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锦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2日在锦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魏俊星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一、2010年工作总结和“十一五”回顾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咬定“两个不低于”的发展目标,全力推进沿海、县域、城区三大经济区域协调发展,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16亿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亿元,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0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亿元,增长3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0亿元,增长18.9%;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增长36%;实际利用域外资金400亿元,增长86.9%;出口总额11亿美元,增长3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7422元,增长12%。(一)沿海经济带建设日新月异沿海经济带“五大板块”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大开发大开放格局全面拉开。锦州港完成港建投资21亿元,创历史新高。港口吞吐量达到6006万吨、集装箱运输70万标箱。209、210泊位建成投入试运行,中电投专业化煤炭码头、龙栖湾港区开工建设。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中北石化60万吨润滑油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白沙湾行政生活区建设快速推进,滨海体育中心、职教园区等一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龙栖湾新区获批省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际铁路、疏港铁路纳入省部计划,龙栖湾大道建成通车。年产240万吨差别化纤维、台湾光电产业园、锦州旭龙太阳能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光伏和石化轻纺“双千亿”产业基地全面启动。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项目获批筹建。大有经济区起步区实现“七通一平”,中冶京诚标准厂房、科诚电阻器、光华航模发动机等项目全面推进。建业经济区规划和航空物流城规划初步完成,锦州湾机场选址获国家批准,航站区回填工程全部完成。(二)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全年共实施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7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79户,增加76户。石化、铁合金、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光伏、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等新兴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石化公司130万吨加氢裂化、中信锦铁中低碳锰铁扩能改造、锦州佑华硅2000吨单晶硅、锦恒汽车安全系统产业化、辽宁天合1.9万吨织物整理剂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试运行,全年实现光伏产业产值1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值70亿元、精细化工产值85亿元。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高。全口径完成专利申请539项,65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2心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90亿元,增长26.9%。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效缓解,12家担保机构累计担保企业37户,12家小额贷款公司获准开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5个项目获省节能专项资金支持,9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行,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全年减排二氧化硫2.6万吨、化学需氧量2.1万吨,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6%。(三)农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现代农业建设快速推进,五大产业结构和五大运营体系不断完善。粮食总产量达到36.4亿斤。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0.3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35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40个。新增产业化龙头企业78户。订单农业面积达到260万亩,“三品”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到252万亩。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20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灌溉面积11.4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5万亩、改善涝区面积17万亩。新增耕地6万亩,耕地总量继续保持正增长。重大动物疫情连续五年零发生,畜产品安全水平全国领先。气象预报预警、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锦凌水库水源涵养林、可视荒山绿化等8项生态工程快速推进,人工和飞播造林40万亩。新建“一池三改”沼气池1.4万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4处。新建乡镇客运站7座,县(市)乡公路大中修工程顺利完工。完成整村推进项目32个,3.9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稳定解决。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一县一业”全面确立。庞河、沟帮子、七里河、大有等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亿元,“五通一平”建成区面积达到22.6平方公里,累计入驻企业150户。国大乳业12座现代化奶牛养殖场项目已有6座建成投入使用,30万吨液态奶项目竣工试生产。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1%。凌海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全省排名第十,黑山、北镇、义县分别升至31位、36位、37位,第一轮“双增升位”目标胜利完成。县城改造和扩建工作全面启动,中心乡镇建设加快推进,黑山八道壕煤矿棚户区改造创造了当年搬迁、当年建设、当年交付使用的辽宁棚改新速度。(四)城区经济和服务业蓬勃发展城区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成效显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4.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域外资金到位额增长92%。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中央大街十里商街改造控制性详规已经完成,重点项目建设及老城区开发改造全面启动。锦州国际酒店、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竣工。地一大道、茂业百货、亿隆国际广场、家乐汇广场等33个商业项目开工建设,太阳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始拆迁,港口局、“八大局”及周边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在洽谈推进。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474家,农村消费市场日益活跃。农展会、古玩节、房交会等大型展会收效明显。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850万平方米,投资93亿元,增长88%。凌海大有温泉旅游风情小镇和义县七里河温泉旅游度假村项目列入省首批重点开发项目,凌河区紫荆温泉度假村项目列入市区重点开发项目。锦州银行在哈尔滨、丹东设立分行。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62%。(五)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坚持以沿海经济带产业园区和县域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积极开展“走出去”和“请进来”招商活动,中国光伏之都、中央大街十里商街、中国海洋城等主题概念招商和锦州湾投资座谈会、锦州光伏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天津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等活3动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越来越多的央企、知名大企业集团开始看好锦州、投资锦州。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鼓励出口政策,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确保了外贸出口稳定增长。锦州正式成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再一次获得“国家级名片”。国企改革稳步推进。35户企业完成改制任务,5户企业政策性破产进入法律程序,9户企业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热电总公司调整生产经营结构进展顺利。燃气总公司和污水处理厂股份制改造全面完成,率先在省内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六)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成就显著就业再就业态势良好。网上创业工作全面推开,成功组建了网商创业孵化园。完成普惠制培训3.8万人、实名制安置就业5.6万人,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为零,登记失业困难家庭大学生当年100%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0.3、118.9、37.7、27、16.5万人。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标工作顺利完成。新建区域性中心敬老院5所,新增城乡社区公共用房5000平方米,10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完成过半。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实施,新增实物配租1769户、租赁补贴1348户、经济适用住房2500户。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开发区“双高普九”通过省评估验收。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完成危房改造2万平方米。新华书店转企改制加入北方传媒取得阶段性成果。4家博物馆和纪念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农家书屋三年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大型舞蹈诗《大辽西》获省第二届文化艺术政府文华奖,市图书馆获“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辽西木偶戏”、“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亮相上海世博会。广播电视主题报道、舆论监督和大型宣传活动影响广泛。圆满承办了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成效明显,“一个中心、多个专科”建设逐步深化。公共卫生均等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和“救助贫困母亲行动”,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女孩和贫困母亲得到有效救助。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96‰。城市建设管理全面推进。锦凌水库建设初具雏形,一、二期移民工作正式启动。云飞大桥建成通车,广州街公铁立交桥、中环路三期续建等工程顺利推进。市府路、云飞街等11条街路新建大修改造任务如期完成。小扒沟带状公园、云飞南街等新建绿化工程和43条街路、14个公园广场、8个街心绿地补植工作全部完成。接收社会自管二次泵站13座,拆除并网小锅炉45台。“门前三包”和街路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和谐锦州建设取得新成就。锦州获得“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殊荣。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圆满完成“五五”普法任务。人民调解工作取得新成绩。成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477件。强化产销衔接,加强价格监管,物价保持总体平稳。公安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新装动态视频监控探头2.6万个,社区巡逻与街面武装巡逻、警务工作站实时查控联动防控格局全面形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打击刑事犯罪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市、县两级信访大厅建成投入使用,一批信访积案妥善化解,越级上访量“减量退位”。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继续保持了安全生产的平稳态势。(七)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的社会监督,坚持定期向市人大和市政协报告、通报工作,积极采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全年共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378件,见面率、满意率均达100%。4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公开范围逐步向街道、社区、乡镇延伸。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狠抓纠风专项治理和行政效能监察,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成绩显著。国家安全、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侨务、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加强。审计、统计、质监、档案、对台、残联、慈善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各位代表,经过全市干部群众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十一五”目标任务已经胜利完成。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克服国内外复杂多变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一纲五线”发展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开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民生不断改善、社会持续稳定的崭新局面,为锦州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的五年,是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的五年。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是2005年的2.6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3.6倍,总量均位居全省第五位。五年完成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五”时期的4.5倍。锦州正在加速实现由区位型中心城市向经济型中心城市、内陆型城市向现代口岸城市的根本转变。过去的五年,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县域和城区经济迅猛发展的五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6.4∶49.1∶34.5,第二产业增加值提高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0.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7%。县域经济“农业升级”、“双增升位”任务如期完成。现代服务业快速提档升级,城区发展活力开始迸发。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累计完成