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电视文化与儿童社会化《江南style》文化传播案例央视《走基层国庆假日特别调查——你幸福吗》课堂展示:思考+分享形式:每个人5分钟左右presentation,每次课前3~4人。内容:心得分享,与电视相关均可一本书的读后感;某个电视栏目的观后感;传媒界的新闻、前沿动态;推荐某个电视作品,并分享你的感受;生活中体会到的电视文化;……………要求:有主题、有自己观点;制作PPT;按照学号依次进行。名单姓名时间蔡伟萍10.17戴晨10.17徐翰凌10.17丁娴雅10.24华超10.24庞蒙杰10.24王夏婷10.31蒋皓宇10.31刘琪10.31张蓉11.07海涵11.07张超11.07第一节社会化以及媒介的社会化功能(一)对社会化的理解:什么是社会化(二)影响社会化的因素(三)电视的社会化功能(一)对社会化的理解:1、关于天性与教养之争“我们的个性和社会行为究竟是遗传的产物还是学习的产物?”这场社会科学家们旷日持久的争辩持续了一个多世纪。19世纪—20世纪初:天性论占主要地位。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就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对社会科学领域的渗透,发展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由于遗传的作用,不同的阶级、国家或种族也有优劣之分,许多心理学家罗列出他们设想中的“本能”。战争——侵犯本能;社会——群集的本能;资本主义——贪婪的本能。教养论20世纪:教养论的观点占主导地位。理论基础来自巴浦洛的关于“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的实验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沃森论证人的行为和个性完全可以改变,可以朝任何一个方向熏陶和训练。“给我12名身体健康的婴儿,并让他们在我指定的环境成长,我保证能把其中任意挑选出来的婴儿培养成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袖,甚至培养成乞丐和强盗,而不管他的天资、能力、才能,以及他的祖先的种族情况如何”社会化过程是天性与教养相互作用的关键如今,人们一致认为天性与教养之争是好无意义的,因为它将两个密不可分的因素完全对立起来,我们并不是单纯的遗传或学习的产物,而是这两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产物。生物学上的因素提供了一种可能,而实现这种可能性要靠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社会化过程是我们籍以理解天性与教养相互作用的关键,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正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彼此相遇并融为一体。(一)对社会化的理解:2.什么是社会化?定义:社会化是人逐渐适应社会并和社会逐步融合的过程。社会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1、个人意义上,社会化首先是个人发展自我的过程。2、社会意义上,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整合,它是社会通过一定的规范,进而把个人整合到白己的系统中,把不愿意社会化的个人排斥出自己的系统,这样保持社会自身的稳定和发展。1.个人层面的社会化含义:(1)人必须具有一种正常的本能需求,这是人不断社会化的根本动力。(2)人必须只有健全的语言能力,这样才能顺利地接受各种社会化的信息。2.社会层面的社会化含义:社会具有一种强制的力量,这种力量把一些不按它的规范行事的人划为异类,并且给予一定的处罚,逼迫或者是暗示人们必须服从白己。一个健全的社会,会有效而顺利地整合所有的社会成,这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反之,如果社会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变成了所谓的病态社会,或者,它违背了大多数人的生存意愿,那么它就会发生动荡,进而被推翻重构,即人们不愿意被它社会化。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对你的性格、世界观、价值观等影响最大的是谁?(二)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二)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文化背景家庭学校同辈群体职业背景大众传媒文化背景通过文化传承了解前人的社会经验向个人传递本群体、民族的行为价值准则使个人能够顺利地与他人及其群体建立社会联系。前苏联与美国两种文化儿童社会化比较家庭童年期儿童主要在家庭中度过,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儿童在童年期对家庭的生理和心理依赖最强。家庭是人最早建立的社会关系。从儿童一出生家庭就赋予他包括种族、阶级、宗教、经济状况、地区在内的多种社会特征,都将对他日后的社会化发生有力的影响。家庭氛围和教育对儿童成长意义重大。学校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成员系统传授价值观念、规范、生活技能、科学知识的制度化机构。学校长期的系统教育对儿童的行为模塑在现代社会中无以替代。学校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社会的雏形。儿童在这里进入了社会结构,扮演学生、同学、朋友等社会角色,并在课堂和其它公共空间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互动。《放牛班的春天》学校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皮格马林翁效应皮格马林翁效应又叫期望效应:教师的期望和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1)同辈群体认同感很强。2)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独特的亚文化。3)同辈群体的社会化的社会化是非强制的,在对其成员给予安全、尊严、优越感的满足中自然而然地实现。《再见了,我们的幼儿园》职业背景职业背景是成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人们在工作条件、工作经验和他们所持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工作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公务员、律师、教师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的社会化起作日益重要的作用。媒介通过信息传播的过程,告诉人们应当怎样做才符合社会的需求。非传媒型社会和传媒型社会非传媒型社会:人们社会化所依赖的社会主体主要是人。(传统导向,内在导向)父母兄弟老师领导同事传媒型社会:指人们通过接受传播媒介,如以听广播、看电视、上互联网等方式来获得相应的知识,通过白己的学习而社会化。(他人导向)批判性思维SherryTurkeyTED演讲:越联系越孤单莫言香港公开大学演讲:我如何成长为一个小说家?(三)电视的社会化功能电视对人社会化的积极作用:它使人们有效地了解社会、分享经验、增长知识、促使人们接受社会所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电视对人社会化的负面影晌1.电视的培养理论匈牙利籍的美国传播学教授格伯纳提出了电视的“培养分析”理论,他通过一系列的社会调查研究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电视可以“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观点和看法。——人们丧失自主思考的能力一档电视节日乃至一个电视机构存在和发展的支柱都是收视率,而“娱乐”恰是收视率的保障。为了获得更高的收视率,电视媒介往往会刻意遮蔽现实生活个枯燥、呆板其至冷酷无情的真实,而将现实生活中娱乐性的因素不断夸张放大,最后形成了让观众开心但与真实的社会生活脱节的电视景观。——过分追求娱乐化让人浮躁、逃避责任。2、电视娱乐化功能的诉求——麻醉、懒惰3.意识形态的诉求电视节目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现实生活尤其是现实负面生活的反拔,这是主流意识形态对电视的要求。读书、思考有时能给人带来批判和反思的精神,但看电视更多地让人们认同这个社会,产生一种顺从心理。第二节视觉导师:电视文化与儿童社会化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知发展,一是人格发展。电视对未成年人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形成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意识,都有着重要影响。传统社会里,未成年人的社会学习和教育主要依靠家庭和学校,而在现代社会,这一社会化过程则交由媒体来完成。孩子们多数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童年的。近年大众对于传媒对孩子们的不良影响忧心忡忡,舆论普遍认为电视媒体造成孩子的早熟、消费主义、暴力、价值观混乱等等不良影响,传媒在少儿的身心不健康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研究人员发现,1岁至3岁的儿童看电视越多,到了7岁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越严重。1.儿童对电视的倾向性接受儿童白身原因:第一,儿童的信息接受具有鲜明的“感件指向”的特性第二,儿童处于人生中的初级阶段,他们的思想意识中没有成熟的预存立场,他们会本能地从外界吸取相应的信息来拓展白己的能力和视野,以便能更好地完成社会化。第三,儿童只有强大的模仿能力,电视直接促进和增强了这种模仿能力。电视比任何媒介更能影响儿童从电视本身的特点来说,除了文化要求低、直观易懂之外,电视还比广播、印刷媒介更能让观众产生参与感,因此更接近面对面的传播;同时它能提供具体的图像,使观众不易遗忘,因而可能具有其它媒介所难企及的劝诱与施教的独特效果。有学者在研究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时强调,直观性信息有助于传播的劝服性。所以,电视比任何媒介更能影响儿童。过早接触成人世界导致早熟、纯真童年的消逝“儿童不宜”内容:性成熟和暴力模仿沉迷于感性认知,而不容易形成理性认知。过度追求消费主义和物质享乐主义“电视瘾”所形成的惰性心态电视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孩子同样可以看到电视中呈现的关于大人世界的描述,所以变得越来越“早熟”,儿童时代与成年人时代的界限因此变得模糊了。儿童不宜太早成人化。儿童社会化的过程要和他们身心发育的阶段相一致。1、电视造成儿童成人化的隐忧第一、儿童的心智和生理发育都不成熟,他们在从事相应的成人事务以后,没有能力招负相应的责任。行为和责任的脱节很容易对儿童造成伤害。第二、儿童身上保有人类最本真的天性,对于一个人来说,这种天性终生都是不应当被抹去的。这种天性不仅仅是人类创造力的来源,而且还具有非常美好的品质,过早地社会化会抹杀孩子身上的这种天性,这对整个人类的发展足不利的。为什么儿童不宜过早的成人化电视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一览无余的媒介;成人化的儿童;正在消失的童年。2、“儿童不宜”内容:性成熟和暴力模仿第一、“儿童不宜”的电视内容营造了“不宜”的儿童世界。儿童不应该过早地接触一些成人化的信息,因为他们不具备担负这些成人行为的相应责任,但是电视媒介出于收视率等因素的考虑,往往把一些儿童不宜的信息传递给儿章,其个最突出的就是“性”和“暴力”。第二,看电视导致儿童“反社会”的模仿以“电视暴力”为例。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像“暴力”这样的负面信息,由于具有较强的视觉刺激的效果,所以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出而产生相应的模仿行为。所以在儿童观看电视的时候要做出相应的引导。少儿看多了暴力电视镜头,常常会误以为暴力情况反应社会现实,以为暴力是解决冲突或达到一般手段不易获得的目的的直接方式,当成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英雄崇拜——蜘蛛侠、黑帮暴力镜头对少儿有暗示作用,少儿长期耳濡目染后,比较容易在类似的生活情境中表现攻击行为。3、沉迷于感性认知,而不容易形成理性认知电视对儿童思维方式的负面影响:电视思维的视觉化、零散性和片断化。孩子看电视首先是对电视信息的表达形式而非内容产生兴趣,很多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电视让儿童沉迷于感性认知,而不容易形成理性认知,注意力和集中力也会下降。德国著名的神经科学家和小儿精神科医生Menfredspitzer教授认为儿童十二岁前不要看电视。4、对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盲目追求——虚荣心理电视还刺激了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电视诞生之后,强调的就是在消费经济中的投资和促销功能,商业味道非常浓重。电视中宣扬的物质享乐、品牌价值使得儿童从小认识到物质的意义。曾风靡港台、大陆的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除了青春、浪漫的爱情和无厘头的男女主人公外,剧中F4富豪子弟挥金如土的生活方式,更令未成年观众羡慕不已,西安等地中学生竟大加模仿。广告广告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导致社会趋向物质主义,广告不断宣传新产品,令人喜新厌旧;广告中使用产品来解决问题,令人误以为所有健康、容貌、社交等问题,均能通过物质消费途径得以解决;广告侧重物质拥有,忽视精神生活的需要。5、“电视瘾”所形成的惰性心态由于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弱,拥有的闲暇时间比成人多,压力相对较小,因此更容易进入“电视瘾”的状态。得了电视瘾的儿童,由于其倾向于沉浸在一个轻松休闲的环境中,很容易缺乏主动的生活态度和勇气。这种情况反映在生理方面,就是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会衰退。他们会更愿意追求—种轻松和休闲来逃避现实的烦躁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