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轼词风的多样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录摘要IAbstracII前言III一、从晚唐至北宋词风窥究苏轼词风的多样性1(一)婉约与豪放的争论1(二)婉约与豪放的对立与统一1(三)苏词一豪放为主,婉约为次,又兼具其它词风11、豪爽旷放的豪放词风22、婉藉的婉约词风约蕴23、凄清感伤的感伤词风34、清丽古雅的清雅词风4二、苏词风格多样的原因4(一)历史背景及社会根源4(二)苏轼个性和心理具有多面性5(三)客观条件及主观因素综论5三、苏词风格多样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6(一)意义和贡献6(二)对后世词风的影响6四、结语8参考文献9摘要苏轼词在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其艺术风格又历来倍受人们关注,对于他的词风人们一直争论不休,论豪放者有之,论婉约者有之,论典雅者有之,论韶秀者有之,苏轼的词风是多样性。基于此,本文首先总结介绍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再从历史、社会、个人等方面窥探苏轼词风多样性的原因,最后总结苏轼词风多样性的文学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关键词:苏轼词风;多样性;原因;意义。AbstractSuShiwordhasveryimportantsignificanceinthehistoryofliterature,andhisartisticstylehasalwayspaidgreatattentiontohiswords,thewindhasalwaysbeencontentious,theboldpersonhave,thegracefulpersonhave,theelegantpersonhave,onShaoxiupersonhave,SuShi'sCiisdiversity.Basedonthis,thispaperfirstsummarizestheartisticstyleofSuShiCi,thenfromthehistorical,social,personal,andSuShi'sCidiversity,finallysummarizesSuShi'sCidiversityofliterarysignificanceandinfluenceonthelatergenerations.Keywords:SuShiwordscausewinddiversemeanings前言词自晚唐柳永的萎靡词风到北宋欧阳修、苏轼等人对文风的改革,乃至于南宋基本上确立的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归根结底无不受晚唐及北宋词风的影响,当中影响、贡献最大的当推苏轼,苏轼可谓之过渡人物。苏轼词在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其艺术风格又历来倍受人们关注,对于他的词风人们一直争论不休,论豪放者有之,论婉约者有之,论典雅者有之,论韶秀者有之,苏轼的词风是多样性。当晚唐萎靡不振的词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有另一种词风一改之靡态,这是宏观历史背景下的必然要求,用马克思主义讲,事物的发展有偶然性与必然性,可以说,晚唐在诗风(主要是抒写诗人性灵为多)如些昌盛的情况下产生抒写词人表现内心优柔委婉含蓄的一面的婉约词,是一个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偶然结果。而苏轼一改这种词风,孕育豪放词风,从宏观上来看,却是必然的。基于上述论述,本文的研究由苏轼词风多样性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从晚唐至北宋的词风,对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进行比较;(2)从苏轼的作品进行研究分析,总结苏轼词风的艺术风格;(3)从历史、社会、个人等方面分析造成苏轼词风多样性的原因;(4)总结苏轼词风多样性在文学上的价值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上述词风的多样性展开的,介绍了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分析了多性产生的原因,及其文学价值和影响,以期此项研究能对实际教学做一些基础性工作。浅论苏轼词风的多样性一、从晚唐至北宋词风窥究苏轼词风的多样性(一)婉约与豪放的争论对于词风格的分类,无论是豪放还是婉约,什么样的算豪放,豪放是针对词人的评定还是针对此的内容的评定,抑或是针对词的用语所表达的一种情感的界定,判断的标准在哪里呢?不管你是否定还是赞成这两种分法,都对下面的两个词注意不够。最早明确地用婉约、豪放的概念来概括词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是明代的张綖⑴。词主要表现在抒情,尤其是主要在表现超出“礼义”规范的情感上,有别于“言志”之诗。因为“婉约”词“旖旎近情”,比较符合“词贵感人”的特性,所以“当以婉约为正”。而“豪放”词因为主要是趋于诗的“言志”传统性,比较少的抒发超出“礼义”规范性的个人情感,所以“虽极精工,终乖本色”。而清初的杰出诗人王士祯的观点则更加明确了。他在他的《州山人词评》里就这样说:词须婉转绵丽,浅至儇俏,于闺詹内奏之,一语之艳,令人魂绝,一字之工,令人色飞,乃为贵耳。至于慷慨磊落,纵横豪爽,抑亦其次,不作可耳。作则宁为大雅罪人,勿儒冠而胡服也。”⑵但作为研究苏轼词风格的多样性,不能仅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他的词不仅只有豪放,也不只是婉约可统概之,但可以说这两种是主要的词风,这并非否定它风格的存在,我们应该从客观、综合的角度去看待他词的风格。(二)婉约与豪放的对立与统一明代张綖曰:“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清初王士祯加以补充道:“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⑶从这些角度来概括和定义宋词中两种主要的艺术风格,而且并以秦观、辛弃疾、李清照和苏轼分别为其代表作者,这样可以说几乎在宋词研究中成为了的通论。以前代论词者来研究,多以崇尚婉约而以豪放为别调;而对近世论者则有独推以豪放为积极而以婉约为低靡。那些非要将宋代词人划分为对立两派并且在他们中强分优劣的,都不免有他们的片面性或属机械论,虽然有学者完全否定这样的两种风格流派的存在,但是也只像是矫枉过正。宋代词人之所以会出现分派这种情形也只是后人参照其代表的主要特色而作,而大概的将其归纳分类,不是指其作品都是清一色,不妨碍他们欣赏和创作多种艺术风格,尤其大作家往往是多方面的,更不是说除了婉约、豪放之外,词坛就再无其他艺术风格存在。总之宋词中婉约、豪放两种风格的存在,两者中词人的个性特色各有不同,兼综两格而独自名家如姜夔的“清空骚雅”等等,这样就出现了词坛呈现出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象。这样的两种风格既显现了区别的一面,也出现了互补的一面。(三)苏词一豪放为主,婉约为次,又兼具其它词风苏轼可以说是豪放派的开创人,但以他本身当时所处的环境,坎坷的经历,且经常远离故乡,他有着始终难解的深刻的思乡之情,又因为苏轼本人有着与弟弟间夜雨对床之约,甚至是与朋友对坐庄门吃瓜子炒豆的陈年往事,再加上苏轼在亲情、友情、爱情以及政治上不得志空怀抱负的郁情,使他的词风总的倾向豪迈奔放和旷达清新,但仍然让人感觉他的词有着深深的“柳七情结”,对于柳永是婉约词风,仍是亲昧有加,这一切都体现在他的词中。⑷苏词除了夹揉了两种主要风格外,还表现出其它特色,不能单纯以豪放、婉约概括之。正如赵宗湘所评价“豪放奔肆,婉约清丽兼而有之”。1、豪爽旷放的豪放词风夏承焘在《东坡乐府笺序》中评价苏词,“其词横放桀出,尽覆花间旧规,以极情文之变,则洵前人所未有,撷其粗迹,凡有数创”⑸。最能代表苏词豪放风格的当推《念娇奴•赤壁怀古》。词一开篇,气势浩瀚,“大江东去”。所谓柳永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豪迈之情此即可见。滔滔江水,淘尽千古英雄。蕴含着宇宙人生的无限与有限的深层哲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作者以大笔勾出了一幅“长江胜景图”,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境界。本词写人写景都抓住特征,加以集中提高而达到形神具备的境界。词的最后落实到词人自己。作者时年四十七岁,被流放江滨,忧患的余生,蹉跎的岁月,报国无期等,不禁黯然神伤。因为太丰富的感情,使头上新添银丝,而被人嘲笑⑹。对照自己的老大无成,词人更加神往周瑜的年轻有为,愤然向自己的壮志长才被压迫提出了无色的抗议。词人通过赞美江山,歌颂英雄,来反衬自己壮志难酬,空怀抱负却不得志,早生白发的苦闷。整首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声势磅礴,气象峥嵘,并且意境阔大深沉,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作豪放派代表作的千古绝唱。2、婉藉的婉约词风约蕴《水龙吟》亦是婉约词的代表。整首词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人亦物,通过了杨花随风飘转的情形,形象的刻画出一位梦绕魂牵中的妇女形象,有独到的艺术特色。起笔的“似花还似非花”便已不同凡响,是诗中始终贯穿这一矛盾现象的指导思想。“抛家路旁”三句转入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梦随风万里”这三句主要是表达思的内容,是万里寻夫,思念才刚停而随即又被莺声呼起了。描绘出了杨花轻盈飘逸而无所定的神韵。下文先以花红隐衬杨花,再接下去则深描一笔,一笔点明出了杨花的归宿。“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干净利落而回味无穷,愈出愈奇,以情结束全词⑺。使全篇熠熠生辉的则是紧扣开篇的“似花还似非花”。这首词写的既是杨花,又是思妇,它既是在写杨花,又是在写人。不即不离,是全篇之妙。词中“也无人惜从教坠”仿佛是暗指那些遭人遗弃的思妇无人怜惜,让人在隐约间似乎可以看到了作者以及与作者遭遇相似的某些人的命运。词人在杨花形象之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对不幸遭遇的唱叹。这样对杨花的描写也可以看到与词人命运不幸的共鸣。做到了虚实兼到,形中有神,花中有人,神形兼备。在《艺概·词曲概》刘熙载说:“似花还似非花’,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⑻后人评价苏轼的词,曾以“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繆婉转之风”来形容,而在《水龙吟》这首可谓是“旷达豪放世闻名,婉约之作情亦浓”。因为在这首词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了词人旷达、豪放中隐含着的含蓄、委婉,《水龙吟》一词的细腻传神。3、凄清感伤的感伤词风在传统的抒情诗所表达的个人情感中,最动人的是生死离别之情。在东坡夫人逝世十年之后,苏轼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中国词史上第一次把最凄惋、最感人、最能表达诗人真实情感的的悼亡诗的内容引入了词中。词中所描写的“不思量、自难忘”的感情,“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情形,“明月夜,短松岗”的情景,凄绝悱恻,足以与此前最为著名的晋人潘岳和唐人元稹的悼亡诗鼎足而三。这一首悼亡词所表现的对爱妻永世难以忘怀的真挚感情,就能够完全胜过柳永等人多年的咏唱。也恰恰是这首词,让许许多多的把宋代词人简单地规划为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的评论家为难。正如王恒展提出“苏词在豪放旷达格调背后,弥散着一片沉郁浓重的感伤情绪”。⑼词人结合自己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未得志的政治抱负无限的感慨,形象地体现出他对亡妻难以忘怀的真挚情感。小序标明词的题旨是“记梦”,却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的出现,并未在全篇中居主导地位。词人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词人对亡妻长期不能忘怀、朝思暮想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而,开篇便直接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状况。在这里词人表达的是在漫长人生岁月中个人的悲凉身世,生与死之二人互无消息、音容渺茫。词人之所以将生与死相提并论,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强调生者的悲思和对逝者的思念,于是,在词中便出现了“不思量,自难忘”的直接抒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词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就立即对此进行补充,简单直接阐明“自难忘”实际的内容。死者的“凄凉”,生者的心伤与怀念。“十年”只是形容时间的漫长,“千里”是指空间的广阔。在这漫长、广阔的时空之中,又因阴阳两相隔的生死界限着难难以逾越,词人又怎能不无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也揉进了对亡妻难以忘怀的精神折磨,也揉进的岁月沧桑与身心的衰老,来烘托词人所遭遇的不幸和世事变化的巨大。下片就转入正题描写梦境:“夜来幽梦忽还乡”。整首词沉痛悲凉、真情郁勃,但这一句却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刻画出生动鲜明的形象对“幽梦”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显得更加有真实感。⑽仿佛时间回到了二人新婚之时,词人就在王弗的身边,亲眼看着她沐浴晨光对着镜理妆时的神情和仪态,心里荡漾着柔情和幸福蜜意。随即词笔由喜立即转为悲:“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纵然心有千言万语却是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能“相顾无言”,任泪水涌流。梦境的虚幻,也使词的意境不免的有些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