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2.能够运用地形图上分辨出五种主要地形类型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21.比例尺: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①指向标(课件展示);②经纬网;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3.图例经纬网;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3.图例激趣导入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你觉得他们应该随身携带的物品有什么?(地图)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题目野外旅行一般用什么地图?(地形图)很好,人们最常用的两种地形图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图。那这两种地图怎么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阅读地形图。——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预习定标情景创设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南京地形图。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3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哪五关呢?合作达标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设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都是1000米,可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电脑出示动画: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些?学生阅读书本P24,帮我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4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闯关题(一):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AC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第二关:绘制等高线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动画:P16图1.28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学生交流感悟心得(教师可以用切土豆演示)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注意: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相同。5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高度相同。高度不同的两条等高线(会,不会)交叉。如果绘的是等深线,图中由内向外高度。闯关题(二):(见上右图)那么地形坡与等高线有什么关系呢?第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坡度陡缓设疑: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图片),请你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说说原因。提问: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图加以解释吗?(出示等高线图,学生解释,教师引导归纳)闯关题(三):(电脑出示)6(二)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第四关:判读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读图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P16“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1)认识山体素描图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态。(2)辨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教师精讲点拨:用电脑出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相关图进行分析对比。当等高线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怎样了呢?重合在一起。7演示:用拳头演示第五关:分层设色地形图设疑:用电脑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怎么读呢?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读课本P27“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辨认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地形并区分它们的特征。然后再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对比高度表从颜色上区分五种基本地形。(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归纳总结。闯关题(五):找找图中的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8互动展示闯关题(四):(1)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ACDEF(2)读左下图,找出图中的山顶、鞍部、山谷和山脊。(到屏幕前指出来)9交流反馈见课堂作业。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过五关斩六将”学会了地形图的判读,在学习和生活中为了大家更好的运用地形图,我给大家了总结了一段歌谣: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结束语:我已经基本弄懂了等高线地形图,要出发去爬山了。课余大家可以搜集几幅地形图来读读试试,还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方法做一个等高线模型或者沙盘。有很多知识等着你们去学习呢,大家努力啊~观察河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