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6章综合测试题1.(吉林省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3.农业生产上防治害虫的基本策略是()A.使用高效农药,迅速彻底消灭害虫B.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较低水平C.种植纯一的转基因抗虫作物D.大量引入捕食害虫的新天敌7.下列有关生物圈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能是生物圈存在的物质基础B.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稳态构成了严重的威胁C.生物圈稳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不大D.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将破坏生物圈稳态8.自然群落的两种有直接营养关系的生物,它们的种群密度相互呈负相关波动,从而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最可能是()A.寄生B.竞争C.共生D.捕食9.下列表示寄生的能量流动模型是()10.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减少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11.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A.120㎏B.160㎏C.60㎏D.100㎏12.在一定的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全部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A.a=b+cB.ab+cC.ab+cD.ab=c13.下列哪个食物链(网)中鹰的个体数量最多A.草→昆虫→青蛙→蛇→鹰B.草→昆虫→田螺→食虫鸟→鹰C.D.14.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它原来是放在A.恒温培养箱里B.窗台上C.药品橱旁D.冰箱冷藏室里15.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草小鸟田鼠兔鹰草鹰田鼠昆虫食虫鸟ABABABCABABABABCD2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1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和生物E和C之间的关系分别是A.A→B→C→E、捕食和竞争B.A→B→E、竞争和捕食C.A→D、竞争D.A→E→C、捕食和竞争22(湖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C.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m,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m×caD.若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初生演替23(湖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末).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情况,甲、乙曲线分别代表哪两个生态系统()A.热带雨林、温带森林B.温带草原、寒带针叶林C.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D.热带草原、温带草原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②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行为信息④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6.图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乙中,人类一定处于第三营养级B.图甲中食肉动物所含的能量约为食草动物所含能量的10%~20%C.甲生态系统受到DDT农药污染,污染物浓度含量最高的是食肉动物3D.图乙表示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生态系统会很快退化29.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A.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蝙蝠通过自身发出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C.在草→昆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昆虫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植物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而释放出来3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出物中的能量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二、非选择题1、下面图甲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2)图甲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乙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kJ。(3)过程④表示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4)由图甲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5)图乙中a同化的能量除呼吸消耗外,其余的能量用于自身的________。(6)据图提出两项实现“低碳”、缓减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有关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2)图中A代表,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J/cm2·a,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其基础为。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6章综合测试题答案1-5AABCD6-10DBDDC11-15BBCBA16-20BBCDB21-25ACCBC26-30ABCCC简答题1、(1)CO2有机物(2)高3.0×107(3)分解者的分解群落(4)带有全球性的循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生长、发育和繁殖(6)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或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其他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图示中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通过该过程碳由无机环境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2)图甲中过程②代表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图2中若E的能量为5.8×109kJ,B的能量为1.3×108kJ,D的能量为1.5×108kJ,按10%传递效率计算,A的能量应为[5.8×109×10%-(1.5×108+1.3×108)]×10%=3.0×107kJ。(3)过程④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该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4)碳循环的特点是“带有全球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图乙中a同化的能量除呼吸消耗外,其余的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6)例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或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等措施均可有效实现“低碳”、缓减温室效应。2、(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能量流动时逐级递减(3)11012.7%(4)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A为生产者、植食动物、肉食动物经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随营养级的升高所得能量变少,所以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输入的有机物要增多。(3)第二营养级传递给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0.25+5.1+0.05+2.1-5=2.5,生产者传递给植食动物的能量为0.5+2.5+4+9-2=1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3+23+70+14=110,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4/110≈12.7%。(4)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的负反馈调节,使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