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件(13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目录绪论第一章中国共产党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开端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在国民革命中初见成效第三章土地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辛探索第四章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熟完善第五章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实践第六章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推进第七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曲折发展第八章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拨乱反正与科学化进程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第十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拓创新绪论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教材体系和研究方法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及其规律从它同中共党史的关系来看: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它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关系来看:各自侧重点不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是通过记述党领导、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事件和实践,来研究并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则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系统概括和理论升华。一个侧重于史实述评,一个则侧重于理论抽象。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内容1、研究任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史中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的回顾和总结,提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科学认识,以便增强人们在充分发挥党的这一政治优势中的自觉性。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史实研究,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任务内容、方针原则、途径方法、领导管理等基本原理的理解,促进人们从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史实了解向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认识的升华,从而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促进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研究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活动,探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变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处地位、所起作用和价值实现的规律性。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不断扩大工作领域,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范畴、理论体系等又是如何演变和丰富发展的。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方针原则、途径方法的历史沿革和形成发展、贯彻实施的客观规律性。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管理体制,包括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发展规律。总结、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在此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教材体系和研究方法(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历史分期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1921年7月至1949年9月)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1949年10月至1976年10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1976年10月以来)(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史与论的统一第一章中国共产党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开端第一节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萌芽第二节中国共产党诞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式创立思考题: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并被中国人民所接受?第一节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萌芽一、马克思学说在中国的最初传入1898年夏上海广学会出版了胡贻谷翻译的《泰西民法志》(英国人克卡朴著)1899年2月出版的《万国公报》的121期发表了英国人颉德著的《大同学》(原名《社会的进化》)第一次热潮(1902年至1912年)第二次热潮(1917年至1922年)第一次热潮(1902年至1912年)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号上,称马克思为“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12年10月孙中山发表的《社会主义之派别及其批评》一文,称赞马克思“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为《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使无条理之学说,遂成为有系统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所本”。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如刘师培、何震1908年在《天义报》、《新世界》上发表了《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部分译文,并第一次刊登了马克思的肖像。第二次热潮(1917年至1922年)有30多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被译成中文,在《新青年》、《每周评论》、《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少年中国》、《时事新报》、《星期评论》、《国民》、《今日》、《曙光》、《建设》、《解放与改造》、《新社会》、《互助》、《劳动界》、《共产党》、《湘江评论》、《觉悟》、《励新》、《广东群报》、《中华新报》等报刊上,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有237篇。其中,五四运动以后发表的为223篇。第一节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萌芽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创办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在中国正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热情地讴歌十月革命的第一人陈独秀是又一位有很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各地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杨匏安、李汉俊、李达),也不同程度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二)组织团体,研究马克思主义(三)出版译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节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萌芽三、马克思主义在论战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一)背景(二)论战过程第一次:“问题与主义”之争第二次: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第三次: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李大钊“问题与主义”之争1920年冬,张东荪在《时事新报》和《改造》杂志上发表了《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等文。1921年2月,梁启超也发表了《复张东荪论社会主义运动》,相互呼应。他们虽然承认“资本主义必倒,社会主义必兴”,却又说中国没有形成劳动者阶级,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只好先让财阀来发展实业,实行资本主义。陈独秀组织早期共产主义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进行反击。这些文章主要包括陈独秀的《社会主义的批评》、李达的《张东荪现原形》、《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李大钊的《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蔡和森的《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等,辑成《讨论社会主义专辑》。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张东荪(1886年—1973年),原名万田,字东荪,1886年12月9日出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市)。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报人。曾为研究系、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之一,曾任中国民盟中央常委、秘书长。1921年曾参加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会议,不久,以介绍新思想新文化为名,与梁启超等人宣扬基尔特社会主义,挑起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大革命后,加入张君劢组织国家社会党,出版《再生》杂志,宣传国家社会主义,编辑《自由评论》,参与蒋介石的文化围剿。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1920年9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组织文章反击,并编印了《讨论无政府主义专辑》。1921年,《共产党》月刊又连续刊载了李达的《无政府主义之解剖》、施存统的《我们要怎样干社会革命》等文。这些文章指出,我们的最终目标也是没有国家的,不过现在不能消灭国家,将来建立了新国家也还要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所谓不要政党、不要政权、不要纪律,是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所要求的绝对自由,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区声白黄凌霜(1892—?)无政府主义者。广东南海佛山镇人。五四运动期间,在北大学生中宣传无政府主义。1919年创办无政府主义杂志《工余》.1920年毕业后到岭南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并利用《民声》《工余》等杂志,进行无政府主义和世界语的宣传。次年赴法国里昂大学留学,加入国际性世界语组织“全世界无民族协会”。1925年毕业回国,致力于世界语的推广。翌年在广州与黄尊生等创办世界语师范讲习所和广东大学世界语学会。1929年参与创办广州世界语学会,任交际部主任。1938年广州沦陷后,附于汪伪,曾任伪广州市社会局课长、伪广东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到澳门,任职于濠江中学。病逝于澳门。李大钊是在中国正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1918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1919年5月,李大钊担任《新青年》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的编辑。专号刊登了由他组稿的《马克思学说》、《俄国革命之哲学基础》、《马克思研究》、《马克思传略》和他自己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此前后,李大钊陆续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新纪元》、《青年与农村》、《现代青年活动之方向》等文。《Bolshevism的胜利》该文热烈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布尔什维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宣告布尔什维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取得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节选)马氏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离了他的特有的史观,去考他的社会主义,简直的是不可能。因为他根据他的史观,确定社会组织是由如何的根本原因变化而来的;然后根据这个确定的原理,以观察现在的经济状态,就把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为分析的、解剖的研究,预言现在资本主义的组织不久必移入社会主义的组织,是必然的命运;然后更根据这个预见,断定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方法仍在最后的阶级竞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节选)他这三部理论,都有不可分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所以他的唯物史观说:“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他的《资本论》也是首尾一贯的根据那“在今日社会组织下的资本阶级与工人阶级,被放在不得不仇视、不得不冲突的关系上”的思想立论。关于实际运动的手段,他也是主张除了诉于最后的阶级竞争,没有第二个再好的方法。为研究上便利起见,就他的学说各方面分别观察,大盖如此。其实他的学说是完全自成一个有机的有系统的组织,都有不能分离不容割裂的关系。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年4月,他在《每周评论》第18号上发表《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称赞十月革命“当作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1919年12月,他在上海继续主编《新青年》。《新青年》第7卷第1号发表他起草的《本志宣言》,宣布“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1920年5月,他在《新青年》上发表《劳动者的觉悟》、《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秘密,阐述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和前途。1920年9月他在《谈政治》一文中,更明确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杨匏安1919年11月在《广东中华新报》连载《马克思主义——称科学社会主义》的文章,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观点,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李汉俊1918年底从日本回到上海,以主要精力从事翻译和写作,于1920年9月出版《马克思〈资本论〉入门》,还发表了《劳动者与“国际运动”》等30多篇论文和译文。李达1920年夏从日本归来后,参加筹备共产党的活动,主编《共产党》月刊,出版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等译作,发表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等论文。杨匏安李达陈望道翻译出版的《共产党宣言》陈望道(1891-1977)第二节中国共产党诞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式创立一、共产主义小组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二、党的决议和纲领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三、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共产主义小组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二)宣传马克思主义工作的展开(

1 / 19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