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会主持词各位老师:作为语文老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那就是语文到底“教什么”。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语文教学就处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两端飘忽不定。直到2011版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性质的定位凸显了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于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成为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今天的教研会,我们就聚焦这一热点,开展基于课例的现场研讨,我想本次活动的意义也正在于寻求热点问题的突破吧。此外,“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在不同的年段,针对不同的文本会有不同的要求及操作方式。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课堂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应该把握一个怎样的度?落脚在哪里?有哪些适宜的路径?让我们一起带上这些问题,走进课例,去寻找二年级课堂里的“语用”实践密码!上午主要呈现三节课例,第一节是由学院路小学金秋馨老师带领二(5)班的孩子一起品味《最大的书》;第二节是由实验小学陈芳老师带来的《画风》,上课班级我校二(4)班的孩子们。第三节由白云小学杨双双老师带我们走进《雷雨》。好,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堂,仔细观察、用心领悟、静静思索——感谢三位上课老师以及他们所在的团队,向我们献上了三道“语用”大餐,从段落到句子乃至词语,既有类别的特征把握,也有细处的审度揣摩,更有独到的探求,让我们看到了有关语用教学的思考正在推陈出新。再次感谢三位老师的辛苦劳作和倾情演绎。分组讨论安排说明。下午1、老师们,语文教学应当是远离浮躁,回归清静的;是远离现象,回归本质的;是远离浅表,走向深刻的;是远离机械,追求灵动的;也是远离单一,追求综合的。我们关于语文教学的研讨也当如此!课例已经咀嚼、回味。教研活动之于我们的价值最大化,应在于我们观课之后的参与式研讨,它能帮助我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沉淀下教学的智慧与谋略,让我们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获得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2、“水相荡而生涟漪,石相击而生灵光”,聆听了各校教师代表的观课印象后,让我们隆重地请出本次活动的总设计师李老师为我们作“专业引领”,掌声欢迎。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李老师循循然善诱也,如有所立”,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李老师。老师们,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今天的活动,在三节成功课例的基础上,李老师的专家引领和我们一线老师的原野性观课思考和谐共振,深度融合,从而使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相信现在,大家对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肯定拥有了更真切,更到位,更深入地体验与思考。让我们带着李老师的真知灼见,整理沉甸甸的收获,以及新的困惑与思考走向我们的语文教学广阔的原野!本次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认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