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绪论第一节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一、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汉语变化发展的历史。汉语史属于普通语言学的范畴。2、任务:研究汉语在各个时期中的变化和发展。研究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面貌,探索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特点,揭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二、研究汉语史的意义1、建立科学的汉语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更加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现代汉语。3、研究汉语史对理解现代汉语方言尤为重要。现代汉语方言差别很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尤其是语音,有的达到无法交谈的程度。但是通过汉语史的研究,对汉语方言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就会变得比较容易理解。第二节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从汉代开始,我国学者即对汉语言文字进行研究,历六朝、唐、宋、元、明,到清代臻于极盛,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叫做“小学”。这类成果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很有价值。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汉初到东晋末,是语义研究阶段;2、南北朝初期至明末,是语音研究阶段;3、清初至今,是全面发展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三个阶段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前两个阶段虽分别以语义和语音作为相应阶段的名称,但并不是说这一阶段只有这一种研究,而是在该阶段这一研究比较突出。一、语义研究阶段(汉初至东晋末)汉代崇尚儒学,提倡读经,学术气氛很浓,出现了许多经学大师。语义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有:1、《尔雅》2、《方言》3、《说文解字》4、《释名》二、语音研究阶段(南北朝初至明末)南北朝以后,语言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语音方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1、为了研究诗的韵律和节奏,需要明确地分析语音的构造,发现声调的特性。2、由于佛经的翻译,中国语文学者认识了印度的语音学。音韵学著作:1、《切韵》2、《广韵》(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3、《韵镜》《七音略》4、《中原音韵》三、全面发展阶段(清初至现在)(一)朴学训诂学在清代盛极一时,不仅各类古书有多种注本,而且与文字、音韵等一起,渐成专门之学。这种作风很像汉儒,所以叫做“汉学”;因为这种学问是实事求是的,所以又叫做“朴学”。此期学术界人才济济,名家辈出,硕果累累。(二)字典的编纂这个时期有三部官修辞书:《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经籍籑诂》(三)《说文》研究《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四)高邮王氏之学(五)《助字辨略》、《古书疑义举例》三个阶段名著简介——语义研究阶段《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1、《尔雅》取名的原因。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2、《尔雅》的作者和成书时间。作者和成书的时间学界有争论(有多种说法)。多数学者认为是汉人所纂集,成书于西汉时期。3、《尔雅》的体例。《尔雅》是按意义分类。多是排列同义词,然后用一个词作训释。如《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尔雅》简介4、《尔雅》的功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曰:“《尔雅》者,所以训释五经,辩章同异,实九流之通路,百事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5、《尔雅》内容。《尔雅》本20篇,今存19篇。《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尔雅》简介6、《尔雅》的贡献。对语言学的贡献就是保存了古训资料,为后人研究古汉语词汇提供了便利。另外所创立的义类系统和编纂体例在中国词典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文解字》简介《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我国第一部字典。1、著作的目的。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解释文字,剖析错误,通达文字构形义。2、编排体例。全书分540部,共收9353字。540个部首起始于“一”,终结于“亥”,依照“共理相贯”、“据形系联”的原则编排。“共理相贯”即把意义相关的部首排在一起,如“宀”首为“宫”部,“木”部后为“東”部、“林”部。“据形系联”即把形体相近、相关的部首排列在一起,如卷一是“一、上、示、三、王、玉”等部次。卷八是“从、比、北”等字。《说文解字》简介3、说解的体例。先列小篆字头,然后解说字义,最后说明形体构造。是依据字形来推求字的本义。如“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4、《说文》的成就(1)《说文》的产生标志我国文字学的创立。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解析字形、探求本义的文字学著作,它创立的部首分类法,所阐释的“六书”理论,以及对字形结构的解说,都是对文字学的贡献。《说文解字》简介(2)《说文》为汉语字典的编纂树立了楷模。《说文》所创立的部首分类法,虽然历代有所损益,但根本原则未变,基本部首未变,直到现在仍是一种主要的汉字字典排检方法。(3)《说文》保留许多字词的古义、本义,为研究汉语词汇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也阅读古书提供了参考,在词汇学与训诂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价值。《释名》简介《释名》:东汉刘熙著,是我国第一部词的理据词典。1、书名的寓意。顾名思义是解释事物的名称,即探求事物得名的由来。2、著书的目的。《释名·序》:“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也。”3、探求事物名称的方法。从声音的角度来推求语源,即“声训”的方法。“声训”是用同音或相近的字进行解释。如“墓,慕也,孝子思慕之处也。”《释名·释丧制》。又“疚,久也,久在体中也。”《释名·释疾病》又《释名·释水》:“江,公也。诸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当然用声训来探求事物得名的缘由,不始于《释名》,《说文》中就有了:“衣,依也。”又“椅,依也。”《释名》简介4、《释名》的内容。今本共八卷27篇。卷一:《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卷二:《释州国》、《释形体》;卷三:《释姿容》、《释长幼》,《释亲属》;卷四:《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卷五:《释衣服》、《释宫室》;卷六:《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卷七:《释用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卷八:《释疾病》、《释丧制》。《释名》简介5、《释名》的体例。《释名》例仿《尔雅》,明朝人称之为《逸雅》。实则此书收词的原则以及释义的方式,与《尔雅》大不同。《尔雅》重在纂辑名物训诂,形式上多用义训;而《释名》却重在探求事物得名之由,书中收词一千五百多条,大多为常用词,声训是其主要手段。6、《释名》的贡献。为汉语词汇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不仅要解释词义,还要解说语源。是一件开创性、独创性的工作。并且对我们了解东汉的词汇、语音面貌有参考价值。《切韵》、《广韵》、《七音略》、《韵镜》——语音研究阶段1、《切韵》:隋朝陆法言著,是今存最早的韵书,原本遗失,我们能看到是唐代的不完全的手抄本。2、《广韵》、《集韵》:是宋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广韵》共分206韵,分为5卷,平声2卷,上去入各1卷。《切韵》在汉语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根据切韵的语音系统。可以上推古音、下推今音,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地的方言的语音系统,基本上可以从《切韵》系统上得到解释。3、《七音略》(郑樵)、《韵镜》(佚名):韵书之外,还有一些韵图。这是一种表格,同一直行表示声母相同,同一横行表示韵母相同、声调相同。是声韵配合图表。其现实的语音系统为《切韵》的。清代名著简介——全面发展阶段1、《康熙字典》:为清代圣祖(玄烨)于康熙49年(公元1710)年命张玉书、陈廷敬等38人编纂的。前后经过6年,这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字典,共收字47035字,是按部首编排的字典。2、《玉篇》:是我国最早一部楷书字典。南北梁顾野王编纂于公元543年,今天所见的是残本,全本是宋代重修的,叫作《大广益会玉篇》。也是按部首编排的,基本上采用《说文》部首,但多出2部,共542部。《玉篇》释字以音义为主,不再如《说文》那样用六书条例分析形体它在每个字的下面先是用反切注音,然后解释字义。清代名著简介3、《字汇》。明代梅膺祚于公元1615年纂。全书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地支字标分为12集,分为214部,按笔画多少为先后来排字,收字33179个。4、《正字通》:旧题张自烈纂,或廖文英纂。《正字通》顾名思义有正字的用途。《说文解字》四大家5、《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著。(1)作者简介。段玉裁(1735-1815)江苏金坛人,乾隆的举人,是乾嘉学派的中的著名学者,杰出的文字、训诂学家。《说文解字注》历时40年才成。(2)价值:第一,阐明许书的体例。如《说文》:“天,颠也。”段注:“此以同部叠韵为训。凡‘门,闻也’、‘户,护也’、‘尾,微也’,皆此例。”《说文解字注》的价值第二,阐明了语音与语义的关系。段氏提出了“形、音、义三者互求,举一而得其二。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的观点。如《说文·衣部》:“襛,衣服厚也。从衣,農声。”段注:“凡农之声皆训厚。醲,酒后也。浓,露多也。襛,衣厚貌也。引申为多、厚之称。”《说文解字注》的价值第三,善于从文字的本义,从而推导引申、假借义。如《说文·玉部》:“理,治玉也。从王,里声。”段注:“《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于无憾而后安是之谓天理。是之谓善治,此引申之义也。戴先生《孟子字义疏证》曰:‘理者,察真几微必区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则有条而不紊,谓之条理。”这样段玉裁从《说文》之“理”分析归纳出六层引伸义,即“天理、分理、肌理、腠理、文理、条理”等。《说文解字注》的价值第四,还有辨析同义词、提出了连绵词不可分训以及疑古的精神、指出了许书许多缺点。《说文·皿部》:“盈,满器也。”又《说文·水部》:“溢,器满也。”段注:“满器,人满贮之。器满,谓器中已满。”按:满器之满,是动词。如现在北方话中还有“满上一碗”的说法。“器满”之满,是形容词。“溢”像水满溢出之状也。段玉裁认为古文上下应为“、”。《说文解字》四大家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主要以古书文义参证《说文》释义,材料丰富。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说文释例》主要归纳《说文》的体例,以《说文》证《说文》。《说文句读》主要是辑录名家对《说文》的精彩注释,自己的见解不多。王氏的书有助于初入《说文》的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文通训定声》把《说文》540部拆散,舍形取声,分析得声符1137个,把它们归入18部,即把汉字从字形排列法改为韵部排列法。18部以《周易》卦名为标目。高邮王氏父子6、《广雅疏证》:王念孙(字怀祖)著,该书实际上是名物之学。他明确提出“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突破形体的限制,从有声语言的本身来观察,因声求义。7、《读书杂志》:王念孙(字怀祖)著,是校正古书错误的著作,对于字形、字义、字音,都有精确的考证。8、《经义述闻》:王引之著。该书是解释经义的书(述闻表示是从他父亲那听来的话),他对古书的注释是博采众家,择善而从,时参己意。高邮王氏父子9、《经传释词》:也是王引之著,是一部解释虚词的书。王氏父子最大的贡献是不从《说文》出发,不拘泥字形,一切以语音为标准。这样避免前人所犯的两种偏差:第一是抓住字形不放,无论如何牵强附会,总要求讲得通。第二只是拿字形相同或相近去证明字义相近,没有考虑即使字没有联系,只要声音相同或相近在字义上也可以相通。如“依、椅”,“分、班”。第三节研究汉语史注意的问题1、注意语言发展的历史过程。2、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3、重视语言各方面的联系。4、区分通例和特例。5.辨认语言发展的方向。1、注意语言发展的历史过程。语言里面的成分(语音、语义、语法)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烙印。研究语言不能孤立,要考察其历时变化,即源流兼顾。第一,语音方面:(1)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语音:炎(症)—癌第二,词汇方面:(1)“偷”先秦是“苟且”,无“偷盗”之说。“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孔乙己“偷书能算窃没?”所以孔乙己说“偷书”不能算“窃”。“偷”的盗窃意义,汉以后多用。(2)词的类化(书面语):家具傢具傢私—家私昏姻—婚姻2、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语言的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