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自行车标准汇总对照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各国自行车标准汇总对照表自行車专业知识2009-02-2410:32:29阅读20评论0字号:大中小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1定义1-1自行车1-2童车1-3座高1-1仅借人力驱动后轮,有两个轮子的交通工具。1-2鞍座高度调整到最高位置时,其高度仍未超过635mm的自行车。1-3当自行车两轮成一直线并与地面垂直时,鞍管的中心线与鞍座面的交点至地面的距离。1-1仅借人力驱动后轮,有两个轮子的交通工具。1-2鞍座高度调整到最高位置时,其高度仍未超过635mm的自行车。1-3当自行车两轮成一直线并与地面垂直时,鞍管的中心线与鞍座面的交点至地面的距离。1-3跑车:成人用>850mm孩童用>635<850mm1-3迷你车:成人用>750mm孩童用>650<750mm1-3轻快车:成人用>750mm孩童用>650<750mm1-3实用车普通用>750mm20kg搬运车>750mm,20kg1-1为一种双轮且全由人力驱动的车辆1-2轮距在640mm及750mm(含)间之自行车1-3当自行车两轮成一直线并与地面垂直时,鞍管的中心线与鞍座面的交点至地面的距离。1-1CYCLE:是指至少具有两个轮子且仅以人力经脚踏传动的车辆。1-2BICYCLE:是指仅有两个轮子的CYCLE。1-3当自行车两轮成一直线并与地面垂直时,鞍管的中心线与鞍座面的交点至地面的距离。1-1为一种两轮或三轮且由人力经机械方式驱动前进,以作为人员及物品输送的工具1-3为一种车辆直径达450mm、限制最高体重50kg、单人骑驶的自行车。1-1为一种以人类肌肉力量推进的两轮、单轨迹的车辆。1-3正规自行车座高必须大于635mm的自行车。1-4正常骑驶状态1-4指骑乘者坐在车上双脚踩脚踏,双手扶握把,鞍座与车把均调整至骑乘者最舒适位置。(如有手闸装置,双手应处于随时可以制闸的位置)1-4指骑乘者坐在车上双脚踩脚踏,双手扶握把,鞍座与车把均调整至骑乘者最舒适位置。(如有手闸装置,双手应处于随时可以制闸的位置)1-4在正常骑乘状态下车把转动角度须>60°以上,且把手套煞车把手位置不得高于骑者之肩并须易于操纵。1-4指骑乘者坐于车上双脚踩脚踏,双手扶握把,鞍座与车把均调整至骑乘者最舒适位置。(如有手闸装置,双手应处于随时可以制闸的位置)2机械性能要求2-1装配2-1凡由消费者自行装配的自行车,其所需的技能,应以不超过一般成年人所具有的知识能力为原则。2-1凡由消费者自行装配的自行车,其所需的技能,应以不超过一般成年人所具有的知识能力为原则。2-1必须确保牢固,不得有脱落、松动等现象。2-1凡由消费者自行装配的自行车,其所需的技能,应以不超过一般成年人所具有的知识能力为原则。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2-2锐边2-2凡骑乘者四肢有可能碰触到的地方,不能有未经修剪的金属毛刺或尖锐部分;冲剪金属材料应予以卷边,冲剪过程中形成的快口.毛刺和飞边等均需修光.2-2凡骑乘者四肢有可能碰触到的地方,不能有未经修剪的金属毛刺或尖锐部分;冲剪金属材料应予以卷边,冲剪过程中形成的快口.毛刺和飞边等均需修光.2-2不得有尖锐毛边.突出物等骑驶时易刺伤人体的物体存在.2-2凡骑乘者四肢有可能碰触到的地方,不能有未经修剪的金属毛刺或尖锐部分;冲剪金属材料应予以卷边,冲剪过程中形成的快口.毛刺和飞边等均需修光.2-2在正常骑乘操纵及保养易被四肢接触的地方,不得有暴露的尖锐边缘.2-2自行车上所有暴露边缘均须加倒角,卷边或用其他方法使其成为钝口.2-2暴露之边缘不得尖锐或粗糙.2-3坚固性2-3自行车车架.车把.车轮.脚踏.曲柄以及车闸等零件,经载荷.刹车.路试等试验之后,均不得有脆裂之现象.2-3自行车车架.车把.车轮.脚踏.曲柄以及车闸等零件,经载荷.刹车.路试等试验之后.均不得有脆裂之现象.2-3各部螺丝均须有足够长度及强度,且于骑乘中不得有松脱现象.2-3自行车车架.车把.车轮.脚踏.曲柄以及车闸等零件,经载荷.刹车.路试等试验之后,均不得有脆裂之现象.2-4五金件2-4所有用以连接或紧固的螺栓.螺丝或螺帽,在进行各项试验中均不应破裂.松脱或失去其连接或紧固的功能.2-4所有用以连接或紧固的螺栓.螺丝或螺帽,在进行各项试验中均不应破裂.松脱或失去其连接或紧固的功能.2-4螺丝锁紧后,突出尾端长度不得大于螺丝直径,但有尾套尾塞则不在此限.2-4所有用以连接或紧固的螺栓.螺丝或螺帽,在进行各项试验中均不应破裂.松脱或失去其连接或紧固的功能.2-5突出物2-5凡能与直径83mm.长250mm的圆筒状试验器中间长75mm部分接触者,为暴露突出物2-5以圆筒状试具找出高于8mm的突出物须符合下列规定T<3.2mmW>12.7mm2-5以圆筒状试具φ83mm找出高于7.9mm的突出物。2-5突出物部分须符合下列规定T<3.2mmW>12.7mmR>6.3mm2-5刹车把手.车把.停车架尾端须倒圆角或以尾塞套管等保护,且不得轻易脱落.2-5凡能与直径83mm.长250mm的圆筒状试验器中间长75mm部分接触者,为暴露突出物.2-5以圆筒状试具找出高于8mm的突出物须符合下列规定T<3.2mmW>12.7mm2-5凡能与直径83mm长250mm之圆筒状试验器中间长75mm部分接触者,为暴露突出物2-5以圆筒状试具找出高于8mm之突出物须符合下列规定T<3.2mmW>12.7mmR>6.3mm2-5突出之零件及构件如操纵杆端螺钉末端突出达8mm以上而未用护盖遮住者,其突出物部分之末端最大为25mm2-5倒角之R>3mm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2-6护盖2-6用来遮盖突出物使其不外露,其应能承受2-6用来遮盖突出物使其不外露,其应能承受2-6车把尾端须以把手套或类似之物包裹.2-6用来遮盖突出物使其不外露,其应能承受6.8kg之力而不脱落.7.0kg之力而不脱落.2-6使用把手套拉脱力不得小于7kg且不得回旋使用尾塞脱力不得小于3kg.7.1kg之力而不脱落.2-7限制区域2-7在自行车车架上管的上方,由鞍座起至其前方30mm不得有突出物,但钢绳直径等于或小于6.4mm,钢绳夹的材料厚度等于或小于4.8mm者可安装于上管.2-7在自行车车架上管的上方,由鞍座起至其前方30mm不得有突出物,但钢绳直径等于或小于6.4mm,钢绳夹的材料厚度等于或小于4.8mm者可安装于上管.2-7在车身垂直面两侧各3mm距离之平行面;把立管平行线后90mm;鞍座前端相切线及上管上面5mm平行线;由鞍座前端至把接头的连接线,称限制区域,不得有任何突出物.2-7在自行车车架上管的上方,由鞍座起至其前方30mm不得有突出物,但钢绳直径等于或小于6.4mm,钢绳夹的材料厚度等于或小于4.8mm者可安装于上管.2-8螺丝长度2-8螺丝露出螺母之长度必须受小于螺丝的限制.2-8结合后突出的螺丝长度须小于螺丝之直径.2-8身体可触及处须小于3.2mm2-8用于调整的螺丝未暴露于正常骑乘状态者不受此限。2-8螺丝锁紧后突出尾端长度不得大于螺丝直径,但有尾套尾塞则不在此限.2-8螺丝牙纹必须符合JIS规定,且精度须符合6H6G或3级配合.2-8锁紧长度须大于螺丝长度,且突出长度不得大于螺丝外径的1.5倍。2-8骑乘者身体可能触及之处除非加护盖外,突出长度不得>3mm。2-8螺丝超出螺母之长度应小于螺丝本身之直径.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2-9钢绳尾端2-9钢绳尾端均应加护盖或特殊处理,以防止丝股分散,护盖应夹紧且须承受0.9kg拉脱力不得松脱.2-9钢绳尾端均应加护盖或特殊处理,以防止丝股分散,护盖应夹紧且须承受1kg拉脱力不得松脱.2-9钢绳尾端均应加护盖或特殊处理,以防止丝股分散,护盖应夹紧且须承受1kg拉脱力不得松脱.2-9钢绳尾端均应加护盖或特殊处理,以防止丝股分散,护盖应夹紧且须承受0.9kg拉脱力不得松脱.2-9钢绳尾端均应加护盖或特殊处理,以防止丝股分散,护盖应夹紧且须承受0.9kg拉脱力不得松脱.2-9钢绳尾端均应加护盖或特殊处理,以防止丝股分散,护盖应夹紧且须承受0.9kg拉脱力不得松脱.2-9钢绳尾端均应加护盖或特殊处理,以防止丝股分散,护盖应夹紧且须承受0.9kg拉脱力不得松脱.2-10钢绳擦伤2-10钢绳不可擦碰固定的车体零件,且应沿着鞘管方向进出,以免发生擦伤.2-10钢绳不可擦碰固定的车体零件,且应沿着鞘管方向进出,以免发生擦伤.2-10不得有多余松弛现象,余长依各客户需求另定.2-10钢绳的安装,应保证其被擦伤的影响最小.3制动系统自行车应装备前后轮制3-1自闸把销轴至闸把3-1座高3-1轮距>760mm的自3-1自闸把销轴至闸把3-1手闸握距不得3-1自闸把3-1手闸握距动装置,或单装后轮制动装置.3-1自闸把销轴至闸把中心,其间各点的握距须≤89mm童车须≤76mm3-1从中点向开口端之握距可略增大,最大增大量须≤12.7mm3-1由开口端向内12.7mm之间不受此限制.中心,其间各点的握距须≤89mm童车须≤76mm3-1从中点向开口端之握距可略增大,最大增大量须≤12.7mm3-1由开口端向内12.7mm之间不受此限制.330mm-470mm握距≤70mm3-1座高470mm-550mm握距≤80mm3-1座高500mm以上握距≤95mm(闸把尾端外缘算起40mm处,把手套与闸把两端外缘宽度)行车握距≤90mm,一般童车握距≤75mm3-1从中点向开口断之握距可略增大,最大增大量须≤12mm.3-1由开口端向内12.7mm之间不受此限制.(前刹车线装右侧,后刹车线装左侧)中心,其间各点间的握距须≤90mm童车须≤76mm3-1从中点向开口端之握距可略增大,但除了尾部20mm处之外不得超过100mm(前刹车线装右侧,后刹车线装左侧)>75mm童车握距不得>62mm.销轴至闸把中心,其间各点之握距须≤90mm童车须≤76mm3-1从中点向开口端之握距可略增大,但除了尾部20mm处之外不得超过100mm.(前刹车线装右侧,后刹车线装左侧)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B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3-2制闸力3-2手闸制闸力:在离闸把开口端25mm处,施加握力4.5kgf,应能使闸皮触及轮辋表面.3-2脚闸制闸力:于脚踏处加力制动,制动力与与脚蹬力相反,制动力与脚蹬力间差应<60°,同时应能独立运转不受驱动机械位置及调整影响。3-2手闸制闸力:在离闸把开口端25mm处,施加握力4.5kgf,应能使闸皮触及轮辋表面.3-2脚闸制闸力:于脚踏处加力制动,制动力与与脚蹬力相反,制动力与脚蹬力间差应<60°,同时应能独立运转不受驱动机械位置及调整影响。3-2手闸制闸力:在离闸把开口端25mm处,施加握力(童车4.5kgf,成车6kg)应能使闸皮触及轮辋表面.3-2手闸制闸力:在离闸把开口端25mm处,施加握力4.6kgf,应能使闸皮触及轮辋表面.3-2闸皮在120±3°C预热30分钟不得融化起泡.3-2手闸制闸力:在离闸把开口端25mm处,施加握力4.6kgf,应能使闸皮触及轮辋表面.3-2闸皮在120±3°C预热30分钟不得融化起泡.3-2手闸制闸力:在离闸把开口端25mm处,施加握力4.6kgf,应能使闸皮触及轮辋表面.3-2闸皮在120±3°C预热30分钟不的丧失刹车功能.3-3载荷试验3-3自行车整车在确定制动系统正确调整后,于闸把尾端25mm处正对把手套的平面方向施力45.5Kgf,至少10次(如所施力尚未达到3-33-3自行车整车在确定制动系统正确调整后,于闸把尾端25mm处正对把手套的平面方向施力45.5Kgf,至少10次(如所施力尚未达3-3自行车整车在确定制动系统正确调整后,于闸把尾端25mm处正对把手套的平面方向施力45.9Kgf,至少10次(如所施力尚未达到3-3自行车整车在确定制动系统正确调整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