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养生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曾科学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医博士概述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概述艾灸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概述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推拿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推拿、运动推拿和医疗推拿。概述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拭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概述足疗又称足底按摩,则是运用中医原理,集检查、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无创伤自然疗法。足疗保健通过对双脚的经穴、反射区施以手法按摩,刺激双脚反射区,从而调整脏腑虚实,达到透达筋骨、散风降温、理气和血,增强心脑血管机能,改善睡眠,消除疲劳,消除亚健康状态,增强人体抵抗力以及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功效。概述药浴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即用药液或含有药液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其形式多种多样:洗全身浴称“药水澡”;局部洗浴的又有“烫洗”、“熏洗”、“坐浴”、“足浴”等之称,尤其烫洗最为常用。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即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各司其属。概述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概述水疗是利用不同温度、压力和溶质含量的水,以不同方式作用于人体以防病治病的方法。水疗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有温度刺激、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按其使用方法可分浸浴、淋浴、喷射浴、漩水浴、气泡浴等;按其温度可分高温水浴、温水浴、平温水浴和冷水浴;按其所含药物可分碳酸浴、松脂浴、盐水浴和淀粉浴等。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概述11针刺保健灸法保健按摩保健经络腧穴《灵枢·经别篇》:“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拔罐保健刮痧保健•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经络的功能十二正经(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奇经八脉: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十二经别络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经络系统•十二经脉走向和交接规律: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十四经脉循行顺序规律:中焦-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督脉-任脉-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规律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经络体表循行规律穴位图谱保健常刺激的经络---足太阳膀胱经保健常刺激的经络—任脉保健常刺激的经络—督脉1、足三里---长寿要穴定位:膝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功效:全身强壮要穴,健脾胃,益气血,提高机体免力和抗病能力“要想身长安,三里常不干”常用保健穴位2、曲池---降压定位:屈肘,肘横纹尽头功效:调整血压,明目。适用于老年人血压高,视力减退常用保健穴位•3、三阴交---安神、调经•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功效:增强腹腔脏器功能,尤其是促进生殖系统的健康常用保健穴位•4、关元---癃闭、崩漏•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线上•功效: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刺法:斜刺0.5寸,得气后即可出针23常用保健穴位5、气海---强壮定位:脐下1.5寸,腹正中线上功效: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刺法:斜刺0.5寸,得气后即可出针24常用保健穴位6、神阙---强壮定位:脐正中处功效:保健要穴,补益阳气,温肾健脾★灸法:间接灸,隔姜/附子饼,隔盐灸“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扁鹊新书》》常用保健穴位7、膏肓---祛肺疾定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效:强壮要穴★灸法:直接灸,15至30分钟,艾柱7~15壮常用保健穴位•8、中脘---健脾胃•定位:脐上四寸,腹正中线上•功效:强壮要穴,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灸法:直接灸,15至30分钟,艾柱7~15壮常用保健穴位9、涌泉---强心益肾定位:脚趾卷曲,前脚掌中心凹陷处功效:补肾壮阳,养心安神★长灸此穴,健身强心,延年益寿常用保健穴位9、太冲---疏肝泻火定位: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活血针灸:直刺0.5~1寸。按摩:有明显的酸胀感效果好又称“消气穴”人在生气后按此穴,有消气作用。可缓解人因生气引起的一些疾病常用保健穴位•10、命门---腰疼、椎间盘突出•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11、肾俞---强肾壮阳•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益肾助阳,强腰利水•〖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常用保健穴位•12、八髎•定位:膀胱经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的合称。出自《素问·骨空论》。位于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穴,故名。常用保健穴位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疾病的要穴常用保健穴位•13、合谷---牙疼•定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功效: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常用保健穴位14、肩井---肩周炎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功效:祛风清热,活络消肿★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常用保健穴位15风池---防治颈椎病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功效:清头明目,祛风解毒,通利空窍★主治疗头、眼、耳、目、口、鼻、脑疾患,精神神志疾患,以及上肢病的常用要穴。常用保健穴位•16、头维穴---美容•定位: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功效:清头明目,活血通络,止痛镇痉•★胃经的五谷精微由本穴分送头之各部。配合谷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眩常用保健穴位17、承山----防痔定位: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功效: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常用保健穴位18、丰隆---减肥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功效:沉降胃浊★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阳明络穴常用保健穴位ЖелаюВамздоровьяиполучитьуспеховнаработ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