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修改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按照《矿井地质规程》要求,生产矿井从基建时移交的或从上一次修改的生产地质报告被批准时起,必须每八至十年修改一次。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的矿井生产建设,给有关部门提供有利于矿井改扩建,提高生产效益的可靠地质依据,我们于2007年12月完成山脚树矿生产地质报告的编制工作。本次生产地质报告的编制依据是:原地质勘探公司提交的地质报告;生产补充勘探报告;1983年及1992年生产地质报告;2003年及2006年三维地震勘探报告及1993年至2007年生产巷道实见资料。编制报告的任务是:较合理的评价本井田煤层赋存状态及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为矿井技术改造提供地质依据,达到合理地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的目的。编制报告中完成以下任务:1、各类基础资料统计表15种2、矿井地形地质图二张比例:1:5000。3、地层柱状图一张比例:1:5004、煤系地层综台柱状图一张比例:1:2005、煤岩层对比图三张比例:1:5006、钻孔柱状图44张比例:1:2007、矿井地质剖面图16张比例:1:20008、生产水平主要巷道地质剖面图6张南井F081370前石门地质剖面图比例:1:200北井1370石门地质剖面图比例:1:100南井1370前石门地质剖面图比例:1:1009、井井筒剖面图2张比例:1:200010、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1张比例:1:500011、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1张比例:1:50012、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一张比例:1:50013、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曲线图二张14、矿井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量图18张比例:1:500015、矿井可采煤层损失量计算图10张比例:1:200016、井上下对照图4张比例:1:2000其他图件:1、矿区地质构造纲要图1张比例:1:50002、老窖和小煤矿分布及防治水工程布置图1张比例:1:5000报告文字说明书一册,共计118页。本报告于2006年5月脱稿,总计图纸105张,附表10册共287页。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山脚树煤矿行政区隶属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管辖,位于盘县以北约30公里的断江镇境内,界于老屋基矿和月亮田矿之间。地理坐标:东经104°29′45″-104°32′43″北纬25°51′33″-25°54′25″井田范围:南起拖长江煤柱和七号勘探线(山脚树矿零号勘探线),北至F15-1断层,西起煤层露头,东至+1100米标高,走向长5.3公里,倾斜宽3.5公里,井田面积18.3平方公里,矿区面积22.771平方公里,由9个平面坐标点控制(详见下表)'在井田范围内,北部已划出F15-1与F20断层之间块段中+1500水平以上的4号、9号、10号、l2号、15号、18号、18-1号等7个煤层的323.10万吨储量由地方小煤矿封家营煤矿开采。中部划出3号、4号、10号、12号、15号、17号、18号、18-1号、19号、20号划归地方小煤矿聚宝煤矿、胜金山煤矿开采。各小煤矿控制点坐标及准采标高详见下表。矿区内铁路有盘西铁路支线(曲靖到小云尚),并与小柏铁路(水城—柏果)在柏果相连接。公路有盘水公路通过,与320国道于两河贯通,距盘关火车站0.5-1.0公里(见交通位置图)。第三节自然地理井田内地形高差悬殊,峰峦延绵。由于岩石性质的差异,多形成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的山梁及沟谷。井田东部的永宁镇灰岩抗风化力强,与煤系地层相比,形成一天然屏障。井田东南边的白马梁子最高,其标高为+2117.72米,盘关火车站西侧的拖长江河床最低,其标高为+1537米,相对高差为580余米。拖长江为本区纵惯南北的唯一河流,为北盘江上游南部之支流,发源于南部的石家庄附近的哮天龙,经老屋基矿流入本区,往北流经土城等地,汇入北盘江。历史最高洪水位为1548.23m(1991年7月11日),最低洪水位为1543.6m。最大流量为294.08m3/s,最小流量为0.809m3/s,正常流量为17~27m3/s。由于上升运动激烈,属构造侵蚀、剥蚀地貌类型,多形成横切地层走向的三角形沟谷及尖状山峰,而煤系地层受风化剥蚀后形成顺向长谷,耕地及居民点多集中于这一带。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长年最高温度27℃至32℃,最低温度-1℃。区内雨量充沛,分旱季和雨季,旱季多集中于十一月至次年四月,雨季集中于六月至九月,有时年五月、十月也出现多雨现象。从1983年至今的气象资料得知,年降雨量为1029至1700毫米。日最大降雨量为221.4毫米(1985年6月)。第四节生产建设概况山脚树矿井原设计能力为45万吨/年,以F18号断层为界线分为南北两个生产井。开拓方式:为分区式斜井开拓。采煤方法;长壁后退跨落式采煤。井区范围:南井:南起拖长江煤柱和七号勘探线,北至F18断层,西起煤层露头,东至+1100米标高,走向长度2.8公里,倾斜宽3.5公里,面积9.8平方公里。设计能力30万吨/年。北井:南起F18断层,北至F15-1断层,西起煤层露头,东至+1100米标高,走向长度2.5公里,倾斜宽3.5公里,面积8.8平方公里。设计能力15万吨/年,1970年6月建井,1973年7月投产。山脚树矿原为“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编制内的三个小井开发处之一,建处地点在山脚树,1966年6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41支队”下属生产部,67年1月改编为“龙山农场生产筹备处”,68年4月经“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批准同意建立“山脚树矿,由老屋基井田范围内北四井供山脚树矿开采,即现在的南井,范围为:南起拖长江煤柱和七号勘探线,北至F18断层,西起煤层露头,东至+1100米标高,划归储量为4418.3万吨,储量未分级别。1968年8月六盘水地革委以1015号任务交六盘水煤矿设计院编制了《矿井方案设计》,68年9月开始设计,69年1月设计院提交了《山脚树矿井方案设计说明书》,设计能力为30万吨/年,69年3月建井,74年9月投产。F18断层以北至F15-1断层之间由于地质结构复杂,煤层稳定性差,未列入国家建井项目。1970年山脚树矿编制了《山脚树矿三号井方案设计(即北井的中翼片区F18断层至F20断层之间)》,经六盘水市地革委批准同意建井,设计能力为15万吨/年。至此,山脚树矿形成年设计为45万吨的生产能力。北井共分为三个片区,即北翼片区(F15-1至F20断层之间)、中翼片区(F20至F19断层之间)、南翼片区(F19至F18断层之间)。中翼片区始建于1970年6月,73年7月转向南翼片区开拓,1980年2月投产,主采10号、12号煤层。截止1980年,两个生产井的生产水平均在+1450米标高,其动用煤层的储量已为数不多,为保证矿井生产的正常接续,1980年4月开始矿井延伸水平(+1370米水平)设计,1981年3月两个南、北井同时开工,1985年12月掘通连接两个生产井的1370主运巷,从而山脚树矿结束了片盘斜井开拓的历史,1987年该套系统正式投入使用,1989年矿井达到并超过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产量达50万吨。山脚树矿原深部边界是+1350米标高,+1370米标高至+1350标高之间动用了煤层储量不多,为了延长山脚树矿井的使用寿命,保证山脚树矿长期稳定的发展和充分利用、发挥现有设施、装备的作用,盘江矿务局决定把老屋基矿北四井+1350米标高至+1100米标高的块段划分山脚村矿开采,并以局生字(1992)7号文向省煤炭厅提出《关于老屋基矿与山脚树矿井界重新划定的请示》,贵州公司以黔煤发(92)生字第308号文件批复。决定将老屋基矿井田范围内的第七勘探线至F18断层之间,+1350米标高至十1100米标高之间的范围划归山脚树矿开采,共计16个煤层,储量11328.4万吨。1992年,在修编山脚树矿井生产地质报告时,贵州公司同意将北井深部边界划为+1100水平,并以黔煤生字(1993)332号文批复,但新增块段未对储量进行核算。1991年山脚树矿又开始在南、北井各沿12号煤层布置巷道从+1370水平向+1200水平延深,1994年末构成生产系统,但因巷道失修严重而报废。1999年开始,山脚树矿对开拓延深工程重新设计,决定南北、井各在18号煤层中从+1370水平向1200水平延深,到2006年6月低已形成如下生产系统:南井:21运输下山、21轨道下山、21回风下山延至+1250水平,并在1250水平施工水仓(215水仓),借助南轨道斜井、南回风斜井、1370主运巷和区段石门构成2水平生产系统。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年。北井:22运输下山、22轨道下山、22回风下山延至+1250水平,并在1250水平施工水仓(223水仓),借助北轨道斜井、北回风斜井、1370主运巷和区段石门构成2水平生产系统。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年。至此,山脚树矿实际生产能力达150万吨/年左右,但因部分巷道失修、新老系统不匹配、部分设备老化等因素,矿井生产能力不均衡、不稳定。2005年山脚树矿实际生产原煤125.9万吨,矿井累计生产能力1516.1万吨,累计动用储量3120.4万吨。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15万吨/年。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第一节以往勘探工作简介山脚树井田F18号断层以南,原为老屋基井田的北四井。该井田1959年至1960年由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地测大队和159地质队做过五千分之一的地质测量工作及其它相应的地质勘探工作。1965年至1966年,以地勘公司198队为主进行了精查地质勘探工作,并提交了《老屋基井田精查地质勘探报告》,在地质勘探会战期间,煤炭科学院西安地质研究所、北京矿业学院和西安矿业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的部分同志和师生参与了本井田的煤田地质及古生物研究工作。本区+1350米水平以上施工了勘探钻孔八个和水文钻孔一个在1350米水平至十1100米水平之间施工勘探钻孔一个(7804),总进尺3201.11米,钻孔工程量控制不足,储量计算未分级别,1974年借助地勘公司159队在F18断层以北补勘的机会,在本区施工了五个钻孔、其中滑坡体浅孔三个(7802、7806、7807),总进尺为1230.51米,查明了古滑坡体。F18号断层以北,1965年地质队作了包括本区在内的盘西矿区万分之一地质测量。由112队在本区施工三个普查孔(1001、1002、901),因构造复杂未列入国家建井项目,也未作进一步的地质勘探工作。1967年山脚树矿在此区建小井,又由地勘公司112队于1967年至1968年间施工七个钻孔(902、903、904、905、1004、1005、1006),总进尺2833.45米。但因当初正处于文革内乱时期,施工质量低劣,未编地质报告,只交钻孔原始资料使用,且钻孔布置密度不够,不能满足建井需要。1970年山脚村矿在北井中翼建井,证实地质构造复杂,由地勘公司159地质队补充勘探。于1973年至1974年两年间施工了十七个钻孔,总进尺5180.10米,并修测、完善了五千分之一的地质测量工作。提交了《山脚村矿北井补充勘探详查报告》该区构造复杂,几乎每个钻孔都有断层通过,给煤层对比的可靠性带来困难,故工业储量少,也无高级储量。总之,山脚树井田区域内共施工钻孔四十二个,工程量为13200米,其中包括三个滑坡孔,一个水文孔。第二节矿井中小井的开采情况本井田小窑开采历史悠久,广布于各主要煤层的风氧化带部位,以开采10号、12号、15号、17号、18号、18-1号煤层为多,因受开采条件限制,开采的范围不大,一般沿煤层倾斜掘进30至40米后,再沿煤层走向掘进出煤,多为季节性开采。小井往往由于巷道缺乏支护或支护质量低劣而坍塌,排水困难、通风不良或受地质构造影响、煤层变化等原因停采。但近些年来,由于交通运输方便,加之改革开放,政策搞活。当地居民借鉴煤矿企业的少部分生产方式和简单管理技能,使用局部扇风或布置简单入风井、回风井解决通风问题,采用小型矿车从铁轨运输,用小型水泵排水、掘进上山或下山过断层等手段开采面积和开采深度随之加大。开采面积最大已达6000至30000左右平方米,开采深度最大已达30至40米,而且大多数属无证开采,

1 / 1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