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散文阅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初中散文阅读散文的概念:散文的概念,曾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我国古代,有人把韵文以外的文章,统称散文。后来,随着文体的发展,它的概念渐趋缩小。在现代文学史上,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样式。散文是一个“大家庭”,如游记,抒情小品,人物传记,哀祭文,随笔,专访等都可说是它的成员。这里所说的散文主要是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篇幅短小,取材广阔,形式自由而文学性又比较强的那一类文学体裁。散文的类型: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①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②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散文的特点:1.题材广泛,以小见大。散文长于写“小”题材,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生活和作者情感。一个片断,一个场景,一点思想的火花,一曲感情的波澜,往往都是散文的好题材。2.手法多样,行文灵活。这首先是指散文运用的表达方式自由灵活,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均可使用。其次,是指散文结构形式的灵活自由。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可以以人物,事件,景物,典型细节等结构中心。3.形散神聚,文情并茂。散文看似散漫却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一个情感基点去曲情尽态,妙笔生花。因此,散文既有优美的笔调,又有浓郁的,文情并茂。好的散文应是情感真挚自然,形象生动,语言优美的文章。散文的阅读方法:1、找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理顺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4、品情感。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5、析哲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题型分析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该考点最终落实在对线索和行文顺序的考查上。(1)线索:直接问线索是什么的题目几乎没有,关键是考查能否准确判断出以什么为线索。(2)顺序:除常见的顺叙,倒叙,插叙三种行文顺序外,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考查形式灵活,如:(1)连续的材料,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有几个地方供你选择。湖南永州卷《荷》第19题:纵观全文,作者是按照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述荷的,而第4自然段所写的内容却不是任一季节荷,与前后文不一致,是否应当删去?请说明理由。二、感知文件,概括主题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2所选的材料中概括。常见的考查形式为:直接概括全文主题或某一段落的要点或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广东佛山卷《大自然之歌(节选)》第16题:纵观本文,作者在文中书写了情怀?又给你什么启示?三、品味语言,领会意境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1)字词的含义。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含义。关键词的赏析:⑴、该词的本义;⑵、该词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⑶、该词在本句中的含义(对句子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作答;(4)、该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2)词语妙用。往往考查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点)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解答时结合语境,主题阐释外,勿忘加上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一类的规律性语言。如贵州铜仁卷《别踩疼了雪》第20题第一小题:分别品味第9自然段和第17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的词“踩疼”不同的效果。(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个考点,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关键是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贵州铜仁卷《别踩疼了雪》第20题第二小题:选文第16段画线句子“夜晚再住黑,也压不住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4)佳句赏析。根据具体的句子选择适当的角度切入,联系语境,主旨并点出其表达效果。如广东佛山卷《大自然之歌(节选)》第14题: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4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此外还经常考查关键句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和对佳句妙语按句式进行仿写。如广东深圳卷《古藤》第16题:请你谈谈第8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四抓四联系:四抓: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抓表现手法、抓表达方式(描写);四联系:联系上下文、联系主题、联系作者情感、联系写作背景或目的。四、指出表达方式,分析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里面考。纵观近几年语文中考试题,考查这个知识点的题目很少。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记叙的作用:交代事件,刻画人物,突出中心议论的作用:表明观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抒情的作用:表达情感,升华感情五、辨识表现手法,了解效果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借景抒情,托无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结合等。这个知识较难,一般不考,即使考查,也往往停留在浅表层次。如贵州铜仁卷《别踩疼了雪》第21题: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铺垫(引出下文、铺陈夸张)、想象、联想、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六、描写及其作用:⑴人物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有:①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②正面(直接)描写、侧面烘托(间接)。③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等。⑵景物(环境)描写。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环境;②渲染了……的气氛(氛围);③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等)做铺垫;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⑤深化作品的……主题;⑥暗示社会环境的……;七、修辞手法及作用:常见修辞:比喻、排比、对比、反复、反问、反语、借代、设问、引用、夸张、拟人、对偶。⑴比喻的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⑵排比的作用:强调了……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之情。3⑶拟人的作用: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情感),生动形象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⑷对比的作用:通过……与……相比,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八、关键句的作用:A.内容方面(联系中心;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背景,)B.结构方面⑴、首段或段首、篇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总领下文;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⑵、中间过渡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⑶、尾段或段尾、篇尾:总结上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前后照应(首尾圆合),使结构更加严谨;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九、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第三人称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十、联系自身实际,述说感受感受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度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切忌不着边际和不切实际地抒发感受。如福建厦门卷《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第17题,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你有如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解题思路1.通读全文,圈点勾画。2.审读题干,明确要求。3.圈定范围,筛取信息。4.综合分析,整合重组。5.根据赋分,分点答题。6.打好草稿,简洁通顺。解题过程例题解析:话说知音林非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4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旁。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样的记载。据说他整整三年都困苦地弹奏着,琢磨着,冥想着,手指都开裂了,鲜血直往外冒,浑身消瘦,憔悴得像奄奄一息的病人。但是,琴弦上总是蹦出一丝丝浑浊和粗糙的声响。于是苦心孤诣的恩师带领他奔向波涛汹涌的东海,整日整夜在沙滩上踯躅。狂风吹肿了眼睛,暴雨淋湿了衣衫,烈日晒黑了皮肤,黯淡和凄凉的月光又使他迷失了道路,险些儿溺死在奔腾和呼啸的海浪中。那铺天盖地怒吼着的波涛,茫茫无际蔓延着的天涯,扶摇真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鸥鸟,霍地使他开启了紧闭的心窍,琴声突然变得悠扬而又壮烈,清冽而又浩瀚,刚劲而又缠绵,悲切而又欢乐,我似乎瞧见他无法遏止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滚滚流淌。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少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能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