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图与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地球仪与地图【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掌握经纬网特点,能够熟练判读从不同角度绘制的经纬网图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两点的相对位置、距离理解并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分析与判读及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掌握等高(深)线图的应用【设计思路】本专题内容是对初中地理地球仪与地图部分的回顾与归纳。从近年高考题中可以看出主要是以多种情景切入,考查地球上某地地理位置的确定和经纬度的计算,如区域地理图中某点地理坐标、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以经纬网与等值线图或分布图的叠加图切入,隐形考查经纬网的应用,如带有经纬网的等压线图上,某点具体风向的确定;区域经纬网上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的判断;以无图考图的形式,考查经度经线或纬度纬线,如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判断;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经纬网图切入,考查地形特征描述、方向判断、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所以,教学中对基本知识点可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梳理去掌握,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掌握经纬网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反复练习,形成基本技能。第一课时:地球仪【知识构建】考试要求从地球形状入手,依次列出经纬线、经纬度、地理坐标的判读、地理方向的判别、经纬线长度计算、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及其对趾点等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知识点自主梳理,弥补知识点的缺漏。2.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3.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是在充分把握经纬网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际情景下的具体运用。1、复习重点:(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地球形状和大小经纬网地理坐标判读地理方向判别经纬线长度计算两点间最短距离对趾点问题地球仪2(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2、复习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要求,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和梳理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考向分析投影展示近年高考题中有关“经纬网”的内容和题目。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经纬网”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使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能力。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考点诠释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探究活动1:读图1,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举例证明地球是球形形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多媒体投影展示图1,指导学生读图、归纳地球形状。并引导学生举例证明地球是球形形状。进一步引导探究地球形状和大小产生的地理意义。适时强调和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描述出地球形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利用已有知识和回忆日常观察,结合课外阅读,举例证明地球是球形形状。尝试分析地球形状和大小产生的地理意义。在学生自主阅读和梳理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读图观察归纳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善于结合日常观察的实例,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把握。探究结论:1.地球的形状:(1)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3)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图13千米。2.证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现象:(1)环球航行;(2)远航归来的轮船;(3)站得高看得远;(4)不同纬度太阳高度角不同;(5)不同纬度任意恒星高度角不同。3.地理意义:(1)昼夜的产生;(2)球体导致不同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考点诠释2: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探究活动2:读图2,观察辨析经线和纬线相关特点,小组讨论后完成表1。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多媒体投影展示图2,指导学生读图观察辨析。提出问题:1.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约是多少?2.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保持其方向不变,那么,他们能回到原出发点吗?适时强调和小结。学生读图观察经线和纬线的构成;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辨析经线和纬线的相关特点,完成表1。进一步讨论和观察,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和辨析的能力,学会运用比较法学习和掌握知识,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为下面的学习中运用地图打下坚实基础。表1:经线和纬线探究活动3:读表2中图示,观察辨析经度和纬度相关特点,小组讨论后完成表2。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多媒体投影展示表2中图示,指导学生读图观察辨析。提出问题:请说出下列经纬线的地学生读图观察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和分布规律;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辨析经度和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和辨析的能力,学会运用比较法学习和掌握知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的线地球仪上同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圆方向指示方向指示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长间隔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上最大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所有纬线都相互图24体系理意义。0°经线、180°经线、赤道、23°26′N、23°26′S、66°34′N、66°34′S、30°N、30°S、60°N、60°S。图解东、西半球的区别(图4)运用图3,适时强调和小结。纬度的相关特点,完成表2。绘制简图,表示东、西半球的范围。进一步讨论和观察,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识,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为下面的学习中运用地图打下坚实基础。表2: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向东、向西各分180°从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北纬的度数愈向北,南纬的度数愈向南划分半球20°W~0°~160°E为,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1)为东西经界线;(2)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1)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2)是热带、温带界线,是温带、寒带界线注意:1.经线0°和180°不标注东西经度,其余经线一律标注东西经;纬线0°不标注南北纬度,其余一律标注南北纬;2.已知经度和纬度写某地的地理坐标时,要经度在前纬度在后,并用括号括起来,逗号分开,如:(50°E,45°N);3.东西半球的划分之所以选取20°W和160°E,是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海洋通过,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4.东西半球的判别技巧:经度值小于20°的为东半球;大于160°为西半球;经度值介于20°和160°时,东经度位于东半球,西经度位于西半球。60°S北极北极圈北回归线南极南极圈南回归线赤道90°N66°34′N60°N30°N23°26′N90°S66°34′S30°S23°26′S0°北寒带北温带南寒带热带南温带南半球北半球高纬度中纬度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图35图解东西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区别考点诠释3:经纬网的地理意义。探究活动4:分析典型例题1,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的方法。【典型例题1】读“世界某海岛位置图”,判断该岛位于北京的()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1]指导学生读图观察辨析。疑难剖析: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方位应注意的问题。学生读图思考;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完成例题解答。结合例题,领会和理解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方位应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和辨析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经纬网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思路点拨: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方位应注意的问题(1)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2)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3)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向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如右图,为南半球,我们先画出A、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A在西,B在东,B在A的东方。探究活动5:分析典型例题2,掌握根据经纬网计算距离的方法。【典型例题2】读“世界某区域地图”,据坐标判断,图中甲山脉的长度约为A.300千米B.2000千米C.500千米D.1110千米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2]指导学生读图观察辨析。学生读图思考;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完成例题解答。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和辨析的能力,强化学生1600E1800200W001600E1800西经东经东半球西半球1800W1200W600W00600E1200E1800西东地球自转方向东经西经图46知识体系疑难剖析:根据经纬度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结合例题,学会根据经纬度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对经纬网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思路点拨:在经纬网图上,根据经纬度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1)同一经线上每隔1个纬度,实地距离相差约为111千米(2万千米180°),如图中AB之间距离约为30×111千米。(2)同一纬线上每隔1个经度实地距离相差约为111·cosθ千米(θ为当地地理纬度),如AD之间距离约为30×111·cos30°千米。(3)南北纬60°纬线上经度相差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约为赤道上的一半。(4)在不同纬线上经度1°所对应的弧长不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探究活动6:结合实例,掌握确定两地之间最短航线问题的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多媒体投影展示图5,指导学生读图观察辨析“大圆航线”。结合图6、图7,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两点间最短航线”的确定方法。学生读图思考了解“大圆航线”;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确定不同图形中“两点间最短航线”,并会绘制和表述。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和辨析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经纬网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①同一经度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5中AB)。②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5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MPK而不是MQK)。③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处在晨昏线上的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即最短劣弧线)。一般规律:①侧视图中,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形状为弯向高纬方向的弧线(如图6)。②俯视图,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形状可视为两点间的直线(如图7)。探究活动7:读图8,掌握对趾点坐标的确定方法。图5图6图7图87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多媒体投影展示图8,指导学生读图观察辨析“对趾点”。结合图8,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对趾点”的确定方法。学生读图思考认识“对趾点”;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确定不同图形中“对趾点”,并表述。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和辨析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经纬网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两点的关系:第一,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其纬度数相等,且南北纬相互对应;第二,关于地心的对称点,一定位于该点所在经线的正相对的经线上,其经度数与已知点互补,即两条经线的经度之和为180°,且东西经相互对应。如北京(40°N,1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