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方向1、各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体形、体表、结构、消化、运动、呼吸、生殖等特征)2、常见种类3、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动物的分类根据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将动物分为两大类:1、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2、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划分。动物界中的第一大类群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是昆虫;动物界中的第二大类群是软体动物;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是鱼。无脊椎动物动物类群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身体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身体细长,呈圆柱形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体表有刺细胞背腹扁平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有口无肛门有口有肛门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运动器官是足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一、腔肠动物1、常见种类:①海洋中: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②淡水中:水螅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可食用,如:海蜇。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可形成岛屿、加固海岸,为鱼类提供栖息场所。3、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刺细胞,在触手处尤其多。4、水螅(P5图5-4)①生活环境: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②体壁组成(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这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它们分泌的胶状物质。③捕食和消化过程:水螅靠触手捕食,触手上有刺细胞。刺细胞是由外胚层分化形成的,里面藏着刺丝和毒液。水螅通过触手把食物送进口内,在消化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剩余的食物残渣从口排出。④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环境好时);有性生殖(环境差时)二、扁形动物1、常见种类:①寄生生活: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猪肉绦虫;②自由生活:涡虫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大多数会引起一系列寄生虫病例如:日本血吸虫会通过中间宿主钉螺感染人。3、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这是某些扁形动物的特征。三、线形动物1、常见种类:①寄生生活:蛔虫、蛲虫、钩虫、丝虫、小麦线虫;②自由生活:秀丽隐杆线虫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引起寄生虫病,如:蛔虫病;②秀丽隐杆线虫是重要的实验动物。3、蛔虫的寄生部位:人的小肠4、蛔虫病的预防:P8①注意个人饮食卫生;②要管理好粪便。5、日本血吸虫(扁形动物)、蛔虫(线形动物)等寄生虫的身体结构特点: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四、环节动物1、常见种类:蚯蚓、沙蚕、蛭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②蛭: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③蚯蚓:A、疏松土壤;B、提高土壤肥力;C、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3、蚯蚓①靠近身体的前端有环带②身体分节的意义:使运动更加灵活。③腹面有刚毛,刚毛的作用是辅助运动。④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⑤营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分解者。4、蚯蚓的运动是仅靠刚毛完成的。(×)→蚯蚓体壁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5、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使蚯蚓的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维持蚯蚓正常的呼吸。6、雨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来是因为雨后的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五、软体动物1、常见种类:①水生的:双壳类(缢蛏、河蚌、扇贝、文蛤)、石鳖、乌贼、章鱼、鲍鱼②陆生的:蜗牛、蛞蝓(俗称鼻涕虫)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利的:①食用,如:缢蛏、扇贝、牡蛎、章鱼、鲍鱼②药用,如: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③做装饰品,如:螺壳、珍珠不利的:传播疾病,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3、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蛞蝓(俗称鼻涕虫)没有贝壳。乌贼、章鱼的贝壳已退化到身体内部。4、双壳类动物的结构与功能:①贝壳:保护作用②外套膜:保护,形成贝壳③足:运动器官④鳃:呼吸器官⑤入水管和出水管:食物和气体进出的通道六、节肢动物1、常见种类:昆虫(蝗虫、七星瓢虫、蜻蜓、苍蝇、蚊子、蚂蚁)、蜘蛛、蜈蚣、虾、蟹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利的:①食用,如:虾、蟹②药用,如:蝎、蜈蚣、蝉蜕③可传播花粉,如:蝴蝶、蜜蜂④作为实验材料,如:果蝇不利的:蜱、蚊子、螨虫会叮咬人,并传播疾病。3、昆虫的基本特征:有1对触角、3对足,一般有2对翅。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4、昆虫需要定期蜕皮的原因:外骨骼限制了昆虫的发育和长大。例如:“金蝉脱壳”的壳指的是外骨骼。5、蝗虫(P15图5-16)的结构特征:①身体分节:头部(1对触角、单眼和复眼、口器)→感觉和摄食;胸部(3对足、2对翅)→运动中心;腹部→容纳内脏器官,且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②附肢(触角、足)分节→意义:使昆虫的运动更加灵活。③体表有外骨骼→作用:保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脊椎动物动物类群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体表覆羽体表被毛体表常有鳞片覆盖前肢变成翼胎生哺乳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用肺呼吸有喙无齿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有气囊辅助肺呼吸生殖方式卵生体外受精卵生体内受精卵生体内受精胎生体内受精一、鱼1、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2、鱼的外部形态:①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②体形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③体表常有鳞片覆盖→保护作用鳞片表面有黏液→减少水中运动阻力3、鱼鳃的哪些特点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①鳃丝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②鳃丝既多又细,在水中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4、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与从鱼口流入的水相比,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5、常见的鱼类:①淡水鱼:“四大家鱼”(青、草、鲢、鳙)、鲤鱼、鲫鱼②海水鱼: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鲨鱼、石斑鱼、比目鱼注意:海马也是鱼类①章鱼、墨鱼(乌贼)、鱿鱼、鲍鱼→软体动物②娃娃鱼(大鲵)→两栖动物③甲鱼(鳖)、鳄鱼→爬行动物④鲸鱼→哺乳动物6、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课本P23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渔业发展的重心已经从捕捞业转移到养殖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7、在水中生活的动物一定用鳃呼吸。(×)①鳃:鱼、河蚌(软体动物)、虾(节肢动物)、蝌蚪(青蛙的幼体)②肺:鲸鱼、海豚、海豹。(哺乳动物)③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水螅(腔肠动物)二、两栖动物1、常见种类:青蛙、蟾蜍(癞蛤蟆)、蝾螈、大鲵(娃娃鱼)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捕食害虫,如:青蛙、蟾蜍②药用价值,如:蟾蜍分泌的毒液——蟾酥③食用价值,如:牛蛙3、蛙类数量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①人类的乱捕滥杀;②稻田多施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③水域面积缩减。4、青蛙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①前肢短小→支撑身体;②后肢发达→跳跃;趾间有蹼→划水;③成体可用肺呼吸,还可通过皮肤辅助呼吸。(皮肤:裸露,分泌黏液,密布毛细血管)三、爬行动物1、常见种类:蜥蜴、龟、鳖(甲鱼)、蛇、鳄鱼、避役(变色龙)2、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利的:①食用,如鳖;②药用,如鳖甲、蛇毒;③捕食害虫,如避役(变色龙)不利的:毒蛇会伤人。3、蜥蜴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①头部后面有颈→使头可以灵活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②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③皮肤干燥,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保护;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④用发达的肺呼吸⑤在陆地上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四、鸟1、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鸟、蝙蝠(哺乳动物)2、鸟类都能飞行。(×)→举例:鸵鸟、企鹅不能飞行。3、鸟适应空中飞行的特点:(1)外部形态:①体形: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阻力②体表:覆羽→保温(绒羽)、飞行(正羽)③前肢变成翼→飞行器官区别:昆虫的飞行器官→翅3、鸟适应空中飞行的特点:(2)内部结构:①骨骼:轻、薄、坚固,有的中空→减轻体重②胸骨有龙骨突→附着发达的胸肌③胸肌发达→产生飞行动力,能牵动两翼飞行3、鸟适应空中飞行的特点:(3)生理:①食量大→持久供能;消化能力强→及时供能;直肠短,排泄快→减轻体重②循环系统完善: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高效运输氧气,维持体温3、鸟适应空中飞行的特点:(3)生理:③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鸟类每完成一次呼吸,氧气经过肺两次,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肺→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A、辅助呼吸;B、散热;C、减小身体比重;D、减小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鸟的其他特征:有喙无齿4、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捕食鼠类、农林害虫,如:猫头鹰、啄木鸟、大山雀②食用价值,如:鸡、鸭、鹅③观赏价值5、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爬行动物和鸟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6、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鸟、哺乳动物。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无脊椎动物7、体温恒定对于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意义:①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②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③扩大分布范围。五、哺乳动物1、常见种类:①陆地:猪、牛、羊、马、猴②水中:鲸鱼、海豚、海豹③空中:蝙蝠注意:鸭嘴兽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但它属于哺乳动物,因为它能哺乳。2、结构特征:①体表被毛→保温作用;②是恒温动物③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④牙齿分化(课本P38“观察与思考”图)→提高摄食能力,增强消化能力※门齿→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食物;犬齿→撕咬食物※A、植食性动物:牙齿分为门齿、臼齿;门齿、盲肠发达。→与动物的植食性相适应。※B、肉食性动物:除了具有门齿和臼齿外,还有发达的犬齿。→与动物的肉食性相适应。2、哺乳动物的结构特征:⑤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优势⑥用肺呼吸,体内有膈(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3、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利的:①食用价值,如:牛、羊、猪②人类得力的助手,如:导盲犬、警犬③经济价值,如:貂、貉、狐的皮毛;④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利的: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人类对有害动物进行合理防控是必要的。小结:1、下列动物的哪些结构能够进行气体交换?①蚯蚓——湿润的体壁(√)②缢蛏(双壳类)、鱼——鳃(√)③蝗虫——气门(×)蝗虫的气门是用来呼吸的,但是气体交换的部位是在气管。气门是气管的开口,类似于人的鼻孔。1、下列动物的哪些结构能够进行气体交换?④青蛙——(幼体)鳃、(成体)肺和皮肤(√)青蛙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⑤鸟——肺和气囊(×)鸟呼吸时,气体交换的部位在肺,气囊只辅助呼吸,并不进行气体交换。2、动物的体表①腔肠动物——有刺细胞②线形动物——有角质层③软体动物——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④节肢动物——有坚韧的外骨骼⑤鱼——有鳞片⑥两栖动物——皮肤裸露,分泌黏液⑦爬行动物——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⑧鸟——体表覆羽⑨哺乳动物——体表被毛3、动物的体形①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②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③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④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⑤鱼类、鸟类:身体呈流线型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