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6.1红外吸收光谱法概述(了解)6.1.1红外区及红外吸收光谱1、红外光谱A、定义: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红外光谱也称分子的振、转动光谱。B、波数习惯上,对红外光多用m作波长单位,用波数作频率单位。波数以符号或表示,被定义为波长的倒数,即:4110===cmμmc式中——:光的振动频率,Hz;c:光速,10310cm。波数的单位为cm—1,其物理意义是指1cm中所包含波的个数。C、分子能量=EEE分子振动转动h振动转动=ch振动转动其中:0.025~1eVE振动,=50~1μm振动;0.004~0.025eVE转动,=300~50μm振动。2、红外光谱的区的划分(0.75~1000m)波谱区近红外光中红外光远红外光波长/m0.75~2.52.5~2525~300波数/cm-112820~40004000~400400~33跃迁类型分子振动分子转动(1)近红外光谱区:低能电子能级跃迁吸收带组成含氢原子团:—OH、—N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及组合频吸收峰稀土及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化学的研究对象;适用于水、醇、高分子化合物、含氢原子团化合物的定量分析。(2)中红外光谱区:研究物质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红外光谱区(最适宜定性分析);(3)远红外光谱区:气体分子的转动能级跃迁;液体与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晶体的晶格振动;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异构体的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氢键、吸附现象研究;该光区能量弱,较少用于分析。3、定性、结构及定量分析的依据定性及结构:特征峰所对应的波长或波数、峰数目、及峰强度;定量:某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是物质浓度的函数,即Lambert—Beer定律也是红外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的基础。6.1.2红外吸收光谱法的特点及应用1、特点①具有高度的特征性;②应用范围广;③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少,属于非破坏分析;④灵敏度低。2、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的重要工具,根据有机化合物红外特征吸收频率,确定化合物结构中基团;也可依据特征峰的强度变化进行定量分析。§6.2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理论(理解)6.2.1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1、辐射能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EEE分子振动转动h振动转动=ch振动转动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产生偶极炬的变化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跃迁,无红外活性:如:单原子分子、同核分子:He、Ne、N2、O2、Cl2、H2等没有红外活性;如:对称性分子的非对称性振动,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跃迁,有红外活性;如: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没有偶极矩变化、但是有极化度变化的振动跃迁,有拉曼活性。6.2.2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1、简谐振子模型的假设假设组成分子的两个原子为小球,化学键为无质量的弹簧,并假设双原子分子的振动方式只能是沿着键轴方向作简谐伸缩振动:2、分子振动方程式在经典力学中,简谐振子的振动频率可由Hooke定律得:2hKE振动-1(cm)2hKc11cm===13072hKKc式中——:以波数表示的简谐振子的振动频率,cm—1;:折合质量,在数值等于1212=mmmm其中,1m、2m:双原子分子中两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上式主要计算双原子分子的伸缩振动频率,对复杂分子中的一些化学键也适用。K:化学键力常数,N/cm,与键能和键长有关;下表为常见的化学键力常数:根据Hooke定律得出2个结论:①键的振动频率与化学键力常数K成正比,即键越强K振动的频率峰出现在高波数区;②键的振动频率与折合原子量成反比,0,连接的键振动频率。根据1cm=1307K和红外光谱的测量数据,可以测量各种类型的化学键力常数。一般来说,单键的化学键力常数的平均值15KNcm,而双键或三键的键力常数约为2~3KK。例1:由表中查知C=C键的K=9.5~9.9(N/cm),令其为9.6,计算正己烯中C=C键伸缩振动频率,实测值为1652cm-1。解:119.6cm=1307=1307=1653.2cm122K例2:由表中查知H—C键的K=4.8,计算波数值和正己烯中H—C键伸缩振动频率,实测值为2892.6cm-1(N/cm),实验值:2885.9cm-1。解:12121.00835.45===0.981.00835.45mmmm114.8cm=1307=1307=2892.6cm0.98K规律:6.2.3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形式及数目1、振动的基本类型分子振动方程式伸缩振动的K比弯曲振动K大;因此伸缩振动出现在红外吸收光谱的高波数区,弯曲振动出现在红外吸收光谱的低波数区。(1)伸缩振动指原子沿键轴方向往复运动,振动过程只改变键的长度,不发生键角的变化。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对于中心原子来说,两个相同原子沿键轴的运动方向相同为对称伸缩振动,相反方向则为反对称伸缩振动。对于同一个基团来说,反对称伸缩振动的频率及吸收强度总是稍高于对称伸缩的频率。(2)弯曲振动指原子垂直于化学键方向的运动。可分为面内和面外两种。面内弯曲振动又分为剪式振动和平面内的摇摆;面外弯曲振动也可分为非平面摇摆和扭曲振动。以上六种振动形式都有其特定的振动频率。一般前三种形式的振动的(两种伸缩及剪式振动)的频率较高,具有较高的能量,形成的谱带在较短的波长(高波数)范围,其它几种振动形式,能量较低,吸收谱带在长波范围(低波数);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引起红外吸收,只有偶极矩(μ)发生变化的,才能有红外吸收。2、基本振动的理论数分子的振动数目与分子中所含的原子的数目有关。一个原子在空间的位置需要用X、Y、Z三个坐标来描述,即每个原子在空间中的运动有三个自由度,那么含有N个原子的分子在空间的运动就有3N个自由度。由于化学键将N个原子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分子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有平动、转动及振动,即: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其中:由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平动自由度=3由N个原子组成的线形分子:转动自由度=2由N个原子组成的非线形分子:转动自由度=3因此:线形分子:振动自由度=35N非线形分子:振动自由度=36N理论上计算的一个振动自由度,在红外光谱上相应产生一个基频吸收带。实际上,绝大多数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图上出现的峰数,远小于理论上计算的振动数,这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①存在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模式,不产生红外吸收,即非红外活性;②存在能量简并态的振动模式;③仪器的分辨率分辨不出频率十分相近的振动模式;④振动吸收的强度小,检测不到;⑤某些振动模式所吸收的能量不在中红外光谱区。例如,线性分子CO2,理论上计算其基本振动数为3N-5=4,但在红外图谱上,只出现了667cm-1(面内和面外变形简并)和2349cm-1(反对称伸缩)两个基频吸收峰。这是因为对称伸缩振动偶极矩变化为0,不产生吸收,而面内变形和面外变形振动的吸收频率完全一样,发生简并。6.2.4影响吸收峰强度的因素1、影响谱峰强弱的主要因素①振动能级的跃迁几率;振动的基频(v0→1)的跃迁几率大于振动的倍频(v0→2、v0→3、v0→4),因此基频(v0→1)的吸收峰强度比倍频(v0→2、v0→3、v0→4)强。②振动能级跃迁时,偶极矩的变化。同样的基频振动(v0→1),偶极矩的变化越大,吸收峰也越强。化学键两端连接原子的电负性相差越大,或分子的对称性越差,伸缩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越大,吸收峰也越强。2、摩尔吸收系数在红外光谱中,一般按摩尔吸收系数的大小来划分吸收峰的强弱等级,其具体划分如下:>100非常强吸收峰vs20<<100强吸收峰s10<<20中强吸收峰m1<<10弱吸收峰w§6.3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理解)6.3.1官能团区和指纹区1、基团频率基团频率:能代表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2、官能团区与指纹区的划分及其作用根据化学键的性质,结合波数与力常数、折合质量之间的关系,可将红外4000~400cm-1划分为四个区:(1)X—H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O—H基的伸缩振动出现在3650~3200cm-1的范围内,它可以作为判断有无醇类、酚类和有机酸类的依据。当醇和酚溶于非极性溶剂,浓度<0.01mol·L-1时,游离的—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在3650~3580cm-1,峰形尖锐,且没有其他峰干扰,很容易识别。当试液浓度↗,—OH伸缩振动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在3400~3200cm-1的范围内出现一个宽而强的吸收峰。注意,解释—OH伸缩振动区时,应排除—NH的干扰。(2)A、饱和碳原子上的—C—HB、不饱和碳原子上的=C—H(C—H)(3)叁键(CC)伸缩振动区(25001900cm-1)在该区域出现的峰较少;A、RCCH(21002140cm-1)RCCR’(21902260cm-1)R=R’时,无红外活性B、RCN(21002140cm-1)非共轭22402260cm-1共轭22202230cm-1仅含C、H、N时:峰较强、尖锐;有O原子存在时;O越靠近CN,峰越弱;(4)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1200cm-1)A、RC=CR’16201680cm-1强度弱,R=R’(对称)时,无红外活性。B、单核芳烃的C=C键伸缩振动(16261650cm-1)苯衍生物在16502000cm-1出现C-H和C=C键的面内变形振动的泛频吸收(强度弱),可用来判断取代基位置。C、C=O(18501600cm-1)碳氧双键的特征峰,强度大,峰尖锐。饱和醛(酮)1740-1720cm-1;强、尖;不饱和向低波移动;双吸收峰:1820~1750cm-1,两个羰基振动偶合裂分;线性酸酐:两吸收峰高度接近,高波数峰稍强;环形结构:低波数峰强;D、羧酸的C=O1820~1750cm-1,氢键,二分子缔合体;(5)X—Y,X—H变形振动区<1650cm-1指纹区(1350650cm-1),较复杂。C-H,N-H的变形振动;C-O,C-X的伸缩振动;C-C骨架振动等。精细结构的区分。顺、反结构区分;6.3.2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不仅与其性质有关,还受分子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因素影响。相同基团的特征吸收并不总在一个固定频率上。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了解影响峰位移的因素将有助于推断分子中相邻部分的分子结构。(一)内部因素1、电子效应(1)诱导效应(I效应)由于取代基的电负性不同,通过静电诱导作用,使分子中电子云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化学键力常数的变化,影响基团振动频率,这种作用称为诱导作用。诱导效应可分为给电子诱导效应(+I)和吸电子诱导效应(-I):例如,当有电负性较强的元素和—C=O上的C相连时,由于诱导效应,就会发生O上的电子转移,导致—C=O键的力常数↗,因而使—C=O的吸收峰向高波数区移动。诱导效应吸收峰向高波数区移动的程度。(2)中介效应(M效应)氧、氮和硫等原子有孤对电子,能与相邻的不饱和基团共轭,为了与双键的π电子云共轭相区分,称其为中介效应(M),分为+M和-M效应两种,+M效应能使不饱和基团的振动频率降低,而自身连接的化学键振动频率升高,电负性弱的原子,孤对电子容易给出(如N比O易给出电子),中介效应大,反之则中介效应小。如酰胺分子由于中介效应,羰基双键性减弱,伸缩振动频率降低,而C—N键的双键性增加,伸缩振动频率升高。如果分子中同时存在着I效应和M效应,哪种效应大,哪种效应起决定作用。IM>诱导效应起决定作用振动频率向高波数移动;反之,则向低波数移动。例如:饱和酯的C=O一般为1735cm-1,比饱和酮的C=O(1715cm-1)大,因为—OR的-I效应比+M效应大,所以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