革命则肇启于五四运动。但若没有当时的北京大学,就不会有五四运动的出现,而若非蔡先生长校,亦即不可能有当时的北京大学。”2.《新青年》杂志。陈独秀(1879-1942)陈独秀:安徽人,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主撰的《新青年》在上海创刊。创刊时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从二卷一号起正式改名《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新青年》创刊号上的《敬告青年》一文中陈独秀劝告青年要改变观念,为此他提出了六条标准:㈠自主的而非奴隶的;㈡进步的而非退守的;㈢进取的而非退隐的;㈣世界的而非锁国的;㈤实利的而非虚无的;㈥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在《新青年》6卷1号中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所说:“他们(指守旧派)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新青年》是个综合性的学术刊物,每号约100页,6号为1卷。期号时间性质地点1卷1号~3卷6号1915、9、15~1917、8、1个人刊物上海4卷1号~6卷6号1918、1、5~1919同人刊物北京7卷1号~7卷6号1919、12、1~1920同人刊物北京、上海8卷1号~9卷6号1920~1922、7、1机关刊物上海不定期季刊(4期、5号)1923~1926中共中央理论刊物广州三、文学革命爆发的经过。1.文学革命的爆发。五四文学革命的爆发以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刊出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进行文学改良。一是,须言之有物。二是,不摹仿古人。三是,须讲求文法。四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是,务去滥调套语。六是,不用典。七是,不讲对仗。八是,不避俗字俗语。1917年2月在《新青年》2卷6号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胡适:(1891—1962)祖籍安徽绩溪,原名洪骍,谱嗣糜,后来改名适,字适之。1910年,第二批庚款赴美留学生。1917年1月从美国寄来《文学改良刍议》。1922年任北大文科学长。抗战中胡适曾任驻美大使。1946年任北大校长,49年离开大陆赴美。1957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去世。著作有诗集《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12卷。胡适手迹2.文学革命的爆发得到了北大学生及章门弟子的支持。蔡元培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一文中谈及北大的革新时说:“旧教员中如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诸君,本已启革新的端绪;自陈独秀君来任学长,胡适之、刘半农、周豫才、周启明诸君来任教员,而文学革命、思想自由的风气,遂大流行。”3.“双簧信”。《新青年》在4卷3号(1918、3)上刊出了王敬轩《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和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书》;4.“林蔡之争”。林纾为维护封建道统,他写了《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大加讨伐,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鹤卿)在《答林琴南书》中义正辞严给予驳斥,并宣称:“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支持文学革命与新思潮的传播。这就是有名的“林蔡之争”。5.白话文取得胜利。1918年5月《新青年》的第4卷5号正式完全改用白话。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创办的《新潮》月刊(英文名TheRenaissance意即文艺复兴)积极响应。京沪四大报纸副刊:北京的《晨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终于承认以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第二节新文学社团及流派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他们将沈雁冰接编、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研究会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因此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文学研究会2.创造社:以留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社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最初的成员有郭沬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人,先后创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10余种刊物;后期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生等人,出版《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后期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1929年2月创造社被当局查封。创造社,3.语丝社: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没有什么用。”“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没有什么意思。”“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

1 / 4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