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中与“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表达道理相同的成语是(C)适可而止B.恰如其分C.过犹不及D.不疾不徐2.通过成语学而乐之可以想到《论语》中的哪句话?(D)A.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B.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C.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D.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B)。A.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种东西,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一般。B.这句话的解释是:吃粗粮,喝温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是天上的浮云。C.于:介词,对,对于的意思D.饭:作动词用,吃的意思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A.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B.孔子的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D.士不可不弘毅的弘意思是:广大。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出则弟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B.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剃”C.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悌”D.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6.子曰:“有教无类”反映了孔子_______,_______的方式论,注重_____,_______教育的教育思想(A)。A.因材施教,启发式,童蒙,启蒙B.全民教育,函数论,一视同仁,启蒙C.经邦济世,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D.因材施教,函数论,童蒙,启蒙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的出处是(D)A.《论语雍也篇》B.《论语子罕篇》C.《论语为政篇》D.《论语季氏篇》8.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C)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D.也是孔子的“学如不及,忧恐失之。”的写照。9.有教无类用一个最恰当的成语概括选择(A)。A.因材施教B.一视同仁C.全民教育D.人人可教10.《诗经》一共有多少篇?(A)A.305篇B.306篇C.304篇D.303篇1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中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意思是举一反三,而与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是(A)A.融会贯通B.博古通今C.豁然开朗D.恍然大悟1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是强调(B)的重要性。A.说理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13.下列关于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错误的一项(B)A.在这句话中贤的意思指贤德B.这句中“箪的意思指一点点C.句子中陋”的意思指破旧D.这句话中“忧”的意思指忧愁1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一个成语概括是(D)。A.孤注一掷B.不义之财C.海誓山盟D.无米之炊1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是什么作用。(C)A.让孔子时刻记住学习的方法。B.让孔子时刻记住学习的态度。C.让孔子严格要求自己谦虚。D.让孔子时刻记住要努力学习。16.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中的弃是什么意思?(C)A.弃养B.舍去C.抛弃D,遗弃17.下列哪句是成语成人之美的由来(c)A.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B.曾子日:“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C.:“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D.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8.下列选项中与“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的表达内容相符的是(D)A.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的敏而好学。B.这句话表达了他不耻下问的品质。C.这句话表达了他孔子热爱学习而孜孜不倦的精神。D.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学习的勤奋刻苦。1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句话是下列选项中哪个成语的由来。(D)A.杀生害仁B.求生害仁C.志士仁人D.杀身成仁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好是什么意思?(A)A.爱好B.美好C.同意D.优点多2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出自于(C)A.子有B.子舆C.仲尼D.子路2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D)章,(D)篇?A.第二章,里仁篇B.第六章,雍也篇C.第九章,子罕篇D.第七章,述而论23.《论语》中讲欲速则不达的由来中,片面追求速度而造成损失的现象比比皆是,出现这种状况的是由于(B)A.矛盾的存在造成的B.不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回避和掩盖了矛盾C.矛盾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2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斯”是什么意思选出下列正确正一项(B)A.斯文B.这C.好像D.如文人25.子曰:“质胜问责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的胜与史的意思是(B)。A.胜利;虚浮铺陈B.超过;虚浮铺陈C.优异;虚浮铺陈D.古管名;虚浮2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殆的意思(B)可靠B.危险C.几乎D.安全2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中三军是指(A)A.全部军队B.三位将军C.三位军人D.三只军队28.下列哪一项意思是不正确的(C)A.子曰:“盍各言尔志?”盍:何不。B.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裘:皮衣。C.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伐:低调。D.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安:使……信任。29.“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是谁所说?(B)A.颜回B.子路C.孔子D樊须30.“然则师愈与?”子曰:“过忧不及”。中的过犹不及是什么意思?(B)A.做得好与不够是一样的B.做得过分了与不够是一样的C.做得可以与不够是一样的D.做得过了与好是一样的31.叶公问政。子日:“近者说,远者来。”中哪一个读音有错?(A)A.政(zhèn)B.日(yuē)C.说(yuè)D.公(gōng)32.子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中伯夷、叔齐是(A)朝未年,()国,国君的()A.商朝、孤竹国、儿子B.夏朝、孤竹国、侄子C.清朝、鲁国、侄子D.明朝、鲁国、儿子33.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意思(A)A.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B.不用担心别人不亲近自己,而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C.不要担心别人不认识自己,不用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D.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自己行不行。34.《论语》中有关实事求是的句子是(D)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5.“三人行”中的三人指什么?(B)A.你,我,他B.其一我也,其一二另两者也,一善一恶C.孔子,颜回,子路D.孔子的师傅,颜回,孔子36.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主要讲了什么?正确的一项是(C)A.怎么去做事B.怎么做好一件事C.怎么去实行仁德D.怎么去做诚实的人37.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中的鲜的读音是(B)A.xiānB.xiǎnC.xiánD.xiàn38.是谁问孔子礼之本(D)A.子贡B.子夏C.曾子D.林放39.哪句论语写出了长辈对后辈的肯定?(c)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C.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D.子曰:“过犹不及。”4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的第几篇(A)卫灵公篇第十五B.微子篇第十八C.子路篇第十三D.子张篇第十九41.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信。于予与改是。”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子我白天睡大觉。B.腐朽的木头不可以用来雕刻,粪土砌成的墙不可以粉刷。C.因为都是宰予这个改变了我观察人生的方法。D.开始时,我对于人,听到他的话就相信了他的行为。4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哲学观点是(D)①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④要正确对待事物的联系,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A.读书指导法B.榜样示范法C.自我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哲学上看,孔子的这句话(A)①要求我们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②强调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③认为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④主张事物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其内部矛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C)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也)B.君子敬而无失.|吾得而食诸?(而)C.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患得患失.(患)D.孔子对曰:|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对丿46.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中的亡是什么意思(D)A.灭B.失去C.死D.无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意思是(C)A.贬抑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B不贬抑自己的意志,辱没自己的身份C.不贬抑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D.不贬抑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已的身份47.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是孔子向弟子们传授为官之道,也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B.孔子认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C.孔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想法很值得今人学习。D.孔子提出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48.孔子曾经赞扬他的一位学生能安于贫困,能“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位学生是(B)A.子路B.颜回C.子贡D.子长49.《论语》曾子说道:“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句话可反映的文化现象是(B)A.读书是为了交友B.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生活中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50.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一样的是(A)A.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因为受不同环境的影响,习近便相差很远了。B.人的本性是相远的,只因为受不同环境的影响,习性便相差更近了。C.人的本性是因环境而变化的,变的越来越近了。D.人是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会变的很差。5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是(C)A.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B.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C.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D.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5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中的焉知是什么意思?(B)A.说话快点B.怎么知道C.无意D.哪里?5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句话中的“后生”说的是?(C)A.年老的人B.孩子C.年轻人D.成功人54.下列泰伯第八篇字意或词意正确的一项是(A)弘:开阔B毅:坚毅C.重:重要D.士:写字的人55.下列字义错误的一项是(D)A.小子:弟子们B.迩:近C.事:侍奉D.群:一起56.下列与子曰:“贤哉,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