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要走的路还很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减负,要走的路还很长〔关键词〕减负;思考;对策〔中图分类号〕G46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0463(2008)04(A)―0004―03主持人半山:减负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到要“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负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什么是负担?来自何方?怎么减?长期以来,外界“一相情愿”高呼减负,而学校里依然我行我素。其实,减负并不是给学生少布置几个作业那样简单。首先需要我们弄清到底什么是该减的,什么是不该减的,“减负”工作落不实的问题出在哪里。周爱保(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民日报》的一则消息称:2007年9月15日,重庆永川市城区一位家长每天接孩子,替孩子背沉重的书包。孩子书包里除了课本、作业本以外,还有许多老师推荐的教学辅导书和课外读物,足有七八斤重。没办法,家长只好替孩子背书包,成了名副其实的“书童”。2007年10月26日,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颁布局长“一号令”,要求全区小学、初中学生书包重量限制在学生体重的10%以内,并明确规定,如果查到学生书包严重超重的现象,区教育局将追究校长的责任。减负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各地教育部门不断有强硬的政策出台,但学生的负担却是“越减越重”。追本朔源,书包重的真正原因,与应试教育的扩张有很大的关系。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考试制度的问题,其深远的影响必须值得我们深思。应试教育的冲击早已走出学校,成为学校教育冲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最大动力。在合理的教育体系中,家庭、学校、社会应该是三位一体的,并负担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其采取的方式和考核办法也是有区别的。但是,应试教育的方法和观念已经冲击到家庭和社会,各种培训班及考级制度把应试教育的方法全带到了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真正应该完成什么,怎么去开展,很多家长依然是陌生的。应试教育已经渗透到孩子的性格养成中。巴甫洛夫曾指出:“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生活期间受生活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二者之间的混合物了。”就是说,孩子先天的神经系统的特性影响到性格,但决定性格的还是后天环境。孩子长期生长在一个严格的考试评价系统之中,这样的评价系统必然导致孩子性格的非健康发展。应试教育使得教育技术很难走出窠臼。教育技术包括两方面: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很多人都仅仅把教育技术看成是只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忽略了无形的智能技术。这也是虽教辅设备日趋先进,但对教育没有起到应有作用的重要原因。而智能技术的使用,可以对过去不能考的东西进行考核,可以对人的能力、知识进行整体的评价。要走出“减负”越减越重的怪圈,各种外表强硬的行政制度必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要想为学生彻底减负,就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扩张和影响着手,准确定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目标、方法,以新的教育技术为基础建立新评价系统。减负的路还很漫长,只有清除应试教育的流毒,把学校教育送回到学校之中,减负才能迎来新的曙光。王贵龙(平凉市崆峒区教育局教研室):这几年学生的负担似乎不是减轻而是在不断加重。烦恼的孩子、问题少年、难教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过重的课业负担,成绩上不去、学习很累的阴云笼罩在学生心头,挥之不去。问题是,这个已经带有社会性的问题为什么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并没有因为高喊了几年减负而好转呢?一是教育中分数挂帅、打题海战。要彻底实施素质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多而复杂,谁如果认为这仅仅是老师、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那就太书呆子气了。教育部门一方面搞素质教育,另一方面抓考试成绩,大会小会强调“成绩要走在全省兄弟市县前列”。这使得成绩挂帅、题海大战又大行其道,评价体系也用现成的一套。如此一来,认真进行素质教育的老师,便撞在应试教育的南墙上,狼狈不堪了,学生负担怎能不加重呢?一些教育者不关心教育方式,只关心学生的分数。许多老师硬要求学生背课文,大量抄写习题,有些老师甚至让学生把数学练习册抄几次。结果,考试时背课文、抄作文的学生成绩就高,在成绩面前,搞素质教育的比不过搞应试教育的,这是铁的事实。现在许多校长只要看到学生成绩上去了,就眉开眼笑,成绩怎么来的不过问。一部分老师搞题海战,另一部分老师就动摇了,反正大家都这样教,何乐而不为呢?二是至今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如今的教育评价体系还是传统的,外头绕来绕去绕了许多素质教育的“花草”,这不过是演戏给别人看的。外套虽然是洋装,贴心的还是土皮袄,让人感到哭笑不得。对老师不断量化、细化、精细化的评价体系,脱离教育实际。现在量化考核十分流行,经过有些土专家细化、精细化的“加工”最后都变成数字化了。我看这是把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搞得更复杂、更八股、更没生机可言了。春秋时的孙阳善于识别千里马,他写了一本书叫《相马经》,书中孙先生大约用了量化的考核方案,说千里马的头像什么、眼睛像什么,蹄子像什么等。他儿子照着书上说的去找千里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给孙先生抱回了一只碗大的癞蛤蟆。我想,对教育质量量化考核可用,但要用素质教育做“心脏”,量要有度,细化也要有度,不是越细越好。我们考核精密仪表、航天器材不精细的话,飞船、火箭升不了空,但对教师素质教育成绩考核太精细,却要像孙阳的儿子一样闹出笑话的,教师的道德水平、人格魅力等是无法量化出来的。阻碍减负的原因还能找出许多,问题是减轻学生负担的良方何在?我想用新的评判体系引导老师改变,使老师感到靠加重学生负担提高“教绩”行不通,这才是可行之法,否则应试教育的弊病就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董润焰(甘南州教育局):“减负”,其目的在于“减”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不恰当的“减”法反而是在给学生变相加码。特别是那种以“减负”为名,以陈旧的教育观念和粗糙随意的教学方式开展的教育教学,只能衍生出更加繁重的学业包袱,其特征是将旧的教育教学模式稍加改头换面之后,以形式上的花哨掩饰骨子里的简单、生硬和粗暴,产生的直接后果则是让学生在“减负”的美丽谎言下背着比以往更沉重的书包。其一,由于课程与教材内容的调整充实,使得单位课时的信息量明显增加,而很多教师对新教材、新教法的接受和处理十分简陋,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变为“蜻蜓点水式”的提示或者提纲挈领式的点拨,形式上似乎创新了,实际上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仍旧是以单一的方式填充大量知识信息。学生要较好地理解、掌握、消化和吸收大量信息,就不得不求助于更多的课外辅导,课外去参加这样那样的补习班也就不足为怪了。对孩子们而言,他们全盘接受来自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的督促,课业负担比以往只是分成了几个部分,总量非但没减少,反而是增加了。其二,在素质教育鼓励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口号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日趋表面化、程式化,特别是布置作业时的随意性和形式化,将大量的朗读、背诵、抄写、听写等学习过程的指导、检查任务转嫁给家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双管齐下未尝不是好事,可是当家庭教育沦为粗疏随意的学校教育的“帮工”时,给孩子带来的问题可能远不止是多写几篇作业那么简单。其三,“简单重复”是被我们无数次批驳过的落后教学方式,可是当教师对这种方式产生了不可救药的依赖性时,各种变相增加或者转嫁课业负担的做法还是普遍存在。比如,教辅练习用书在“减负”政策下被大大削减,可是教师还是会找机会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善意”的推荐各种名称各异但内容相差无几的辅导书。因此,减负的关键要打破“伪素质教育”观念及其统领下的教育教学方式所制造的种种怪圈,坚决抛弃被动模仿和搬用所谓的新教法、新学法的形式主义作风,做一些真正有益于学生成长、有利于传播知识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才是真正实现“减负”之道。解修亮(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根据我们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来自于学校层面,在笔者近期的一次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中发现,在学校层面,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很大减轻的情况下,多数学生和教师普遍认为:目前的课业负担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对学生的“加压”有多种形式,给学生布置重复性的机械训练的作业;设置额外的书面作业、让学生参加各种辅导班或请家庭教师等。素质教育认为不能将学生训练成“考试机器”,不能仅仅为考试而教。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许多学生家长(包括一部分教育者)将素质教育理解成在平时教育的基础上多加几门文艺学科,比如书法、舞蹈等科目。“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正是对这种理解的生动写照,在学习科目上做加法。目前学校课业负担的减轻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空闲时间,许多学生家长就利用这些时间给学生报名参加各种特长班的学习。“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这是谁也无法否定的现实。家长普遍认为,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考入理想的大学才是真正的成才,才算是有出息。在这种“人才观”的指引下,学校进行的减负在家长那里就变了形式,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是考大学,如果考不上更好、更高一级的学校,就是教育的“失败”。学生家长甚至会持有“谁真正给孩子减负谁就吃亏”的心理。所以,一方面他们对学校的减负举起一只手,另一方面又投上反对票。就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来看,农村的教育条件与城市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就我们目前的招生制度来看,城乡学生考试用的是同一张试卷,同样的录取分数(有的教育条件非常好的大城市的录取分数甚至比农村更低),“和城市的学生家长相比,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社会资本相对较少,在各种机会面前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只有依靠较好的学习成绩,确切地说,只有依靠孩子较好的考试成绩和城市学生竞争,学生家长只能信奉“勤学苦练,提高成绩”的原则,给孩子加压。因此,从家长、学生到老师都非常清楚:只要考试成绩好,才能在竞争中有一些优势。校外补习班、特长培训班等就是抓住了家长的这种心理。赵忠心(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近年来,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减少文化课程,减少作业或者不留课外作业,增加了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对学生来说这是好事,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可是有的学校一方面在学校内“减负”,另一方面却给学生家长提出了辅导孩子学习的要求,无形中是给孩子和家长“增负”;也有的家长因为学校的“减负”而紧张起来,担心课堂知识学少了,孩子考试得不了高分;担心作业少了,孩子贪玩“收不住心”。于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课外补习班、提高班,给孩子留家庭作业。在学习的重压下,孩子们点点滴滴的不良生活习惯开始形成,在疲惫中很难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在不知不觉中威胁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到头来,又会由于体质下降、精力不足而影响学习效能,甚至耽误了学业。如果家长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和些,不逼着孩子上那些他们不感兴趣的各种“班”,不让孩子参加那些对提高素质没有意义的考级、竞赛,孩子自然就可以多些自主支配的活动时间,多些休息时间,多些轻松和快乐。主持人半山:通过以上各位老师及专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负担不是来自单方面的,而是有其复杂的历史、社会、制度和现实的根源。这并不是通过制定几项措施、开几个会就能解决得了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减负,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陈富祥策划)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