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调节知识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抗原、免疫活性物质相关问题】1、抗原:(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三个特性→大分子性(大多数是蛋白质或糖蛋白)、异物性(自身癌变细胞也会成为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2、抗体(抗毒素、凝集素):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由浆(或效应B)细胞分泌,具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分布于血浆(或血清),另外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作用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3、淋巴因子:化学本质蛋白质,由T淋巴细胞分泌,作用加强有关免疫细胞的作用;常见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4、溶菌酶:很多细胞可分泌(唾液、泪液),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典例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知识点2: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功能(阻挡、清除外来物质)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体内衰老、坏死和癌变的细胞并清除)组成类型第一道包括皮肤,黏膜,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等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典例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典例3】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CD)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体液免疫过程:细胞免疫过程:联系:对于外毒素,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自身突变细胞、异体器官移植等,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对于病毒,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病毒的传播感染,当病毒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因此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是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免疫细胞的相关问题】1、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2、能识别抗原的是: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记忆细胞的二次应答的特点】(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二次免疫特点:反应更快更强,产生的抗体多(4)坐标曲线图示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大多数来自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少部分来自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免疫器官受损对免疫细胞及机体免疫的影响】①切除胸腺,T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体液免疫。②骨髓遭破坏,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他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丧失,但输入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免疫恢复。③若胸腺和骨髓都遭破坏,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再输入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免疫并未完全恢复。3【典例4】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典例5】下列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中遗传物质一般未改变,而mRNA种类不同D.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典例6】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2、细胞3、细胞4、细胞5C.HIV侵入人体后,会攻击人体的细胞2D.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典例7】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C.外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典例8】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CD)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短D.物质④是免疫球蛋白,可特异性清除抗原知识点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免疫过强(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2)过敏反应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防卫过弱(免疫缺陷症)(1)概念: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2)类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B细胞缺陷等)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营养不良、感染、手术等引起)4(3)实例-------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症,AccquiredImmunodeefiiccienccy①病原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遗传物质是RNA,有逆转录功能,特点:突变频率高。∵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突变。生活方式寄生。②致病机理:HIV攻击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大部分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导致病人死于各种疾病或癌症③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④预防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典例9】⑴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⑵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⑶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A)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病A.②③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③①②【典例10】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A)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全身出现过敏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典例11】艾滋病是HIV感染所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疾病。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CD)A.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C.HIV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RNA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D.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知识点4: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补充基因疫苗、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2、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器官移植(如果移植别人的器官容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此时起主要作用的是T细胞),病人需使用免疫抑制剂。4、检测体内抗原(血型的检测、HIV感染的检测)【典例12】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典例13】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B)A.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因为DNA疫苗具有抗原决定簇B.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C.DNA疫苗导入人体后效应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D.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