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备课教师学科语文时间教学内容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领悟全诗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1、在朗读中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2、朗读时语调上的高低缓急,抑扬顿挫,掌握节奏的韵律,感悟诗歌的音乐美。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情况。课时1课时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第二次备课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1.导入课题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了解长征二、自读诗句,感知诗意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3.理解诗意。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板书:艰难不怕难)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学习诗歌,品悟诗情1.学习句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A.万水千山B.远征难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3.学生自由读、体会。4.全班交流。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A.五岭逶迤B.乌蒙磅礴“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板画)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板画)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A.云崖B.大渡桥横铁索寒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②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④看录像,谈感受。⑤读出感受。(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暖①(出示金沙江图)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江)③听故事,谈感受?(机智勇敢)板书:机智勇敢④有感情地读。(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4)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千里雪展开你的想像,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②那你又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喜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③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④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四、拓展延伸,感受伟人风采。1.读全诗。2.积累,试背。3.拓展:《清平乐·六盘山》。五、总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板书设计5.七律.长征毛泽东远征难只等闲无畏乐观作业设计1.背诵全诗2.完成练习3.拓展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教学反思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备课教师学科语文时间教学内容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及生字所在的词语。2、初读课文,能运用串联主要情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按要求把课文的表达顺序补充完整。。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第二自然段,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五位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学会运用串联主要情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痛击敌人”一部分的人物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五位战士对敌人的仇恨。教学难点概括小标题。教学准备相关资料课时2课时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第二次备课一、视频导入1、电影导入。观看《狼牙山五壮士》跳崖部分。谈感受。2、齐读课题,牙山五壮士重点的词语是哪一个?看到这个词语你想提什么问题?二、整体感悟1、为什么要把他们称为壮士呢?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想一想,作者把五位战士称之为壮士,那么作者会在哪些方面描写这这五位战士呢?2、这篇课文一共有五个片段,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五个小标题,集体朗读。3、作为学习的主人,你打算怎样去学习这篇课文?或者说你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学习?三、自主释疑,合作探究在五个部分里面,哪些部分是重点描写的?【2、诱敌上山,4、顶峰歼敌,5、跳下悬崖】这三个部分是重点描写的,那么我们选择这三个部分来汇报交流。选择诱敌上山这个部分的小组请举手。(一)学习第二部分诱敌上山1、学生汇报2、其他同学提问(1)如何诱敌上山的?他们诱敌上山的方法是让敌人走近了才狠狠的打。这表现了他们什么?(2)为什么要抡一个圈才能把手榴弹丢出去?(3)什么叫居高临下?(二)学习第四部分顶峰歼敌1、学生汇报2、我们知道第二部分体现了五壮士的机智勇敢,这一部分讲五壮士的子弹打完了,但他们没有投降而是继续战斗,用身边的武器——石头,用力的砸向敌人,那么表现了五壮士怎样的精神呢?他们很勇敢,并且没有屈服,概括就是——(英勇不屈)你对这部分还有什么问题?3、为什么要留下最后一颗手榴弹而不用呢?(三)学习第五部分跳下悬崖1、学生汇报2、其他同学提问(1)为什么五壮士要跳下悬崖?(2)为什么要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3)为什么五壮士跳崖的时候还要高喊那几句话?(四)分析重点语句A、1、班长马宝玉用商量的语气,对四位战友说:“前面是两条路,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可以很快的追上队伍,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我看我们还是走第二条路吧。”说完带头向棋盘陀走去。B、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的说:“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你比较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A、……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B、……顿时,石头帯着决心和仇恨向敌人砸去。你比较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试用:“……带着……带着……向……去……”说句话四、练习朗读1、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五壮士的语言一共有五句话,我们带着感情一起来读一读。刚刚有同学说要赛读,那么我们一起来比赛,是集体或者派代表,随你们选择。三十秒的时间准备。2、训练朗读。女同学读第四句,男同学读第五句。我们男女同学也来比赛吧。五、总结全文1、音乐欣赏,理解壮士那么我们再来理解下为什么称他们为五壮士?因为他们的语言壮烈豪迈,他们的动作是跳崖壮举,他们的形象威武雄壮,所以说他们是壮士,是壮士更是勇士,是勇士更是英雄,是抗日的英雄,更是民族的英雄。说到英雄,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英雄赞歌》请大家来欣赏。2、总结全文六、作业布置、课外延伸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剧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演一演。板书设计6.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引上绝路诱敌上山接受任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英勇跳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备课教师学科语文时间教学内容7.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2、小组合作整理课文的顺序。按事情发展依次写了“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部分。教学重点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教学难点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PPT课件、开国大典录像。课时2课时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第二次备课一、引入教学1、师:这是个个特殊的日子。(课件展示:1949年10月1日)特殊在哪呢?(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师:这是一个特殊的地点。(课件展示:北京)它特殊在哪里呢?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师:同学们,请你们用这三个词来试着来说一句话。(课件强调: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师引导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修饰语(形容词)隆重、庄严。师:带着一份隆重,一份庄严,我们再读课题,谁来?指名、齐读(指导学生读出气势)播放开国大典实录。师:看了开国大典你有哪些感受或有哪些话想说呢?二、感知整体,梳理学路师: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写起来可不容易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的课文是怎么写。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课件显示问题)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指名交流。(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三、读中感受,提升能力师: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师:通过读,了解了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师: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写到……(师生合作读)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男女生交换。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读好它。师: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师: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师生合读。(同时注意指导个别词的朗读)(课件展示:会场的意图)师: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师指名1人到黑板前看着示意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师小结: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及会场的布置,下面就可以写主要事件了及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全班交流朗读感受。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想急切看到毛主席的心情。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因为毛泽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遍)男女生读。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师生合读第7段)师:激动吗?有话要说吗?(毛主席万岁)生齐说。四、巧设语境,总结升华师:如果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来报导开国大典的过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稿,我们该写哪些内容?(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阅兵式、游行、人员的心情)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来不及写,就来交流交流你的新闻稿题目吧。(生略做思考后交流)(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啊,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天!)师:此时,老师也是心潮澎湃,我也用一个题目来表达:开天辟地的一天啊!(课件展示)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