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图形艺术和图形设计语言图形艺术和图形设计语言两者都强调艺术性,所不同的是,前者注重艺术效果、视觉冲击、创造和“爆破力”,强调语言的个性和独立性;而后者因受设计对象的制约,要求不仅要强调艺术、语言的大众化及被大众理解和接受,更强调视觉语言的针对性和准确性。确切地说,前者是艺术,是研究;后者是设计,是应用。在众多的艺术流派里,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对图形设计语言影响最大,尤其是代表人物雷耐·马格利特(ReneMagritte)、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li)的艺术表现手法,引领着20世纪一代又一代设计大师。超现实主义画派将人的潜意识精神现象转换成视觉图像,这种方法使无数艺术家和设计师与传统守旧的、封闭的思维告别,走向了一个异想天开的视觉天地。汉斯·希尔曼(HansHillmann)在他的插图、速写和图形游戏中全面吸收了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金特·凯泽(GuentherKieser)最先实现了超现实主义绘画成为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可能性;波兰的设计师们对超现实主义精神理解极其深刻,融会贯通在自己的作品里。亚洲人也毫不逊色,日本的福田繁雄不仅在二维图形游戏中有独到之处,而且善于破除迷信,将埃舍尔(Escher)的二维视错觉图形发展为三维游戏模型。美国的SaulBass、CrossJames等都成功地将超现实画派理论和绘画风格与手法通过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应用在大量的商业广告中,这种广告对推动市场竞争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用超现实主义手法创意的广告图形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乐趣,同样会让人更富有智慧,引发人去思考。福田繁雄的反战招贴——谁先发动战争将自取灭亡,冈特·兰堡的“渔”出版社招贴——知识是明灯,都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这就是图形设计语言的魅力。图形及图形心理图形创意的开拓研究,应该说源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创立。格式塔心理学可以说是形的心理学。它是1912年发源于德国的心理学派。当时,心理学家依据现代物理学的新颖概念,从整体观念出发,反对德国的冯德的元素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从而形成格式塔心理学说。德文Gestalt一词中文译为“型”、“形状”、“形态”,它源于德语“Gestalten”,意为“构成”和“形成”。斯波尔曼称其为“形的心理学”,铁钦钠则称之为“完形主义”。格式塔的重点在于研究对形态的完整感觉。因为在我们经验中,事物的印象总是一个整体。例如听音乐,我们听到的总是旋律形式而绝非一系列音符,是氛围与情感的统一整体,不是枝节局部,也不仅是其各部分排列的总和。对人的印象也是一种整体的感觉,而绝非局部的尺度。人对人的感觉是整体的,例如,慈祥、平和、凶残、刻板、冷漠或者热忱,等等。人或一切事物表现出的模式,有广泛的研究价值与借鉴意味,体现为一种有意义的结构形式,这应该是格式塔心理学所要研究的要点。我们注意到,整体不是简单的各部分总和,往往多于或大于各部分。例如,一个设计中的四方形,是四条线构成的,但一旦构成,就不止于四条线,还有四个直角,加上闭合图形——四方形及其外部空间。整体远远大于局部之和。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形及其整体认识。因此,我们可以进行发散形的联想。人们对形的理解大致上有如下几种划分:1.有限形与无限形空气无限无形,但在太空中看也是有限形的。宇宙空间却是最终的无限形。2.基本形与派生形宇宙中一切自然物,为了适应生存,体积都趋向于圆形。树木是圆的,但一经加工,大都改变为方形。圆形是太朴,“太朴一散,则发立器生”,也就是现代设计中的打散构成,没有打散不可能有新的形的诞生。一块布只有裁剪成碎片,才能产生出新装。3.定形与不定形方、圆、三角为定形,自由形貌似不定形,其实则是一种更宽泛意义上的形。例如,水无定形,因器而定,因流而别,因此在艺术与设计中对水的塑造有最大的发挥空间,在音乐中水也有极大的塑造空间与方法。音乐中的水对艺术与设计有极大的启迪作用,它可以拓宽形象思维的空间,增强人们的创造力。除了水、火、空气、云、雾,许多运动中的物质都难以定形。如奔跑与跳跃,舞蹈的空间,戏剧中的水袖和髯口。寻找最美好的瞬间定形或定格就是艺术与设计的一种命题。如达·芬奇定格蒙娜丽莎微笑的瞬间,关良的戏曲人物在亮相瞬间的前一刻,即“嘣、登、锵”定格在锣鼓的“登”上,由此构成艺术创造的生命力。对不定格的造形,也应该在艺术设计领域有专题性的研究与探讨,甚至可以在课堂上开设各种创意性课题。4.原生形与再生形或者可以理解为正形与负形,在本书中有大量的练习与探索。正形与负形的研究在图形研究中作了许多实验,在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中也有许多范例,如今我们需要作新的突破与发现,需要从新的角度来发展。5.静止形与运动形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一切形均在运动与变化中。形的运动只是速度体现在感觉上的不同,而对形的整体感觉与记忆往往都是静止的、定格的,是心理感觉的定格。绘画与设计都是定格的、静止的,但永远不要忽略形的生命力与本质是运动的。6.平面形与空间形在现代图形研究中,对空间形或三维图形作了大量的研究。在平面上来表现三维空间,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埃舍尔作了长期的错视空间研究并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来,十分有意味和价值。首先,他使人感觉不是停留在平面上,而是在平面上制造出一个空间,把魔幻般的错视觉表现得美妙无比。7.单一形与复合形有人把金字塔说成是外星人的创造,这不仅仅是因为金字塔工程庞大而宏伟,更主要是因为金字塔改变了一切原生形、自然形的圆浑与自由,采用规范的、明显区别于自然环境特征的、带有标识性的三角形构造,简直是超乎于人类的早期想象力!如果说从外星球看地球是一个面,金字塔则是一个点,而中国人的长城却是一条线。人类不能满足于单纯,总是追求丰富、复杂、多变,于是产生越来越多的复合与复杂形。今天,人们厌烦于目不暇接的复合与复杂形,又开始追求返璞归真,于是又产生以简单为美的审美观。单纯与复合,在形式上永远都有被交替追求的创意。8.显形与隐形显形为可见形,隐形为不可见形或不可辨形,是心理的形,记忆的梦幻的形,可以想象的形。张岱写雪中西湖是“雾凇沅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两三粒而已”。写的是点、线、面,感觉中却是湖、堤、人。抽象与具象,两者可以不断转化。抽象的形比具象形有更大、更宽泛的想象空间与内涵空间,因此抽象绘画、抽象雕塑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独到魅力,因此想象往往超过现实,艺术与设计永远有可以寻求的更高境界。9.意识形与无意识形这是一种形的高层次归纳,包含着抽象与具象,涉及宏观形与微观形。无论何种形态,形皆是由物质构成的,它的内容和内涵,都通过材质及肌理来表现。形的组合,犹如音符的组合,调式的组合。形的组合产生了形式,带来了视感,带来了情感模式,如产生不同的危险与安全感,在空间产生一个向量(心理的力感),向量使人产生节奏、平衡与运动感。格式塔心理学不单重视事物的形式,更重视人的心理,强调人心固有的组织特征。意识形与无意识形都是人类心灵的感受,是精神世界对物质世界的客观反映。的确,“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也用一切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马克思),“存在即被感知”,作为视觉艺术以视觉语言说话的设计,往往建立在一个视点和仅在一个瞬间感觉的基础上,从而产生形式效应。设计存在于形式;“设计必须重视形式”;设计美在形式。研究探讨形式必须先从“形”开始!学习学习再学习从图形心理出发,我们对形做出了9种类型的分析,其目的在于拓展设计时的想象力和对形的分析和理解,但在形的表述上还远远不止这些。正如本书中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Chwast)所表述的时代手那样,科学与文化的发展给艺术的表现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尤其是作为创意思维的课程,我们不应受任何形式的限制,应该让思想放飞。我在全国百余所高校作了有关艺术教育创新的报告,往往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要创新,但不知怎么去做。”我说:“创新”二字不是谁发明的,而是艺术和设计的本质。创新是艺术和设计的代名词。拷贝和重复不是艺术和设计,是抄袭,是可耻,它有碍于社会的发展,甚至会使我们的市场经济受阻,国家受难,民族蒙羞!因此,今天我们终于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创意中国”的口号。设计也强调作品的独立性和个性化,但又不像纯艺术,它应该有更广泛的受众。而这一切必须以文化为背景。因此,我一直强调创新的三个经验:1.向传统学习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那不仅仅是物质的简单堆积,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创新历史。不论是在建筑、服装、工艺品设计领域还是视觉设计领域,都有辉煌的历史。德国艺术设计教育家、卡塞尔大学教授马蒂亚斯(Mathias)看了湖北、陕西、四川的博物馆后说:欧洲人的设计创新历史应该重写,创新设计史不是始于欧洲,而是早在3600年前的殷商文化之前的中国,三星堆就是最好的证明。日本的福田繁雄在回答中国学生“创新的源泉”问题时,他认为他的创造成果大多数与中国文化有关,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大闹天宫”动画片中的孙悟空就是他最为直接的创造性偶像。向传统学习不是就传统而传统,而是在吸收传统文化营养时要保留我们作品的个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应诠释为:“越是个性化的,就越会被全球更多的人所接受。”2.向生活学习学生们在学习素描,当线条的表现显得极其单调时,我就让他们不要光对着石膏画,对着静物画,要到百草园里去,到大自然里去,奇花异草会丰富你的表现力。在我们的传统产品设计与礼品设计中,中国文化元素处处可见,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寓意往往成为我们的设计语言。我的一位学生在表现“鼻通”感冒药时,巧妙地利用了多孔的莲藕截面作为设计元素,幽默地表现了鼻通的多孔,多功能,这就是生活体验!试想,一个学生从不作速写记录,对生活无动于衷,不观察,无感动,它能找到设计的灵感吗?3.向大师学习为什么我们的设计更多地在使用一种雷同化的“国际语言”而缺乏中国特色呢?那是因为我们的一些设计师往往缺少一些必要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对生活的体验。许多学生或设计公司的设计师都不愿意调动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受命后就一头扎进外国画册里,开始东拼西凑,盲目窃取。我们一向认为世界的优秀文化是人类的共享资源,向国际先进文化学习,向大师学习,在大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行。但却不是盲目抄袭,而是有目的地消化与吸收,这样我们才会变得健康。教材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框架,是一种参照物,不是临摹范本。我们的美术教育对着石膏与静物被整整折磨了半个世纪,使中国这个古老文明之国无法建立自己的艺术教育和设计教育体系。但愿本书能引导您逃出文化惯性势力建造的那个牢笼,在开放自由的天地里,不断创造出奇迹般的作品!我们不能忘记艺术工作者和艺术教育者的神圣社会使命——为“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去努力营造一个创新的艺术氛围。序近二十五年来,我国高等设计教育培养学生的设计造型能力的课程有:形象模仿能力训练的素描、色彩;形象构成能力训练的三大构成;装饰绘画能力的图案;信息传递能力的文字;技术表达能力的制图和模型。作为设计造型能力的基础,这几门课程都不可缺少。但是,它们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院校都开设不出一门解决此问题的基础课程时,便把困难推给专业设计课程去解决。但是这样处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林家阳教授从德国留学归来之后,敏锐地发现了使中国高等设计教育质量受损的一些关键问题。经过一番准备之后便承担起“图形创意”课程的开设工作。他编写并反复修改教材,和国内外专家教授进行近百次交流,在本校和百余所大学进行教学实践,到各地的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影响深远。2004年“图形创意”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这便是年轻教师们称之为“林家阳旋风”的具体内容。中国各地高等设计院校开设“图形创意”课程的准确情况我尚未掌握。但我本人身兼近三十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每年都要作巡回讲学,所到之处都能见到用林家阳教授的教材开设“图形创意”课程所取得的成果。今天出版这本《图形创意与联想》,其中绝大部分插图来自于林家阳教授一线教学所得,是极富原创性的。对此,我在方方面面都给予高度评价。希望林教授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把世界各国“创造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自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