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跨国公司发展的七个特征:1979~2007-最新文档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广东跨国公司发展的七个特征:1979~2007跨国公司进入广东都是有步骤、有战略的。20世纪80年代之后,跨国公司大规模、全方位、系统性进入广东市场,以迅速完成对广东市场的战略布局;一些跨国公司加速建立在粤研发中心、全球采购中心或地区总部,在粤企业也正由生产基地型向市场开拓型或研发型子公司转变。本文通过对1982年~200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跨国公司在粤子公司发展与战略布局的例证,提出以下七个主要特征。一、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广东市场,并系统性完成市场布局从总体来看,跨国公司呈现大规模进入广东市场的趋势。从流入资金规模上看,可以把外商企业对粤的直接投资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之前,投资的数量呈现轻微波动中的缓慢上升态势;第二阶段是1991年~1996年间,广东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数量开始高速增长。第三阶段是1997年~2003年的波动时期,由于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时期广东接受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一度受到影响,增长速度比较缓慢。第四阶段是2004年之后的调整和恢复时期,由于受到2003年“非典”的滞后影响,广东外商直接投资于2004年大幅降低。但2005年之后,广东接受外资又呈现恢复性增长。从跨国公司在广东投资的企业数量来看,从1993年~2005年,外商在广东的投资企业数量一直保持在4万家以上,1996年甚至达到6万多家。尽管由于1997年以来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年~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有所下降,但2001年后,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又开始平稳增长(表1),至2005年末,广东外商直接投资数量达到58762家。跨国公司进入广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型跨国公司较集中地、成批地建立子公司并形成网络。因为大型跨国公司多元化程度较高,为了获取公司内部交易的利益,获取范围经济性,跨国公司往往选择全方位、系统性对粤直接投资的竞争战略。系统化进入广东的途径有三个:一是自身在粤投资项目的纵向一体化;二是积极培育当地供应商,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当地产业配套能力,减少跨国公司的投资;三是主动引进国外供货商在广东进行投资为其配套。日本的本田、丰田、日产三大汽车厂商相继在广州投资设立整车厂,同时一大批汽车零配件厂商在广州、佛山、中山等市落户,一个以日系汽车为特色的广州汽车产业集群正迅速形成;总投资额达43亿美元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带动惠州大亚湾形成新的沿海石化基地;凭借积极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东莞市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资讯制造业基地之一:电脑磁头、电脑机箱及半成品占40%,敷铜板、电脑驱动器占30%,高级交流电容器、输出变压器占25%,电脑扫描仪、微型马达占20%,电脑键盘占16%,电脑主板占15%。1994年,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开始在广州同万宝集团合作投资,成立松下?万宝(广州)电熨斗XX公司。在随后的几年中,松下?万宝(广州)压缩机XX公司、松下?万宝(广州)空调器XX公司、松下?万宝(广州)剃须刀XX公司相继成立。而且,松下在广东的投资企业通过增资扩股,逐渐转向外方独资或占绝大多数股份。松下在粤投资的案例说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一般而言都是有计划、全方位和系统性的。二、跨国公司在粤逐渐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投资,原有投资不断增资扩产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跨国公司也逐渐增加了在粤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投资。据2004年9月15日《中国质量报》报道,2004年9月6日,由广州汽车集团XX公司与丰田汽车公司共同投资的“广州丰田汽车XX公司”在广州正式成立,由此诞生了在新的汽车产业政策颁布后的第一个重量级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同时,此举也标志着日本丰田在中国“北一汽、南广汽”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新合资公司投资总额为38.21亿元人民币(约4.6167亿美元),注册资本13亿元人民币(约1.5706亿美元),广汽集团与丰田公司各持50%的股份。另据2006年9月22日《北京商报》报道,日本第二大钢铁制造商JFE中国分公司将与广钢集团达成一项关于冷轧类高附加值钢材产品的深度合作协议。这有可能成为外资钢企继技术合作之后渗入中国钢企的新途径。在广东投资的跨国公司的很多产品代表了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如德国西门子投资生产的现代化传输设备和控制设备、摩托罗拉投资并参与生产的金鹏移动通讯系统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产已经成为广东扩大吸收外资规模的重要来源,已占到50%左右。如乐金飞利浦液晶显示(广州)XX公司新增投资总额4.95亿美元,合同外资1.73亿美元,为今年广东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三、跨国公司在粤子公司由生产基地型向市场开拓型转化跨国公司对粤投资动机在过去一些年中发生了改变。吴能全(1995)的研究发现,广东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决定因素中“廉价劳动力”的重要性高于“巨大的市场”,而这两者分别居于第一、第二位。而日本东洋经济新报社所编《海外进出口企业总览》的调查资料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重要动机中,占领当地市场占首位(22.6%),利用廉价劳动力则仅占第三位(17.0%)。赵景华(2001)的研究也表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动机已经由原来的“建立在华生产基地”向“中国的市场容量及潜力”转化。与此同时,生产基地型子公司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在华运营后,其中一部分会转变为市场开拓型。也就是说,战略基础设施已经由原先单一的制造系统转换为整合的制造系统和营销系统,其战略重点也已经由加工出口转变为在粤销售。跨国公司在粤投资初期以“三来一补”型加工贸易企业为主,形成了东莞等地具有鲜明特色的加工贸易模式,OEM发展非常迅速,珠三角地区也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同时,广东自身强大的消费能力和对中国内地市场的辐射能力,也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企业越来越重视国内市场,逐步向市场开拓型转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建立国内销售网络,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实施后,汽车巨头纷纷组建自己品牌的授权经销店,直接控制汽车销售网络;二是重视针对国内市场产品的研发,纷纷设立研发中心,广东地区就有一百五十多家跨国公司设立的研发中心;三是很多原有产品出口型企业转为产品内销。随着我国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大,国家政策也由原来的鼓励产品100%出口转为鼓励产品内销,如原有的产品100%出口企业进口设备可以免税,2004年国家调整为进口设备需先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设备增值税,然后根据企业具体执行出口情况分5年返还税收,此项措施对产品100%出口企业打击较大,也推动了广东外商投资策略的转变。四、跨国公司不断提升在粤投资形式,加速建立研发基地、采购中心、地区总部跨国公司在全球的经营网络是一个整体,其在粤子公司活动经历着从生产基地向研究开发转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跨国公司在广东的战略是从过去的出口贸易、技术转让、发展到直接投资;从投资制造业项目,发展到投资研究开发项目,进而发展到投资营运管理的服务业项目;从工艺改进、产品开发、技术开发进而发展到与生产相关的服务开发。跨国公司在粤研发是为了支持当地生产和销售,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和变化。截至2005年,跨国公司在华研究基地达750余家,其中广东地区就有150多家,占全国数量的21.61%,仅次于北京与上海,列全国第三位。知名企业如微软、英特尔、杜邦、宝洁、三星、三菱、本田、日立等均在我省设立了研发机构,跨国公司投资覆盖了广东电子信息、医药研究、石油化工及汽车技术等各个行业。为了增强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降低采购成本,许多跨国公司开始在广东设立全国及全球采购中心。将广东质优价廉的商品和原材料、零部件同跨国公司强大的销售网络相结合,既扩大了广东的出口,也为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源配置提供了动力。到2001年底,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在华采购总量分别达到103亿美元和35亿美元,其中沃尔玛90%、家乐福60%的采购清单都给了广东企业。制造业跨国公司同样热衷于到广东采购。中国惠普公司副总裁舒奇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外资电脑相关企业纷纷到珠三角设立加工厂,这里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中心,大量专业化企业分工协作的配套体系,并带动本地一大批生产配套型企业的兴建,使产业链非常完整,世界最先进的IT产品都能在这里找到,采购非常方便且价廉物美。近年来,随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外资的软硬环境大为改观,跨国公司纷纷在广州和深圳设立地区总部。全球最大零售商美国沃尔玛公司把它的亚太地区总部设在深圳,负责拓展亚太地区的业务。2001年初,奥林巴斯深圳公司增资4500万美元,扩大附加值较高的光学零部件、数码相机的生产,加快研发中心建设,奥林巴斯集团亚洲区域总部也由香港迁至深圳。英国保诚集团,美亚保险和安联保险集团有意在广州设立区域总部。星巴克在广州沙面设立总部。全球最大的旅游综合服务公司美国运通将首先在广州建立其中国内地的运作中心。另外,广东省政府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措施鼓励跨国公司将区域管理重心转移到广东。例如,2005年广东省外经贸厅就出台了《广东省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办法》,给予在广东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以人才输入、设备和技术进口、产品出口等方面的便利,以鼓励跨国公司区域管理重心向广东转移。五、跨国公司在粤子公司独资化倾向增强据广东省XX局的相关统计,2005年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合同外资额虽然均实现了28%以上的增长,然而从实际利用外资看,只有外商独资企业增长39.9%,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出现大幅下降,中外合资增幅明显放缓,2006年1月~2006年9月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及合同外资金额的比重分别维持高达76.9%、81.5%的水平,并呈继续提升的态势,以上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广东省外商投资“独资化”的步伐明显加快。跨国公司改变了进入广东的股权安排。从1992年起,尤其是1997年以后,新增独资企业已成为首选投资方式。通过考察1992年~2005年广东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结构变动,可以发现,在1992年~1995年跨国公司进入广东主要采取中外合资与中外合作企业的方式,但是近几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则是外商独资企业方式。特别是1997年,外商独资企业合同金额占广东总合同外资金额的比重首次超过合资企业所占的比重。1999年,独资企业所占合同金额比重首次超过半数,并且持续上升态势,截至2005年更是达到了82.51%。可以说外商独资企业已经成为跨国公司进入广东的主流方式。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商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多数股权。例如500强在广东投资的300个制造业子公司中,外商独资和控股的企业有238家,占总数的79.3%;对等股权的企业有19家,占总数的6.3%;少数股权的企业43家,占总数的14.3%。六、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比重逐步提高,以服务外包为重要内容的业务迅速增长近年来跨国公司在粤投资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贸易增长方式改变,服务外包现象越来越普遍。广东省以往吸收外资以制造业为主,占外资总量的70%左右,近年来,随着我国服务业不断对外开放,外商投资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广东的服务外包以软件外包为主。截至2006年底,软件外包企业1802家,其中外资企业1641家。近年来,日本、德国等国家纷纷来粤设立企业,从事面向日本、欧洲及北美的软件离岸开发、服务业务。包括IBM、微软、Oracle、ZENSAR、瑞银在内的大批跨国软件及服务企业都在广东开展服务外包业务。2004年~2007年6月,外商投资商务服务、科学研究等现代服务业项目4429个,占项目总数的15.02%;合同外资金额62.22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29.76亿美元。外商投资现代服务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营模式和业态,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服务。我省高度重视推动外商投资现代服务业,2005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2007年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服务业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绩。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和KPMG均在广州和深圳设立分所,为国内企业提供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审计服务,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