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关于区域1.什么是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3.区域范围:有大有小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案例选择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范围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范围松嫩平原位于东北腹地,东靠长白山地,西接科尔沁草地,北枕大小兴安岭,南至辽河干流以北,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共辖5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9.5万平方千米。2.区域性都位于东部季风区,靠近沿海3.差异性1)自然环境两个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30º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43ºN—48ºN,地处东北地区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土地条件以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分散分布以黑土为主,多为旱地,集中分布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2)生产活动农业工业商业交通水热组合种植作物作物熟制备注长江三角洲好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熟或至三熟河湖水面广水产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运入矿产)商业贸易发达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口,水运交通便利松嫩平原不是很好玉米春小麦大豆一年一熟西部降水少,草原广布发展牧业是我国重化工业基地(石油煤铁)不太发达铁路发达(滨洲线滨绥线京哈线)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的发展阶段2.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后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人地关系已呈现出不协调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后期阶段发展措施克服不协调的因素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引进新的技术改革区域的经济结构产生新的增长活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早期:农业社会:现代社会:人们改造利用自然能力低下,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耕地破碎,导致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粮食商品率低,粮棉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2.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合称为3S3.应用范围4.作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检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①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②有助于深入分析区域动态变化过程③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面的资料,及时安排防灾、救在工作④根据各种要求对受灾地区进行快捷且较为准确的统计二、遥感(RS)1.什么是遥感?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关键装置传感器3.主要环节被动式传感器(照相机)主动式传感器(雷达)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4.工作流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5.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6.特点7.分类范围大、速度快、人力和财力投入少手段多、信息量大、用途广、地面限制少遥感技术图像方式非图像方式被动方式主动方式———摄影法扫描法宽波段摄影多波段摄影光学机械扫描(多波段扫描仪)电子束扫描(反束光导管摄影机)自扫描(电荷耦合器件)侧视雷达和激光雷达(主动式和被动式)————雷达高度计雷达散射计微波辐射计红外辐射计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定义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2.包括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3.功能为全球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3.特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4.应用:定位: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高程导航:利用GPS为导航服务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定义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2.工作流程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3.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GIS。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资源清查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管理宏观决策4.优点(1)信息大,使用方便。(2)功能强大完备。(3)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5.应用案例——香港地理信息系统部分显示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技术之间的关系:遥感获取全球定位系统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应用、评价地理信息系统2.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A.含义B.数字地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视电话、网络购物、无纸交易、电视会议、视频点播、居家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游戏、知识点播。C.区域范围可大可小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二、能源资源的分类一、能源供应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分类非可再生能源特点:①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②有限的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三、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比重。四、资源开发条件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山西省主要的煤田和煤矿大同煤田宁武煤田河东煤田西山煤田霍西煤田沁水煤田煤矿大同平鲁朔州太原阳泉介休霍州襄垣晋城煤田五、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1)储量丰富1/32)分布范围广40%3)煤种齐全104)煤质优良三低一高5)开采条件好厚浅露化六、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挑战1.人均资源量少。2.人均能源消费量低。3.单位产值的能耗高。4.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5.能源安全受到威胁。七、能源基地建设①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六大煤田九大煤矿)。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包头焦作石家庄秦皇岛黄骅港神木孟塬大同北京太原忻州京同秦大线包线线线线石黄神蒲太线太焦京原线长治邯郸线邯长孟塬忻州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图3.5)。山西煤炭工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A.来自自身开采技术水平的限制B.来自其它能源形式的大力发展(天然气、电力、新能源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核电沼气山西省应采取的对策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B.加强煤炭的综合利用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的资源条件:A.煤、铁、铝土资源B.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生态八.能源的综合利用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三条综合开发的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A.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B.在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的推动下,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图3.8),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C.促进了山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九、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2.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3.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⑵调整产业结构⑶“三废”的治理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河流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1.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2.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3.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4.滋润了土地。5.哺育了人民。6.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二、关于流域1.概念流域是一个从源头到河口的天然集水单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2.组成流域由干流、支流(一二级支流)、分水岭、河口组成。3.流域的特性①特殊性。每个流域的特征各不相同,有的流域适宜人类生存,先形成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②整体性。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构成一个整体。三、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影响: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1)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况①位置②发源③注入④地形⑤气候亚热带热量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类型:特征:降水季节变化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根据流域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水文特点有:田纳西河水文特征:流量很大,水量大,含沙量低,航运便利;水流甚急,落差大,水能丰富;支流多,水位变化大,季节变化大,易泛滥成灾;无结冰现象。⑥水系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图3.17)。缺点: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⑦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A.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B.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C.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2)河流流域各部分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四、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9世纪后期,对田纳西河流域进行掠夺式开发,产生的严重后果1)土地退化2)植被破坏3)环境污染田纳西河流域主要流经的农业带:棉花带五、流域的综合开发1.流域的开发的核心河流的利用与治理。即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2.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3.1933年以后,TVA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世纪—8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水平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地形土壤气候水份热量热带(7500℃)→一年三熟亚热带(7500℃~4500℃)→一年两熟到三熟暖温带(4500℃~3200℃)→一年两熟到或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