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史复习中国部分:一.殷商时代城市有哪些?1.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4千年前的夏代)2.洛阳洛河边的“二里头”遗址3.都城偃师尸沟乡遗址---早期---推测为汤都西毫(与二里头遗址相差6km)4.郑州商城---中期5.湖北盘龙城---中期(商代方国都邑,可能仅为宫城)6.河南安阳殷墟---晚期(安阳小屯)--庞大的开敞式城市二.周代的城市1.国都--周原的凤雏与召陈的宫殿(宗祠)建筑群—西周早期都城2.丰,镐二京3.成周--王城(洛邑,东周都城)4.诸侯国都--曲阜5.名词辨析(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邑与都—邑不是指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民点邑与市—中等的邑有时设市城与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与国城、市、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三.考工记的内容与释义“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评价:●礼制营国制度-----理想城市图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红线”。两大规划体系之一●与米利都方格网城市异曲同工。早于希波丹姆斯的方格网城市。●布局结构四.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特点(具体看书17~23页)1.城市职能增加2.规模扩大3.城市用地结构变化,增加文化区4.城市形态因地制宜与自由设置5.城市以宫为中心,中轴线,前朝后市等。6..城市防御不断加强(1)燕下都(BC4---BC3,今河北易县东南)城分内城外城两部分,内城分布三十多处夯土台(2)赵邯郸(BC4---BC3,今河北易县东南)---晋邯郸大夫采邑城改造扩建,由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形(3)齐国临淄(bc4,今邯郸)由大小两城构成,小城嵌在大城西南角(4)曲阜鲁国故城平面呈不规则的横长方形,城垣南垣较直,东西北三面皆有弧度的,周围有城壕。公11座城门,东,西,北面各三门,南面两门(5)郑韩故城(bc4—bc3,郑国、韩国都城,今河南新郑县城附近)城分主城及外城廓两部分。城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中部有一道南北向的夯土墙将其分为东城和西城两部分。主城内室宫殿区和贵族居住区;外廓城内主要是手工业,商业和一般市民居住区(6)淹城(西周时代淹国都城,今江苏常州市南,离市约7公里)三重城墙:王城,内城,外城王城呈方形,内城,外城均为不规则圆形。三道城墙外都有护城河(7)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境内的长江北岸,纪山之南,又称纪南城)五.西汉长安城市道路系统:●8条主要城市干道系统,都与城门相通,直线正交。●干道“一道三涂”的断面设计●城西道路网密度大●城市次干道和巷道---按照经纬设计商业区(市)与手工业主要分布在城西北宫殿区未央宫、长乐宫、明光宫、桂宫、北宫,未央宫是主要宫殿,位于龙首原。汉长安规划特点1..城市用地结构以宫殿为主。其占有大量面积。还有九府、三庙、九市和160闾里。2.城市功能分区不够清晰。宫廷与居民混杂3.城市建筑群的奠定,像礼制建筑群,轴线。4.充分利用地形规划设计。利用龙首山高大地形建设宫殿5.区域规划的观念六.东汉洛阳(1)城市形态与规模:略呈长方形,城东垣4200米,西垣3700米,南垣2460米,北垣2700米。总面积9.5平方公里。(2)商业区(三市)金市---城西马市(牛马市)----中东门外南市---南郊礼制建筑西侧粟市--晋书。食货志,明帝永平五年作常满仓,立粟市于城东。城郊定期的集中市场(3)一般居民闾里部分在城内,大部分在城外(4)皇家园苑区城西郊沿洛水---上林苑、鸿德苑、显阳苑及平乐观。有生产活动、有阅兵政治活动等。建设史复习城东---鸿池洛水南---南园(5)城市道路规划:驼铃街是城市结构主轴线“一道三涂”(6)城郊墓葬区:南郊、北郊、东郊、西郊等。东汉都城洛阳规划特点1.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宫廷区占城面积1/3),奠定了礼制基调。2.南北轴线的出现。与西汉长安布局不同,宫在轴线两侧布置3.“择中立宫”“左祖右社”沿袭营国制度4.旧城改建类型。七.曹魏邺城(会画图)城市形态与规模:长方形,3000米x2160米,规模次于当时帝都洛阳。城市布局:东西大道分为南北两部分。宫城(分三部分,一正殿(文昌殿)祖社小区,二中朝(听政殿)寝宫小区,按照“前朝后寝”,三铜雀园及宫廷园苑小区),又分大朝与常朝。其西苑囿,再西储藏区。其东贵族居住区,及其行政官署。南半部分,行政官署与居民区。功能分区明确城市防御:南面3门,北面2门,东西各1门。城市路网:传统的经纬涂制。四条主要干道,东西1条,南北3条。其中,最主要的南北道路730米长,17米宽。宫门前有封闭型广场。城市景观:宫殿区为主的南北轴线布局,城市宫殿建筑群:宫门—封闭广场—端门—庭院、正殿、钟鼓楼等邺城的规划特点及布局图1.功能分区更为明确,用地比例更为合理。2.综合运用城廓分工规划概念,形成市南宫北的总体规划格局。3.以宫为中心,遵循礼制规划秩序设计。4.中轴对称的布局手法----南北轴线与东西轴线。轴线上有开阖有序的空间秩序。5.布局着眼军事因素。八.北魏洛阳规划布局城市形态:内城为“九六城”形制,外廓南北短,东西长,洛南南北长、东西短。整个外形“T”城市规模:东西20里,南北15里(洛北)。南北5里、东西4里(洛南)。城市防御:宫城、都城2重城墙。南西3门,东3门,北2门。小城---金镛城城市中心----宫城:宫城中央偏北,南北1398米,东西660米,“前朝后寝”-------北宫及帝王专用园林------南北大干道—驼铃街,两侧官署与寺院(永宁寺)。/太庙和太社。/灵台、明堂和太学城市居住区:坊里320个,实为220里,里的规模是1里见方(25公顷)。分片而居:西面郭内多贵族宅邸,“侍者近宫”洛阳大市—手工业者和商人。“工商近市”城市商业中心:(市与里结合的“大市”制度)大市、小市、四通市(还有汉已存在的马市、)“肆”、店、舍,城市手工业区:官营与民营,一般在外廓,均分布在各市附近,尤以西廓“大市”外围多。仓廪区:太仓、常满仓(租场)城市道路:不规则方格网,以通城门道路为骨架,以铜驼街为骨架。宽约40米。城市绿化:“宫阙壮丽,列树成行”城市水系:谷水—华林园、铜驼街—阳渠、鸿池陂陵墓区:瀍水两侧的北邙山地带城防区:阅兵场、金镛城城郊:西阳门外洛阳大市。北,北魏贵族居住,南与东,市与商人等居住地。北魏洛阳的规划特点1.旧城改造利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南宫改为中央官署区。2.南北轴线的加强3.营国制度与井田方法九.了解南京城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南京城先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的都城(1)孙吴建业地形特点:山环水抱城市形态与规模:城周20里19步,近正方形,南门宣阳门宫殿区:布置不很规整太初宫,宫后有苑城、仓城,太初宫东有昭明宫。驰道----布列官署及屯营商业区:重要的“市”在秦淮河北,大市、东市、北市、“会市”(城郊交通要道)居住区:贵族的“里”在秦淮河(2)东晋、宋齐梁陈形态:多城鼎立(宫城、东府城、西州城、五城)宫城:------位置调整,规模加大。------分区调整,如宗庙外搬外廓:御道东为政治活动区,御道西为经济活动区。城市规模:梁武帝时,人口约28户,100万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设史复习商业区:秦淮河与雨花台之间,除三个之外,增加斗场市。城郊多处草市。河道纵横,从传统的集中市向商业网络转化手工业区:官办,8处大冶炼所城市绿化:玄武湖周围的园林佛寺:建康规划特点1.内城性质,外廓在南、东、西2.以城为中心,外围利用山丘等险要形式建成城堡,形成一个军事防务圈3.以宫为中心,4.三重城环套格局,以篱栅为城,以自然地形围廓。5.充分利用地形,自由为主,严整与自由并存6.商业城市职能增强。城市规模大。随着中原人口的南迁,城市人口俱增,商业与居住繁荣7.文化宗教之城8.大面积园林9.滨水商业区的兴盛十.隋唐长安城市的特点(会画图):城市规模:规模宏大,当时世界最大城市之一。人口一百万以上。①城市政治中心:宫城、皇城(军政机构与宗庙所在)居中居北,②城市道路系统:棋盘式。划分为108个里坊。分系统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夹道—夹城③城市里坊:(应为城市规划单位,而非传统的居住里坊,一个坊像一个小城)规模:大小坊有108坊。520米x510—560米,或600x1100米,面积超过汉魏。分左街、右街,分由长安县和万年县统管④城市市场:东、西市场。面积约1.1平方公里,四周墙垣。西市较东市繁荣。西市规模--占二坊,集中市制道路:“井”字状,街宽16米。石子铺砌,石砌明沟,宽约30cm。1m宽人行道。店铺最长10米,短的4米,进深3米多。⑤城市水运系统---水路系统服务全城。隋代---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唐代---黄渠、漕渠⑥城市绿地:芙蓉园、曲江池城北御苑大宅第和寺庙绿化道路绿化,槐树多,宫城皇城多梧桐树。禁苑区(宫廷防卫区)---园林、防务。苑共置十门,苑四面设监。园中宫亭24所。园中驻禁卫军,即左右羽林、神策、龙武六军规划思想与布局分析:规划思想受北魏洛阳、东魏和北齐邺城影响。宇文恺曾考察之。2城市规模宏大、3规划严整,中轴对称格局基本形成4分区明确,把宫城、皇城与居民区、市区分开5城市布局的数字概念6城廓分工制度,“城”的内涵调整,将皇城设为集中官署区。7晚期城市里坊制的松动,8充分利用地形十一.宋城市总体特点:1.“草市”、“墟”、“场”等定期集市,并逐渐发展成为市镇2.商业大发展,城市商业区范围在不断扩大。传统里坊制瓦解,向街巷制转变。3.城市防御技术革新4.全国性的大城市规模大于欧洲城市5.宗教建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6.运河城市的衰落7.城市商业、手工业职能加强十二.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会画图)城市总体布局城址:黄河中游的大平原,运河与黄河中枢城市组成:宫城(大内,紫禁城)城周9里18步。四面开门。---唐节度使的卫城扩建里城:城周20里50步,南3门,北三门,东2,西2。城门名称代表所联系的地区。区域交通、经济密切---多次扩建外城(罗城):南3门,另水门2,东北各4门,西5门。---后周罗城城市道路与河道系统: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形成方格网。斜街存在(逐渐扩建的原因)分系统,普遍比长安、洛阳都窄。一般宽度50步或30步。非主干道15米—20米。四条主要交通主干道---御路,4条。文献记载,宽度200步。40米宽次干道---南北、东西贯通的街道,宽度25米。一般大街---小街小巷---断面设计:专用御路(两侧朱漆杈子、水沟)、人行道、水沟、绿化带。道路密度加大。城内有四条河道,河网发达,桥梁很多成为一景。交通工具:驴或牛拉的大车市肆街道面貌建设史复习(1)商业与文化娱乐类型行业街市、综合性中心商业区、基层网点、夜市、晓市等●行业街市●以酒楼、茶坊为中心的街市的形成(综合性中心商业区),饮食建筑增多,●因众多居民日常生活需要而形成的街市(基层网点)●民间文娱活动的开展和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的形成(2)《清明上河图》的城市商业街面貌:内容---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景色、虹桥一带、城门口街市、十字街头街市等,还有汴河的航运。城市商业街与市的风貌—商业街、桥市、城门市等商业店铺林立,店面装饰多样(挂名贵字画、建欢楼、各类招牌),饮食建筑多。城市航运繁忙,商业发达城市建筑密度高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建筑技术大发展----虹桥的结构,出现规模大的多层建筑,城外草屋与城内木屋城楼形态与技术有一定绿化(3)码头区与仓库区—汴河、蔡河、五丈河沿岸宋仓库又称堆垛场或榻房,有官营与民营。城市手工作坊:散布在临近闹市地带。居住区与居民生活城市人口规模:110—130万,禁军14万。城市里坊的管理:80余坊,设8个厢。城市绿化与公共设施城市绿化设施:街道绿化,园林---皇家园林—内城的艮岳、延福宫,廓外有4座御苑。南-玉津园,北-瑞圣园,东—宜春苑,西—琼林苑及金明池----私家园林-----寺院园林城郊风景旅游点的发展,与公众化,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宋以前没有的。艮岳城市防灾:防火制度。安地段建立消防瞭望的望火楼。防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