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1、诗言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讲诗言志第一讲诗言志【讲授提纲】一.《左传》之赋《诗》言志实践二.《尚书》之“诗言志”理论三.《诗经》自述之“诗言志”四.“诗言志”之本义五.与“诗言志”相关的其他理论问题第一讲诗言志一.《左传》之赋《诗》言志:“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大叔、二子石从。赵孟曰:“七子从君,以宠武也。请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子展赋《草虫》。赵孟曰:“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当之。”伯有赋《鹑之贲贲》。赵孟曰:“床笫之言不踰阈,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子西赋《黍苗》之四章。赵孟曰:“寡君在,武何能焉?”子产赋《隰桑》。赵孟曰:“武请受其卒章。”子大叔赋《野有蔓草》。赵孟曰:“吾子之惠也。”第一讲诗言志印段赋《蟋蟀》。赵孟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公孙段赋《桑扈》。赵孟曰:“‘匪交匪敖’,福将焉往?若保是言也,欲辞福禄,得乎?”卒享,文子告叔向曰:“伯有将为戮矣。《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以为宾荣,其能久乎?幸而后亡。”叔向曰:“然,已侈,所谓不及五稔者,夫子之谓矣。”文子曰:“其余皆数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乐而不荒。乐以安民,不淫以使之,后亡,不亦可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第一讲诗言志《汉书·艺文志》:“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指出先秦赋《诗》有“谕其志”、“别贤不肖而观盛衰”这两种目的——朱自清称为“言志”(赋诗者)和“观志”(听诗者)。第一讲诗言志子展赋《草虫》:杜预注:“曰‘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以赵孟为君子。”案:诗见《召南》,杜注引文为其首章。子展赋此诗,意在以赵武为君子也,并表达了忧国而信晋之意。故赵武云:“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当之。”第一讲诗言志伯有赋《鹑之贲贲》:杜预注:“卫人刺其君淫乱,鹑鹊之不若。义取‘人之无良,我以为兄’、‘我以为君’也。”案:诗见《鄘风》:“鹑之奔奔,鹊之强强。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强强,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关于此诗旨意,《毛序》云:“鹑之奔奔,刺卫宣姜也。卫人以为宣姜鹑鹊之不若也。”郑笺云:“刺宣姜者,刺其与公子顽为淫乱,行不如禽鸟。”《左传》与毛诗义异,以为所刺对象是君(卫宣公),而非宣姜。第一讲诗言志子西赋《黍苗》之四章:杜预注:“四章曰:‘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比赵孟于召伯。”案:诗见《小雅》,周宣王封他的母舅于申(称申伯),命召虎带领官兵,装载货物,经营申地,建筑谢城,作为国都。这诗是随从召伯建设申国的人完成任务后在归途中所唱的歌,歌颂召伯对国家的贡献。子西意在比赵孟于召伯,故赵孟曰:“寡君在,武何能焉?”第一讲诗言志子产赋《隰桑》:杜预注:“义取思见君子尽心以事之。”案:诗见《小雅》:“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此诗旨意,《毛序》曰:“刺幽王也。小人在位,君子在野,思见君子尽心以事之。”王先谦云:“三家义未闻。”今人或以为妇女思念丈夫之作。赵孟曰:“武请受其卒章。”杜预注:“卒章曰:‘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赵武欲子产之见规诲。”第一讲诗言志子大叔赋《野有蔓草》:杜预注:“取其‘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赵孟云“吾子之惠也”杜预注:“大叔喜于相遇,故赵孟受其惠。”案:诗见《郑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此诗旨意,《毛序》云:“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第一讲诗言志印段赋《蟋蟀》:杜预注:“曰‘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言瞿瞿然顾礼仪。”赵孟云“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杜预注:“能戒惧不荒,所以保家。”案:诗见《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此诗旨意,《毛序》云:“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三家诗皆云此诗刺俭(指礼仪不周备)。第一讲诗言志公孙段赋《桑扈》:杜预注:“义取君子有礼文,故能受天之祜。”案:诗见《小雅》:“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乐胥,受天之祜。”此诗旨意,《毛序》云:“刺幽王也。君臣上下,动无礼文也。”郑笺:“动无礼文,举事而不用先王礼法威仪也。”三家义未闻。第一讲诗言志“赋《诗》言志”两种情形:基本符合《诗》本义;不合本义。基本倾向:断章取义此种情形,在先秦可能是很理性的行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录齐人卢蒲癸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第一讲诗言志二、《尚书》之“诗言志”说《尚书·尧(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冑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第一讲诗言志《庄子·天下》:“诗以道志”;《荀子·儒效》:“诗言是其志也”;《荀子·乐论》:“君子以钟鼓道志。”先秦“诗言志”说蕴含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内涵:一种是《尚书·尧典》提及的“诗言志”,从创作的角度立论,“诗”并不一定确指《诗经》中的诗歌,而是做为文体类型的诗歌。另一种是“赋《诗》言志”,“诗”是指《诗经》中的诗歌,而所谓“赋诗”者,并不是创作,只是引他人之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意愿罢了。第一讲诗言志“赋《诗》言志”涉及诗歌的接受方式。赋诗者引用《诗》的目的,并不是阐释《诗》本身的意旨,而是以自己的意愿去割裂诗篇,予以重新阐释,以为己所用。这种“断章取义”的接受方式体现了很强的实用精神。尽管到了战国时期,在政治、外交活动中赋《诗》行为减少甚至逐渐消失,但这种出于实用目的而任意割裂、曲解《诗经》诗歌的接受方式并未随之消亡。第一讲诗言志如《大雅·文王》:墨子引此诗以论证鬼神的存在,孟子用来论证修身治国问题,荀子用来论证国君如何用人。诸家都是出于实用目的,对此诗做出支持自己思想观点的曲解。到两汉经学以儒家政教思想阐释《诗经》,就更带有这种接受方式的影子。乃至于我国传统学术中的“六经注我”的基本立场,都可能发源于此。第一讲诗言志三.《诗经》自述之“诗言志”《诗经》本身已有“创作论”。朱自清《诗言志辨·诗言志·献诗陈志》例举12处(华东师大版第4页);顾易生《先秦文学批评》(七卷本之第一卷)例举17条:第一讲诗言志(1)《魏风·葛屦》:“维是褊心,是以为刺。”案:毛序:“刺褊也。魏地狭隘,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而无德以将之。”三家无异义。朱熹注:“此诗疑即缝裳之女所作。”今人多从之,认为是缝衣女讽刺贵族妇女的诗。(2)《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案:毛序:“刺时也。大夫忧其君,国小而迫,而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诗也。”三家无异义。第一讲诗言志(3)《陈风·墓门》:“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案:毛序:“刺陈佗也。陈佗无良师傅,以至于不义,恶加于万民焉。”郑笺:“不义者,谓弑君而自立。”事见《左传·桓公五年》,陈佗为陈文公之子、桓公之弟,杀太子陈免而自立,陈国大乱。朱熹注:“夫也不良,则有歌其恶以讯之者矣。讯之而不予顾,至于颠倒,然后思予,则岂有所及哉!”第一讲诗言志(4)《小雅·四牡》:“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念。”案:毛序:“劳使臣之来也。有功而见知,则说(悦)矣。”郑笺:“文王为西伯之时,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使臣以王事往来于其职。于其来也,陈其功苦以歌乐之。”(5)《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案:毛序:“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郑笺:“家父,字,周大夫也。”第一讲诗言志(6)《小雅·正月》:“谓天蓋高,不敢不局;谓地蓋厚,不敢不蹐。维号斯言,有伦有脊。”案:毛序:“大夫刺幽王也。”三家无异义。《毛传》:“局,曲也。蹐,累足也。伦,道。脊,理也。”(7)《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极反侧。”案:毛序:“苏公刺暴公也。暴公为卿士而谮苏公焉,故苏公作是诗以绝之。”郑笺:“暴也,苏也,皆畿内国名。”毛传:“反侧,不正直也。”第一讲诗言志(8)《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案:毛序:“刺幽王也。寺人伤于谗,故作是诗也。”(9)《小雅·四月》:“君子作歌,维以告哀。”案:毛序:“大夫刺幽王也。在位贪残,下国构祸,怨乱并兴焉。”郑笺:“告哀,言劳病而诉之。”朱熹:“此亦遭乱自伤之诗。”第一讲诗言志(10)《小雅·车舝(辖)》:“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案:毛序:“大夫刺幽王也。褒姒嫉妒,无道并进,谗巧败国,德泽不加于民。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故作是诗也。”此二句郑笺:“诸大夫觊得贤女以配王,于是酒虽不美犹用之燕饮,肴虽不美犹食之人。皆庶几于王之变改,得辅佐之。虽无其德,我与女用是歌舞相乐。喜之至也。”第一讲诗言志(11)《小雅·白华》:“啸歌伤怀,念彼硕人。”案:毛序:“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案:“硕人”有指褒姒、申后、幽王三说,以指申后说为胜。(12)《大雅·卷阿》:“矢(陈)诗不多,维以遂歌。”案:毛序:“召康公戒成王也。言求贤用吉士也。”毛传:“不多,多也。明王使公卿献诗,以陈其志,遂为工师之歌焉。”第一讲诗言志(13)《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案:毛序:“召穆公刺厉王也。”郑笺:“厉王,成王七世孙也。时赋敛重数,徭役繁多,人民劳苦,轻为奸宄,强凌弱,众暴寡,作寇害。故穆公以刺之。”又,此二句郑笺:“玉者,君子比德焉。王乎!我欲令女如玉然,故作是诗,用大谏正女。此穆公至忠之言。”第一讲诗言志(14)《大雅·板》:“犹之未远,是用大谏。”案:毛序:“凡伯刺厉王也。”毛传:“犹,图也。”郑笺:“犹,谋也。王为政,反先王与天之道,天下之民尽病。其出善言而不行之也。此为谋不能远图,不知祸之将至。王无圣人之法度,管管然以心自恣,不能用实于诚信之言,言行相违也。王之谋不能图远,用是故我大谏王也。”第一讲诗言志(15)《大雅·桑柔》:“虽曰匪予,既作尔歌。”案:毛序:“芮伯刺厉王也。”郑笺:“芮伯,畿内诸侯王卿士也,字良夫。”鲁诗说:“昔周厉王好专利,芮良夫谏而不入,退赋《桑柔》之诗以讽。言是大风也,必将有遂;是贪人也,必将败其类。王又不悟。故遂流于彘。”(王符《潜夫论·遏利篇》)此二句郑笺:“女虽觝距己言,此政非我所为,我已作女所行之歌,女当受之而改悔。”孔疏:“汝虽言曰‘此恶政非我所为’,我知汝实为之,已作汝所为之歌,歌汝之过,汝当受而改之。”第一讲诗言志(16)《大雅·崧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案:毛序:“尹吉甫美宣王也。天下复平,能建国亲诸侯,褒赏申伯焉。”三家诗无异义。朱熹说:“宣王之舅申伯,出封于谢,而尹吉甫作诗以送之。”(17)《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案:毛序:“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三家诗无异义。朱熹说:“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齐,而尹吉甫作诗以送之。”第一讲诗言志此外,如“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召南·江有汜》)等。由这些自述可见他们作诗的目的,并可以感知他们对诗歌性质的看法。★有些诗人说自己创作诗歌,纯粹由于情感的驱策:“心之忧矣,我歌且谣”(《魏风·园有桃》)、“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小雅·四月》)。第一讲诗言志★有的诗人明确地说明自己是以诗来抒发多样情感:“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念”(《小雅·四牡》)、“啸歌伤怀,念彼硕人”(《小雅·白华》)。★有些诗人更具有社会关怀意识,其情感抒发不单纯是个人的,还具有社会伦理的内涵:“夫也不良,歌以讯之”(《陈风·墓门》),是讥刺陈佗杀太子以自立、导致陈国大乱;“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小雅·节南山》),则是指责、规劝最高当权者。第一讲诗言志《诗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