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秋雨新作《何谓文化》有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普及爱和善良——读余秋雨新作《何谓文化》有感胡鹏余秋雨是我极喜爱的作家,近日他刚刚出了一本新书《何谓文化》,我迫不及待地买来,如获至宝的将它读完,仿佛享受了一顿精神上的饕餮盛宴,不由得想与人分享。只是我的文字水平有限,不能将此书精华尽现,只能跟随自己的感触随手写来。文化这两个字,听起来似乎通俗易懂,细想却又显得高深莫测,因为你实在无法准确地去解释什么才是文化,怎样才叫有文化。本书通过四个方面的回答来阐述:学理的回答、生命的回答、大地的回答、古典的回答。在这四个方面的回答中,我觉得学理的回答最专业,生命的回答最感人,大地的回答最透彻,古典的回答最睿智。在学理的回答中,我最喜爱他对文化最终目标的定义,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爱和善良超越一切,又能把一切激活,很多时候我们追求了一生,会发现原来最终目标是那样的原始和简单,爱和善良不正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吗?在《身上的文化》这一章节中,余秋雨老师提出,一个人身上要有真正的文化,必须体现为两个不再,即“不再扮演”和“不再黏着”,还必须体现为两个必要——必要贮存和必要风范。不再扮演指真正有文化的人不会去扮演文化,不再黏着指要摆脱一切束缚和限制,才能回归到文化的本性。我们再来看“必要的贮存”,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是“有恃无恐”的,他所恃的是胸中的贮存。余秋雨老师列举了一系列中华文化典籍,可见中华文化的宝库里可以让我们吸取的营养太丰富,只看你是不是愿意去吸收。有了必要的贮存就自然形成了必要的风范,他概括为“书卷气”、“长者风”、“裁断力”和“慈爱相”,在这里我不再细细地解释,只用一句话总结:腹有诗书自气华”。令我颇有感触的还有《向市长建言》一文,在这里他谈到了城市文化,这对于现在的领导其实是很重要的一课,且不说市长,任何一个做着与城市管理或者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来读一读,走出所谓“城市文化”的误区——发掘本地古人、重建本地古迹、大话地方特色。作者认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有两个环节至关重要,它们是“公共审美”和“集体礼仪”。看了书中的解释,你真的会觉得他的分析很一针见血,一个城市的公共审美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是多么的重要啊。而他所倡导的标准,则是融入自然,这可能是最高境界了,试问现在处处在提倡文化创意的城市,有几个能真正达到融入自然的标准?第二部分《生命的回答》是作者最动情的一部分,也是全书最感人的章节。余秋雨是中国现代文坛中极受欢迎的人物,但他也是饱受争议的人物,或者说是多年来受尽诋毁的作家。在这一章节中,作者写了一些文学巨匠对他的支持,其中有认识和不认识的,已故和健在的,包括周恩来总理领导的文化重建对他的影响。也写到了一直寻找始终诽谤他的人给他的署名“石一歌”,最后他无比宽容又洒脱地写道,决定正式接受这个名字,并且以它的谐音开一间古典小茶馆叫“拾遗阁”,再开一间现代咖啡馆叫“诗亦歌”,让我想到了作者在之前写道的长者风和慈爱相,他的宽容大度正显现于此吧。对于这一部分印象很深的是一篇名叫《Letthemsay》的文章,是写作者的忘掉交戏剧大师黄佐临先生的,标题的这句话是黄先生的老师萧伯纳镌刻在壁炉上的三句话之一,翻译成中文是:他们骂啦,骂些什么,让他们去骂!后来在余秋雨遭遇文化挫折时,黄佐临先生在信中送给了他,“Letthemsay”后来成为余秋雨先生渡过重重黑水的木筏。《大地的回答》收录了作者为一些古迹书写的碑文和名胜的题额,另外加上好友谢晋导演的墓碑。这一部分有些我不能全部读懂,但仍然带着崇敬的心欣赏之,这份崇敬不仅是对余秋雨老师的文笔,还有对中华古迹的虔诚与膜拜。其中尤以都江堰和净月坛最让我有感触,前者是大灾之后重建碑,后者因为它的生态文化,文化的最后指向是自然之道,这些石碑中,我觉得作者的文化与自然已经浑然一体。值得一提的还有余秋雨老师的书法,我虽不懂书法,也只能以一个外行的眼光去欣赏,但我忽然想起书画大师梅墨生所说,书法讲究气,一个人的气质和人格决定了它的字,所谓“字如其人”就是这个意思吧。所以我相信余秋雨的字一定蕴藏着文化的深厚力量、人格的崇高魅力和精神的自由随性。最后一部分《古典的回答》是此书中最短的一部分,只有四篇,对佛陀的《心经》、屈原的《离骚》、庄子的《逍遥游》和苏轼的《赤壁赋》的今译。作者用尽可能通俗优美的文字来翻译这几篇经典的古文,既展现了原文作者的睿智和精辟,又尽显作者的才情与智慧,正如作者所说,请出古人是为了尽善尽美,至此我觉得这本书已经非常完美。合上此书,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感动,感动于余秋雨对文化的诠释,感激他引领我打开了一扇文化之门,而门后是比我想象中还要广阔得多的文化天地。他说那些古人不是文化的诠释者,是创造者,而我却认为他不仅仅是文化的诠释者、创造者,还是救赎者、引导者,它必将引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朝着文化最终的目标——爱与善良走去,不会停下脚步。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