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山字头与京字头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山字头与京字头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书写时的细微变化。2.能临写好“崇、岑、玄、亭”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体验书写的快乐,感受书法之美。结构比例适当教学分析1.教材编写分析《山字头与京字头》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板块包括了“要领图解、我来动笔、练一练、比一比、临习指导知识链接”六部分,要求掌握山字头与京字头这两个偏旁的基本写法,把握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准确地书写带有这些偏旁的字,注意间架结构,逐步做到用笔精准,结体匀称,端正美观。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掌握山字头与京字头的书写要领。难点:初步掌握带有山字头与京字头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教具准备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板书设计山字头与京字头山字头三坚略短,呈扁势京字头点居横中,横画伸展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整体感知:用幻灯出示“崇、岁、玄、夜”四字,请学生说一说这四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的偏旁分别是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山字头与京字头》二、学习新知学习山字头与京字头的写法(1)出示图解,教师运用投影仪进行示范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须),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山字头与京字头的书写笔顺和笔法(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山字头:中间竖短而斜向左下,竖折分笔写成,右短察整体左低右高京字头:先写点再写横。点取直势,形态粗壮,横画细左低右高(3)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书上“我来动笔”几个字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4)评一评: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2.临写范字(1)教师示范书写“崇、岁、玄、夜”四字(或播放相视)边写(放)边对“崇、岁、玄、夜”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崇”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三竖略向左斜,竖折的竖画和横画分开两笔写成:中间的宝盖向右伸展:下部“示”的竖钩与山字头的竖在同一中心线上,左右两点相互呼应。“岁”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三竖略向左斜,竖折的竖画和横画分开两笔写成:下部笔画较多,注意穿插和避让,应写得紧凑一些,斜钩向右下伸展。“玄”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点居横中,为竖点;下部的撇折起笔不碰到横画,末笔的点画饱满圆润。“夜”字为上下结构,上合下开;京字头点居横中,为侧点下部的单人撇画向左伸展,“夕”笔画紧凑,末笔捺画伸展。(2)学生临习,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3)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学生点评,教师穿插指导。(4)总结书写规律:山字头与京字头的宽窄应与下部协调配合三、拓展延伸1.拓展训练: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玄、夜、言”,请学生比一比不同书法家书写京字头的特点。2.了解《礼器碑》。(1)出示《礼器碑》,请学生欣赏。(2)请学生说说看了《礼器碑》的感受。(3)教师介绍《礼器碑》,帮助学生了解《礼器碑》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四、自主练习1.请学生观察“岑、岂、亭、京”四字,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岑”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较小,“今”部的舒展,最后一笔为短竖。“岂”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竖画较为倾斜,最后一写作短撒:下部“豆”的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二,注意横向笔画之间的距离:“口”较扁,末笔横画伸展,托起上面部分。“亭”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比中间的秃宝盖窄:末笔与首笔点在同一中心线上,出钩较长。“京”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点居横中,横画伸展;下部“曰”上宽下窄,“小”的竖钩与首笔点中心对正,左右两点分得较开,呈八字形,相互呼应。2.学生临习“岑、岂、亭、京”四字,教师巡视指导五、整理反思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山字头和京字头的写法,并且在书写相关的字时感受到了山字头和京字头的变化和运用。3.清洁、整理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