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篇人类相互交往的经济形式经历着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从自然分工到社会分工,从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商品经济是当今世界两种基本的社会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共同的经济活动方式或交往方式。这里,主要研究商品经济一般规定性,即通过对商品、货币等因素的具体分析,揭示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两种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经济运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准备。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第二节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第三节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的不可愈越性第一节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一、自然分工自然分工的概念自然分工是分工发展的第一阶段。自然分工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所形成的生理分工。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共同体内部,氏族成员之间就是按性别和年龄实行自然分工。例如成年男子从事狩猎、捕鱼、建筑房屋、制造工具等;老人和孩子们则帮助制造工具或料理家务。二是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及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这是由于各个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所处的地域不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及其劳动产品也不尽相同的结果。自然分工产生的背景1、需要的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的需要也表现为多样化的特征,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生存资料的需要;二是享受资料的需要;三是发展资料的需要。生存资料等名词的概念生存资料:是指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生存、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即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衣、食、住、行等方面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享受资料:是指劳动者在获得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之外,为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最新科学技术和艺术成果等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发展资料:是指为了满足劳动者全面发展体力和智力,提高自身素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2、需要的多样化的满足与劳动分工需要的多样化是个人无法靠自己的独立活动来满足的,必须借助于他人的劳动和产品,于是便产生了分工。分工也可称为劳动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包括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以及企业或单位内部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工种间的个别分工。这些不同形式的分工,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自然分工的局限自然分工这种简单的分工形式的出现,使劳动生产率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还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行更广泛的,多样化的分工,因而不利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二、自然经济的发生自然经济概念自然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劳动者和劳动者单位生存需要的经济形式,也叫自给自足经济。自然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自然经济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经济形式。在原始社会的漫长时期中,人们只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原始群体,按性别和年龄实行自然分工。他们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的劳动成果很少,只能用来维护最低的生存需要,没有剩余产品。因而,在原始群体内部只能平均分配食物和其他劳动产品,以保证大家能共同生活下去,否则就会削弱这个群体。自然经济在历史上的地位在原始社会就已形成的自然经济,不仅在原始社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也占据着统治地位,成为社会经济运动的主要形式。1.1.3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然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特征是: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2、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3、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4、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5、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它既是社会生产力不发展的产物,又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人类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所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概念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着自己的打算和自己的利益进行的劳动。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的社会性质,是为生产他人或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而进行的劳动。商品交换过程的完成意味着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第二节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一、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概念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包括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工业等部门的一般分工以及把这些大的部门再分为重工业、轻工业、种值业、畜牧业等产业或行业的特殊分工。社会分工产生的过程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方面,在氏族部落共同体和后来的家庭内部纯生理的自然分工基础上,随着共同体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各氏族之间交往的发展,这种分工的范围也扩大了;另一方面,在不同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形成的自然地域分工,在相互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相互交换并使产品变成了商品,这样就使具有不同条件的氏族从事活动的不同领域,逐渐变成社会生产过程中具有某些相互依赖关系的生产部门,社会分工由此开始产生。关于社会分工的漫画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商品经济的概念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商品经济在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只处于从属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也仍然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第三节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的不可愈越性1.3.1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商品经济发展所经历的阶段从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来考察,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商品经济的起源、萌芽和初始阶段。它以直接的物物交换为特征,是原始部落之间发生经济联系的形式。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阶段。它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处于从属地位的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是在狭小规模的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的目的是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使用价值。3、社会化生产的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它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是以机器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为特征的发达的商品经济。这一阶段包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目的不仅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使价值增殖。背景资料: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北朝在北魏王朝时,洛阳的繁荣达到新的水平。《洛阳伽兰记》记载说:城南,“东夷来附者处扶桑馆,赐宅慕化里。西夷来附者处崦嵫馆,赐宅慕义里。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别立市于乐(洛)水南,号曰四通市,民间谓永桥市。伊、洛之鱼,多于此卖”。城西,“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市东有通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市西有退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酝酒为业”。“市北慈孝、奉终二里,里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丧为车”。“别有准时,金肆二里,富人在焉。凡此十里,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遁交通,迭相临望”。城北闻义里则“瓦器出焉”。这里可以看出洛阳商业的繁荣,包括了手工业的商品生产与交换、贩运而来的商品交换、对外贸易以及生活必需品(酒、鱼)的交换。洛阳之外,长安的商业也有一度的繁荣,集中了许多西域商人。黄河下游地区则以汴州、邺都堪称都会。(郑学檬等:《简明中国经济通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商品经济的历史进步性第一,自然经济只限于自然分工,排斥劳动的社会分工和协作,限制和延缓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的,反过来又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第二,自然经济中各经济单位分散生产、互不往来,具有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特性,束缚技术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中各经济单位互相依赖、密切联系,具有开放性,竞争性的特征。各个商品生产经营者在经济交往中发展自己,在互相竞争中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背景资料: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曾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6页。)资本主义能够创造出如此巨大的现代生产力,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使经济获得充分发展,由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生产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支配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它通过市场调节的机制,以其客观的经济强制的推动力,促进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接上页马克思在描述价值规律这种功能时曾说:“这个规律一次又一次地把资产阶级的生产甩出原先的轨道,并迫使资本加强劳动生产力,因为它以前加强过劳动生产力;这个规律不让资本有片刻的停息,老是在它身边催促说:前进!前进!”(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75页。)正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价值规律的客观强制作用推动着手工技术生产发展到机器化大生产,使生产日益社会化、现代化。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制度性矛盾所决定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衰退中依然还能获得经济发展,也正是得益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1.3.2经济现代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商品经济作为几个社会共同存在过的人们互相交换其活动的经济形式,既可以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同样也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取得革命胜利的社会的国家,可能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建设,而决不可能逾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这是因为:第一,商品经济的存在最终与社会生产力有关。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尚未达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在社会主义现阶段,逾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就是超越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第二,商品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反映社会生产力的连续,继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发展达到更高程度,才有可能使商品经济进化到产品经济。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继承性和规律性的结果。产品经济的概念产品经济:是一种由社会直接计划和分配社会劳动,直接安排和协调社会生产与交换活动的社会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产生并得以存在的基础,是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化程度的高度发展,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全部的、单一的为社会成员所共同占有,因此,它只有到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成为现实。背景资料:经济现代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形式,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方式是沿着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的顺序前进的,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在人类社会存在了几千年,但因其手工劳动、规模狭小、孤立和封闭等特点未能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商品经济从产生至今也已有很长的历史,可由于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形态中都没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而未能起到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在商品经济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它因具有竞争、开放、广泛的市场联系和与生产者利益联系紧密等特点,推动着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完成了生产的社会化、工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接上页人类社会必须经过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以后,才能进入产品经济的时代。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不可逾越的。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的那样:“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那种逾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